人體氣血水關係與“久病必瘀”

氣、血、津液均是構成人體和維持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物質,均賴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不斷地補充,在臟腑組織的功能活動和神的主宰下,它們之間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相互轉化。在生理功能上,又存在著相互依存、相互制約和相互為用的密切關係。

人體氣血水關係與“久病必瘀”

氣與血的關係

氣屬陽,主動,主煦之;血屬陰,主靜,主濡之?這是氣與血在屬性和生理功能上的區別。但兩者都源於脾胃化生的水谷精微和腎中精氣,在生成、輸布(運行)等方面關係密切,故曰:“氣中有血,血中有氣,氣與血不可須臾相離,乃陰陽互根,自然之理也”(《難經本義》)。“人之一身,皆氣血之所循行,氣非血不和,血非氣不運,故曰:氣主煦之,血主濡之”(《醫學真傳·氣血》):這種關係可概括為“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

氣與津液的關係

氣屬陽,津液屬陰,這是氣和津液在屬性上的區別,但兩者均源於脾胃所運化的水谷精微,在其生成和輸布過程中有著密切的關係。在病理上病氣即病水,病水即病氣。所以在治療上,治氣即是治水,治水即是治氣。

血與津液的關係

血與津液均是液態物質,均有滋潤和濡養作用,與氣相對而言,二者均屬於陰,在生理上相互補充,病理上相互影響。

人體氣血水關係與“久病必瘀”

久病必瘀

無論那一門派的中醫,到了最後,治到水溼的時候,無一例外要治脾,真正的原因就是因為上面所看到的血與水的關係!

反過來說,如果你要理順身體裡面血與水的關係,不在少陰和太陰上下功夫,註定不可能治好這類疾病,尤其嚴重的“水”問題,到了腹水嚴重時,傳統的都在厥陰肝上下功夫,那是肝的“洩”功能的體現,但顯然已遠遠不夠了,如果不能啟動脾的運化功能,所有的滲出液都不能帶回來循環的話,只會越積越多,

到了這一階段,大量的白朮和厚朴,大量的熟地就成了能否再次啟動脾運化功能的關鍵,運用得當,時機得宜,病人還有一線生機,否則,也就是盡人事而已!

人體氣血水關係與“久病必瘀”

至於“久病生瘀”,那也是因為靜脈迴流不暢,導致動脈中以脂質為主的微小物質沉降在動脈壁上,形成我們今天所說的動脈硬化或梗塞,當然靜脈迴流不暢也導致各個器官中的水份不能及時循環(水在肌肉中佔76%;在心臟、肺中佔80%;在腎中佔83%;肝臟中佔68%;腦中佔75%,即使看來很結實的骨頭也有20%以上的水),

形成所謂的“死水”,你也可以理解為“瘀”;人體內部的實體塊塊,不管你叫它癌症還是腫瘤,都可以是各種“瘀”導致的結果,所以,有人用單味的活血化瘀藥如丹參,田七,血竭,甲片,水蛭等也有治癒癌症的病例!


⊙文章內容僅供臨床思路參考,非中醫專業人員請勿試藥。

⊙圖文內容部分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