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縷荷香,透畫而來,最全明清荷畫解析

一縷荷香,透畫而來,最全明清荷畫解析

李因 | 荷花鴛鴦圖 軸綾本 墨筆 149.5×51.5cm

李因(1610-1685),字是庵,號龕山逸史,晚號今生。浙江會稽人。早年為江浙名妓,後嫁光祿卿葛徵奇為妾,工畫山水、花鳥,水墨點染,風格疏爽雋逸,毫無女子纖弱之氣。亦工詩,著有《竹笑軒吟草》等,詩筆清奇,有中唐遺韻。

本幅寫池畔一隅,幾縷淡淡的遊絲線勾出透明的水域,一對鴛鴦嬉戲;荷花從外探進,花以線條勾勒,葉子以沒骨法點飾,俯仰之間各得其韻,彼此呼應,毫無刻意造作之氣,淡墨寫出的幾縷蒲草葉點綴其間,與荷花互為映襯,又於疏密中見豐富。構圖疏朗,筆墨簡潔,營造出花開季節遊禽恬淡安閒的狀態,進而通過詩畫的意境傳達出一種浪漫氣息。

一縷荷香,透畫而來,最全明清荷畫解析

陳洪綬 | 荷花柱石圖 頁絹本 設色 31.7×24.9cm

陳洪綬(1599-1652),字章侯,號老蓮、老遲等,浙江諸暨人。年少師事劉宗周,補生員,鄉試不中,後入內廷供奉。明亡入雲門寺為僧,後還俗,以賣畫為生。以畫見長,尤工人物、花鳥,往往勾勒精細,色澤清麗,風格奇崛,工詩善書,有《寶綸堂集》。

本幅寫荷塘清趣,一塊嶙峋的湖石屹立,背後荷花盛開,亭亭玉立,石下流水瀅洄,浮萍幾片,得幽雅靜穆之境。荷花用雙鉤法勾勒,富有質感;幾片荷葉與浮萍,則以潑墨寫成,墨色濃淡,變化有致。湖石以折帶皴兼亂柴皴,不加烘染,其陰暗處,僅勾草點苔;章法穩妥,筆調清新,含有濃郁的裝飾趣味。

一縷荷香,透畫而來,最全明清荷畫解析

朱耷 | 水木清華圖 軸紙本 墨筆 120×50.60cm

朱耷(1626-約1705),字雪個,號八大山人、個山、驢屋等,江西南昌人。明寧王朱權後裔,明亡後削髮為僧,後改信道教,住南昌青雲譜道院。擅書畫,花鳥以水墨寫意為主,形象誇張奇特,筆墨凝鍊沉毅,風格雄奇雋永。

朱耷愛畫荷花,構圖多以一花片葉並留大片令人尋味的“餘白”為特色。此畫也不例外,畫之左側伸出幾片荷葉,大筆重捺,或潑墨大寫,荷莖圓轉蒼勁,曲折舒張,荷花輕柔婉轉。與之相對寫一倒懸危石,只略加勾皴,石頂一叢芙蓉,墨韻盎然。荷石在上相接,下方留白,中似無物卻有空瀠幽遠之意。整幅畫墨氣縱橫,用筆似游龍盤旋,充分體現了朱耷的繪畫特點。

一縷荷香,透畫而來,最全明清荷畫解析

王武 | 香風十里圖 頁紙本 設色 23.1×34.4cm

王武(1632-1690),字勤中,號雪顛道人、忘庵,江蘇吳縣人。擅畫花鳥,點染精工,畫風清新明麗。亦長詩文。

本幅以沒骨法繪荷花,鉤勒暈染,功力深厚。構思別緻巧妙,以局部的深入描繪使形象格外突出鮮明。尺幅之中,只著一花半葉,一株水草率意地穿插其間。暈染工緻,將荷花的葉脈甚至纖維也用細筆毫髮無遺地勾出。畫面氣閒神靜、恬潤溫雅。

一縷荷香,透畫而來,最全明清荷畫解析

湯貽汾 | 甘露清芬圖 頁紙本 設色 25.5×44.3cm

湯貽汾(1778-1853),字若儀,號雨生,晚號粥翁,江蘇武進人,客居南京。多才博藝,辭官後以詩文書畫自娛。咸豐三年(1853),太平軍攻克南京時投水而死,諡貞愍。擅仿歷代之長,得元四家及董其昌遺意,點染精工,閒澹超逸。著有《琴隱園詩詞集》、《畫筌析覽》等。

湯貽汾畫荷花,既有寫生之趣,又有擬古之法,但已不像惲派那樣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更注重筆墨的簡淡和詩情的融化,在仿南田沒骨法時,以水墨的變化來表現惲派經常表現的設色桃花的題材,富有新意。

一縷荷香,透畫而來,最全明清荷畫解析

陳淳 | 秋江清興圖 軸紙本 設色 157.8×43.5cm

陳淳(1483-1544),字道復,號白陽山人,江蘇蘇州人。曾從文徵明學書畫,擅畫花卉、山水。花卉筆致放逸,風格灑落雋朗,自成面目;山水師法宋元,蕭疏蒼秀,出文門法度之外。工書法,善詩。

本幅緊扣秋江二字,擷取枯荷、芙蓉、蘆葦等具有季節特徵的折枝花草為主要題材,輔以翠鳥、家鴨,寫出一派秋天的氣象。荷葉用藤黃帶墨點拓,表現枯的質感;芙蓉用花青點葉,淡墨寫枝,花用淡墨雙鉤填以淡紅;鴨子用破筆皴擦,毛羽蓬鬆。構圖疏朗,筆法秀勁,色調清淡。

一縷荷香,透畫而來,最全明清荷畫解析

高鳳翰 | 松節蓮房圖 軸紙本 設色 211.3×90.4cm

高鳳翰(1683-1749),字西園,號西亭、南村、南阜,山東膠縣人。曾任安徽歙縣縣丞後因案受累,被捕入獄,右臂致殘,更號“後尚左生”“丁卯殘人”。畫山水師法宋人,秀麗縹緲,婉轉曲折,晚年筆調奔放狂逸;擅長花鳥畫,大幅氣魄宏大,小幅氣息娟秀。

高鳳翰早年繪畫相對工整精秀,有著宋代畫家的莊重雄偉之氣,晚年以左手錶達出來,清秀俊美當中更深透著樸實蒼勁的神韻之氣,正如秦祖永《桐陰論畫》所說:“北宋雄渾之神,元人靜逸之氣,筆端兼擅其勝。”鄭燮評曰:“人但羨其末年老筆,不知規矩準繩自然秀異絕俗,於少時已壓倒一切矣!”

《松節蓮房圖》寫松樹、荷花,筆墨稚拙圓潤,章法爛漫生動,設色淡雅清純,兼有宋人雄渾之神和元人靜逸之氣。

一縷荷香,透畫而來,最全明清荷畫解析

馬元馭 | 夏荷清漣圖 頁紙本 設色 27.5×20.5cm

馬元馭(1669-1722),字扶羲,號棲霞、天虞山人等,江蘇常熟人。賦性瀟灑,筆墨豪放。寫生嘗得惲壽平親傳,又與蔣廷錫討論六法,故沒骨畫益工,神韻飛動,不拘陳跡。興至之作則多用水墨,故逸筆甚佳。

本幅為寫生之作,以淺赭花青表現荷葉的向背,用筆揮灑自如,葉筋勾得疏密得當,以墨雙勾荷花,淡設色,勾畫水草數葉,用筆虛實相間,意氣相連。

一縷荷香,透畫而來,最全明清荷畫解析

陳栝 | 夏荷清漣圖 頁紙本 設色 27.5×20.5cm

陳栝(生卒年不詳),字子正,號沱江,江蘇蘇州人。陳淳子。飲酒縱誕,有竹林之習。善畫花卉,得家學,勾點皴擦,雖曰放浪,然有生趣。能詩。

本幅以瓶插荷花為題,沒骨法為之,更以花青寫葉及葦草,用筆較拘謹,與其習慣畫法有別。畫幅上方有時人彭年、顧聞和、陸治、文仲義、王榖祥、周天球、文伯仁等人題詩。

一縷荷香,透畫而來,最全明清荷畫解析

惲壽平 | 殘荷蘆草圖 軸紙本 設色 131.3×59.8cm

惲壽平(1633-1690),初名格,字壽平,後改字正叔,號南田、甌香散人等,江蘇武進人。早年因隨父兄抗清,歷經坎坷,後在杭州與父團聚而重返鄉里,以畫為生。早習山水,從伯父惲向研學,筆法秀潤;花鳥更精,兼才眾長,深得北宋徐崇嗣沒骨法精髓,用筆妍秀,敷色溫雅明麗,姿態逼真,形神完備,後學模仿者甚眾,影響深遠。

本幅按題識是畫家酒醉後的極意抒寫,描繪了秋風蕭瑟之中,一莖新荷凌空而出,盛放的花瓣嬌豔動人,與凋殘半枯的荷葉以及枯槁無色的蓮蓬形成鮮明對比。荷花以沒骨畫法繪出,色調清麗冷豔,用筆灑脫飄逸,營造出一派空瀠的韻味。

一縷荷香,透畫而來,最全明清荷畫解析

吳昌碩 | 荷花圖 軸紙本 墨筆 147.5×78.5cm

吳昌碩(1844-1927),初名俊卿,字昌碩,後字行,號缶廬、苦鐵,浙江安吉人。自幼刻意求學,1899年受任安東令,一月後辭去,絕意仕途,專心致志於詩、書、畫、印等藝術的深造銳進,到老不衰。最早以書法知名,所作書法凝練遒勁,貌拙氣酣,富有金石氣息。其大寫意承綜青藤、白陽、八大與趙之謙等,以書入畫,風格厚重磅礴,濃郁深沉。

《荷花圖》以大塊的荷葉佔去畫面的大半,從濃淡相間的墨色中依稀分辨出荷葉的向背、偃仰,再以寥寥數筆,勾出花、枝的形態,意到筆隨,氣度有失穩重。上方補錄舊作:“荷花荷葉墨汁塗,雨大不知香有無。頻年弄筆作狡獪,買棹日日眠菰蘆。青藤白陽呼不起,誰真好手誰野狐。畫成且自掛粉壁,溪堂晚色同模糊”,詩書畫相得益彰。

一縷荷香,透畫而來,最全明清荷畫解析

陳撰 | 荷香十里圖 軸紙本 墨筆 99.5×42.1cm

陳撰(1686-?),字楞山,號玉幾山人,浙江鄞縣人,居杭州。性孤潔,以書畫遊於江淮間,後流寓揚州,擅長詩歌,亦善書畫,所作花卉為多,亦作山水,尤精於墨梅,以痛快淋漓之筆寫瀟灑簡遠之趣,時與李鱓齊名,有“復堂玉幾”之稱。。其詩歌天然高潔,有《玉幾山人詩集》三卷行世。

《荷香十里圖》雖尺幅較大,實乃小品意趣,潑墨寫荷,婷婷玉立於池塘中,意率筆縱,墨溼不漶,機趣自然。

一縷荷香,透畫而來,最全明清荷畫解析

李鱓 | 新裝臨風圖 頁紙本 設色 21.6×31cm

李鱓(1686-1756),字宗揚,號復堂,別號懊道人,江蘇興化人。康熙五十年(1686)中舉,康熙五十三(1689)年以繪畫召為內廷供奉,因不願受“正統派”畫風束縛而被排擠但遭忌離職。於乾隆三年(1738)出任山東滕縣知縣。為政清簡,頗得民心,因得罪上司而被罷官,後居揚州,以畫為生。其宮廷工筆畫造詣頗深,中年始畫風變化,轉入粗筆寫意,大膽潑辣,揮灑自如,感情充沛,富有氣勢。

本幅以大寫意法為之,興來之筆,溼筆淡墨,蒼老拙重而備極淹潤,妙趣別出,意韻天成,應是李鱓晚年之作。

縱觀古今畫家創作的荷花,由於時代背景、畫風技法及畫家個人思想感情和意趣的區別,各有不同的藝術感染力。畫家們直面現實生活,把握時代脈搏,追求生命體悟,“荷花圖”無疑是最恰當的表達。

他們所追求的,是營造寧靜安謐的氣氛,傳遞著人文主題的精微和深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