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花開:東天皇敬白西皇帝,我是聖德太子

公元607年,隋煬帝大業三年,日本推古天皇十五年,大和朝廷聖德太子派遣大禮官小野妹子為使節,漢人後裔鞍座福利為翻譯,攜帶國書出使中國。國書一改倭五王年代以臣屬自居的口吻,開頭便寫道:“日出處天子致書日沒處天子無恙”,自認與中國的大隋皇帝地位對等,平起平坐。


隋煬帝楊廣閱書之後大為不滿,申斥主掌外交事務的鴻臚卿說:“蠻夷書有無禮者,勿復以聞。”意思是這種放肆的文字,不必讓皇帝看到。以楊廣的脾氣,原本不把日本打到自稱“海東糞土臣”是不會罷休的,只是此刻一來大隋糾纏於和高句麗的戰爭不能自拔,二來小野妹子會做人,應付說日本不諳漢文,辭不達意,祈請見諒,這才矇混過關。

彼岸花開:東天皇敬白西皇帝,我是聖德太子

隋煬帝楊廣

日本使團返回時,隋煬帝派文林郎裴世清等十三人陪送歸國。第二年裴世清回國,小野妹子再次攜國書一同訪隋。這一次的書文裡面用了“東天皇敬白西皇帝”,依然堅持與中國是對等的國家關係。此時楊廣已經決意二次征討高句麗,對日本的國書雖有不滿,也只能“勿復以聞”作罷。

這一次的日本國書,也是“天皇”一詞首見史籍,其源流出自中國道教,意在與中國“皇帝”一詞對應。

推古天皇與聖德太子統共派出過四批遣隋使節,力圖擴大與中國的交往並學習大陸文化,促進日本發展,平抑國內日益尖銳的矛盾衝突。

六世紀時,大和王朝的主要社會矛盾是部民的反抗加劇。部民制度產生於四世紀的王朝統一戰爭過程中,部民是皇室和貴族的私有化奴隸,來源於被征服的別國子民、戰俘、犯人以及大陸和朝鮮半島的渡民。——這種說法是歷史唯物主義教科書式的結論。實際上,按照魯夫子的言語,做慣了奴隸的人只有在欲做奴隸而不可得的時候才會吁嘆一番,也就止於吁嘆而已。一旦做穩了奴隸,是絕沒有生出反抗心的可能。

日本社會當時的矛盾主要還是地方豪強坐大以及中央朝權貴族的內訌加劇。肉食者膩煩了奴隸們的血肉,就會相互試探爪牙的力度。衰微將死的,總會毫不留情地被清除掉,這也算是對自然法則的契合了。

掌握大和政權的大致有葛城氏、平群氏和蘇我氏等臣姓豪族,以及大伴氏和物部氏等連姓豪族。葛城氏和平群氏相繼早早衰落,只剩下大伴、蘇我、物部三者有如餓虎爭食一樣搶奪朝權歸屬。

當時朝爭的大事有二,一個是朝鮮半島上任那日本府的存亡,一個是崇佛與排佛的爭執。

彼岸花開:東天皇敬白西皇帝,我是聖德太子

前三國時期朝鮮半島地圖

東亞的局勢演變,無非中日韓三國之爾虞我詐。而此時的朝鮮,又恰是半島歷史上高句麗、新羅、百濟爭強的前三國時期。其中高句麗勢力最為雄大,自從王莽時對中原王朝便叛服不常,屢屢興兵遼東,意圖染指漢家土地。只是遇上了魏之毋丘儉、燕之慕容皝,連續滅國毀城,高句麗狼狽不堪,唯有認栽。

風水輪流轉,慕容後燕中衰,拓跋北魏的勢力尚不及遼東,高句麗好太王談德興兵聯合新羅攻打百濟,連下名城。日本出兵援助百濟,被高句麗“斬殺湯盡”,幾近全軍覆沒,狼狽撤回任那。

而後高句麗與後燕反覆拉鋸,終於將遼東據為己有。到長壽王末年,高句麗疆域空前擴大,東西拓地二千里,南北一千餘里,是其全盛之期。

中原南北朝時期,高句麗竊據遼東,繼續南進。新羅、百濟無法抵抗,於是拿日本的任那作為補益。神功皇后跨海征服三韓之地,到繼體天皇時,日削月割,侷限於任那(伽羅)一隅。繼體六年,百濟請求割讓上哆唎、下哆唎、娑陀、牟婁四縣,大伴金村收受百濟賄賂,拱手出讓。繼體二十一年,九州爆發磐井之亂,日本對朝鮮任那地方的控制再衰。

繼體死後,經安閒、宣化而至欽明天皇,任命大伴金村、物部尾輿為大連,蘇我稻目為大臣。日本朝廷有意討伐新羅,物部尾輿趁機翻出舊賬,指責大伴氏私授國土,導致任那局勢糜爛。大伴金村被迫稱病退出,大伴氏自此失勢。

欽明二十三年(公元562年),任那日本府被新羅滅亡,日本喪失了在半島的殖民地。此後的朝鮮半島,正應了“剛強者先摧折”一句話,高句麗、百濟先後滅亡於國力昌盛的大唐,而撿漏的新羅趁機統一半島,笑到了最後。

大伴失勢以後,蘇我氏與物部氏因為對待佛教的不同態度再次展開爭執。

欽明十三年(公元552年)的時候,百濟聖明王給日本送來釋迦摩尼佛像一尊,盛讚佛法在“諸法中最為殊勝,難解難入,周公、孔子尚不能知,此法能生無量無比福德”。欽明天皇遍問群臣,蘇我稻目力主崇佛,而物部尾輿則堅拒不受。欽明天皇於是決定讓蘇我氏在家“試行禮拜”。

不久疫病四起,死傷甚多。物部氏趁機攻擊崇佛的蘇我氏,於欽明、敏達天皇期間,兩次大規模排佛,毀損佛堂,將佛像投入江河。然而瘟疫久不能除,到用明天皇時期,人們又開始信服佛法,連用明天皇本人也皈依了佛教。

公元587年,用明天皇病逝。為繼位的人選問題,蘇我氏與物部氏徹底破臉。蘇我馬子殺死物部氏擁立的穴穗部皇子,興兵攻打物部。物部氏兵敗族滅,從此蘇我馬子隻手遮天,氣焰非凡。

蘇我馬子擁立自己的外甥即位為32代天皇崇峻。崇峻天皇憎惡蘇我氏擅權,曾有人進獻野豬,天皇指著野豬說道:“朕有所疾,何日得斬之如豬頭。”這是用野豬來比擬跋扈的蘇我馬子了。蘇我馬子聽聞以後,指使心腹東漢直駒謀弒天皇。因為這件事,蘇我馬子名列日本史書《逆臣傳》第一。

此後即位的推古天皇是日本第一代的女天皇,她冊封兄長用明天皇之子廄戶豐聰耳為皇太子併兼國家攝政。這位皇太子,就是日本歷史上聲名顯赫的聖德太子。

彼岸花開:東天皇敬白西皇帝,我是聖德太子

聖德太子廄戶豐聰耳

推古女皇與聖德太子一方面與執掌朝權的蘇我氏虛與委蛇,一方面銳意改革,強化皇權。第一的措施就是大力推崇佛教傳播,變蘇我氏一家之佛法為天皇皇室全力守護之佛法。推古二年,女皇下詔“令興隆三寶”,營建寺社,崇敬佛法。推古十五年,再次下詔令群臣拜祭神佛。至推古末期,日本已有佛寺四十六所,僧尼一千三百八十五人。

彼岸花開:東天皇敬白西皇帝,我是聖德太子

大阪市四天王寺是飛鳥時代建築的代表

第二個措施改革官制,頒行“冠位十二階制”。新官制將官位按德、仁、禮、信、義、智各自大小二階順序分為十二階,冠色則分別為紫、青、赤、黃、白、黑。冠位的授予依照官員個人才能和功績表現,改變了舊有的世襲氏族門閥制度。

第三個措施擬定《十七條憲法》,借鑑儒家思想,“君天臣地,民無兩主”,強調君臣有序。十七條憲法號稱是日本史上第一部成文法典,卻並沒有實際的獎懲條目,只類似於現代的“三個代表”或是“八榮八恥”,徒具教化作用,並沒什麼luan用。

第四條則是加強與隋朝的聯繫,多次派出使節出使中國,吸收、輸入了大量的中原文化。日本也因此出現了歷史上第一個文化繁榮期,由於這一時期是以大和國飛鳥地方作為中心,所以也被稱為飛鳥文化。自推古女皇至大化改新這段歷史,被稱為飛鳥時代。

公元622年和628年,聖德太子與推古女皇先後因病死去,“日月失輝,天地既崩”,然而他二人開創的改革路線已如開弓之箭,再不能回頭。

(第二節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