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粗糧對身體好?大錯特錯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

“粗糧”

成了受人追捧的健康食品

無論什麼時候

多吃粗糧

一定是對身體好的

但是

真的是這樣那個嗎

吃粗粮对身体好?大错特错

雖然研究發現

粗糧確實能夠

幫助腸道蠕動

控制血糖

預防中風

改善心血管功能

粗糧真是“多多益善”嗎

顯然

並不是

粗糧是相對我們

平時吃的精米白麵等

細糧而言的

主要包括

穀類中的玉米、紫米、高粱、燕麥、蕎麥、麥麩

根據粗糧不同的形態

可將粗糧分為三大類

1.穀物類:玉米、小米、紅米、黑米、紫米、高粱、大麥、燕麥、養麥等。

2.雜豆類:黃豆、綠豆、紅豆、黑豆、蠶豆、豌豆等。

3.塊莖類:紅薯、山藥、馬鈴薯等。

但是攝入過多的膳食纖維

也會對胃造成一些不好的影響

那是因為纖維素在人體內無法消化分解

過多的纖維素會導致腸道阻塞

嚴重的會發生腸梗阻

纖維素還會導致

胃排空時間延長

易引起胃酸反流

對胃和食道造成“腐蝕”

所以

並不是多吃粗糧

就是極好的

因此

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吃粗糧

1.胃功能差的人群

胃腸功能較弱的人群,吃太多食物纖維對胃腸是很大的負擔。

2.缺鈣鐵的人群

粗糧裡含有植酸和食物纖維,會結合形成沉澱,阻礙機體對礦物質的吸收。

3.消化不好的人群

肝硬化食道靜脈曲張或是胃潰瘍患者,大量粗糧易引起靜脈破裂出血和潰瘍出血。

4.免疫力低的人群

如果長期每天攝入的纖維素超過50克,會使人的蛋白質(蛋白質食品)補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臟、血液等臟器功能的損害,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 。

5.體力活重的人群

粗糧營養價值低、供能少,對於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人而言營養提供不足 。

6.發育青少年

由於生長髮育對營養素和能量(能量食品)的特殊需求以及對於激素水平的生理要求,粗糧不僅阻礙膽固醇吸收和其轉化成激素,也妨礙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 。

7.老人小孩

老年人由於胃腸功能減弱,吃粗糧過多會導致腹脹、消化吸收功能減弱,而孩子的消化功能尚未完善,消化大量的食物纖維對於胃腸是很大的負擔。而且營養素的吸收和利用率比較低,不利於小孩的生長髮育 。

8.肝硬化者

肝硬化患者 ,應少食甚至不食粗糧和含纖維素高的食品。因為肝硬化患者存在食道胃底靜脈曲張,胃腸道瘀血,曲張的靜脈管壁薄而表淺,極易與粗糙食物摩擦後發生破裂出血。另外他們肝功能差,凝血機制異常,存在明顯出血傾向,一旦發生大出血,便很難止住。對肝硬化患者來說,要特別小心提防粗糙食物誘發的上消化道大出血。

如何選擇適合自己吃的粗糧?

1、糙米:與精米相比,糙米保留了更多膳食纖維、維生素B1,更易於消化吸收,適合兒童和老年人食用。

2、玉米:富含膳食纖維,且脂肪含量不高,是減肥人士的較好選擇。

3、燕麥:含有不飽和脂肪酸、可溶性膳食纖維,可以降低血液中甘油三酯的含量,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風險。

4、紅薯:粗纖維含量比較高,可以刺激腸胃蠕動,加速排洩,對於那些經常吃肉、有慢性便秘的人,可以適當增加攝入比例。

5、蕎麥:含有可溶性膳食纖維和蘆丁,可以清除血管中的“垃圾”,降低血脂。同時,蕎麥的含鐵量也非常高,對貧血者有一定的補血作用。

6、小米:維生素E、膳食纖維、鉀、鐵含量比大米要高,能夠有效預防高血壓及缺鐵性貧血。

吃粗糧食用建議

1.不能長期只食用粗糧,會造成營養不良,注意適量。《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每人每天粗糧及全穀類製品攝入在 50~100g 為宜(佔主食的 1/4 ~1/5)。如每天進食主食總量為 250g,則粗糧在 50g 左右即可。

2.循序漸進吃粗糧,突然增加或減少粗糧的進食量,會引起腸道反應。

3.細糧搭配,粗糧細作。長期食用品種單一的食品易造成營養不良。注重搭配食用,如玉米粉、蕎麥麵可加上面粉蒸成糕或饅頭,玉米與適量黃豆粉混合製作成窩頭食用。

4.吃完粗糧後要記得多喝水,因為粗糧中的纖維素需要有充足的水分才能保障胃腸道的正常消化。但要注意水也要適量,水喝多了纖維素不易消化。

粗糧既能養胃

也有可能傷胃

所以一定要因人而異

合理選擇適合自己的

這樣才能吃得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