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夢梅城④丨以文化為魂 千年古府重煥歷史生機

追夢梅城④丨以文化為魂 千年古府重煥歷史生機

【編者按】給我千日,還你千年。梅城一諾千金。
這曾是徽州與杭州之間唯一的一座州府,也是“建功立徳”的發源地,深厚的文化底蘊讓這片古老的土地有著蘊含於內的頑強力量,亦有外化於形的堅韌氣質。於是,雖經行政建制急劇變化,但這座古城的腳步從未停止。從塊狀經濟萌發壯大、產業集聚到動能轉換,從古城保護、文化傳承到新城建設。
如今,政府、百姓凝聚在一起,這塊土地以更蓬勃的力量迅速變化。棚戶區在拆除、古河道在修復、歷史與當下完美交融……
古府正歸來。浙江新聞客戶端記者走進梅城,尋訪那些變化背後的故事。

一座千年古府重新煥發歷史生機,最重要的是什麼?

這個問題,梅城鎮黨委書記何瑞洪、嚴州文化研究會會長陳利群、嚴州古城綜保公司總經理樓燁給出了同一個答案:文化保護。在梅城綜合保護開發工作中,這三位“大咖”有著舉足輕重的發言權。

坐擁近1800年建縣史和1300多年州府史,梅城歷史悠久、人文薈萃。

這塊方圓一百餘平方公里的土地,誕生了“詩畫冠絕、享譽八方”的詩路文化,孟浩然、杜牧、范仲淹、陸游等歷代文人墨客在此創作詩歌4800餘首,是浙西唐詩之路起源地;

有著“千車轔轔、百帆隱隱”的商埠文化,城內擁有徽州會館、南京會館等12座會館;

傳承理學名邦、薪火相傳”的書院文化,古有龍山書院、瀛山書院、麗澤書院、石峽書院等四大書院,朱熹等理學大師在此著書講學,近現代則是浙大西遷和浙江冶金經濟專科學校、嚴州師範、嚴州中學所在地……

一步一履間,一牆一瓦上,總能尋覓到千百年間輝煌梅城的點點滴滴。

眼下,梅城綜合保護開發正如火如荼進行。

文化是梅城的根與魂,也是梅城最大的優勢。該如何在改變中留存鄉愁記憶,成了梅城復興“操刀者”首要思考的問題。

傳承歷史文脈:考古前置,保護第一

雖處江南,太陽下依舊暑氣炎炎。過去的一個多月,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的考古隊員們頂著酷暑,在梅城明清總兵府遺址發掘,已發現總兵府的道路遺存。

“考古前置,保護第一,是我們堅持的原則。”嚴州古城綜保公司總經理樓燁說。“嚴州古城歷史文化太豐厚,其中既有地上保留的歷史建築,也有地下尚未發掘的遺存資源,需要分門別類提煉價值,制定不同保護方案。”

運河嚴州綜保公司是杭州市運河集團控股與建德市政府共同出資組建的公司,成立於2018年9月底。“早在公司成立前,我們的前期工作小組進駐梅城,首先想到的就是挖掘歷史、通讀古籍,在走訪摸排中,當地居民告訴我們,嚴州有許多古牌坊被掩埋在地下。”

追梦梅城④丨以文化为魂 千年古府重焕历史生机

在嚴州文化研究會會長陳利群看來,古牌坊是梅城辨識度最高的歷史文化遺產。據史料記載,至晚清,梅城的大街小巷共有114座石牌坊。這不僅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標誌性符號,更是彰顯那個時代的道德高地。

比如,曾經矗立在府前街的建於明中期的“三元坊”,就是為紀念明代著名宰相商輅三元及第而建。這些古牌坊雕樑畫棟,是中國碑坊石刻藝術的集大成者。可以說,一座牌坊,就是一部歷史、一部傳記。

有了線索,運河嚴州綜保公司請來了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對有可能掩埋古牌坊的梅城影劇院區域開展了3個月的考古發掘。“共發掘古代牌坊和其他石構件3100多件,但由於遭遇多次破壞,損壞程度令人觸目驚心。”樓燁說。

“為了保留歷史原真性,我們創造性地提出了新舊結合復建牌坊的方式,在保證結構安全的前提下,儘可能把紋飾精美的老構件用在新牌坊上。”樓燁介紹,目前,輯睦坊已利用7件老構件並完成復建,狀元坊、三元坊復建也利用了多處老構件,字民坊等另外四座牌坊已確定新老構件結合的復建方案。

探尋嚴州古城舊時繁華的腳步沒有停下。西水門遺址發掘出古城牆遺蹟,鵝卵石古道預計年代為明清乃至更早;總兵府考古通過布方發掘,目前已清理出水井、井臺、青磚牆基等老物件;西入城口地塊考古勘探,發現古代墓葬15座,出土銅錢、菸斗、銀釵、青釉瓷罐等16件(組)隨葬品……

追梦梅城④丨以文化为魂 千年古府重焕历史生机

梅城西湖夜景(楊蕭攝)

在“考古先行”原則下,保護開發方案要為文物古蹟讓路。“玉帶河考古勘探時,發現了長約7米的太平橋,這座橋曾經是連接集鎮南北的‘要塞’,如今卻由於城市土地基底抬高,被掩埋在地下1.2米深處。”梅城鎮黨委書記何瑞洪說。

原本的設想是重新打通水系,復原沿著玉帶河經由太平橋下往來東湖西湖的泛舟夢,但由於水位抬升、橋體深埋,這顯然行不通。“既要保護橋,又要復原泛舟的場景,這真的很考驗人。設計方案几易其稿,各個層面的論證會一場接一場。”何瑞洪說。

他透露,目前的商議結果,是保持太平橋現狀,同時從太平橋北開闢一條新的河道,讓玉帶河繞行,同時在繞行河道上方加上蓋板,仍然恢復為交通幹道。“等來日玉帶河疏通工程完成後,小船仍可在這條地下隧洞裡穿行。”

重現時代風采:“繡花功夫”,精益求精

如果說地下遺存要等待重見天日後再現當年風采,地上歷經千百年風雨滄桑的古建民居和文物古蹟,則是梅城千年古城文化最直觀的展現。

距今已有600餘年歷史的嚴州古城,是當前長三角地區唯一一座州府規制清晰、街巷肌理完整、歷史文脈可尋、歷史遺存豐富的古城。其現存的古建民居以明清或民國時期為主,帶有一定的地方特色,如傳統建築院落較為狹小,與徽州民居類似,但其建築細部較徽州民居繁複。

追梦梅城④丨以文化为魂 千年古府重焕历史生机

定川之晨(王春濤攝)

城市規劃和建設要高度重視歷史文化保護。不急功近利,不大拆大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

“這是我們綜合保護開發的指導思想和原則。公司剛剛入駐梅城時,街區非常破敗凋敝,但我們不會一拆了之,更多采用的是微改造。”樓燁說。梅城城南區塊有幾十幢歷史建築,運河嚴州綜保公司委託浙江省古建築設計研究院制定了“一幢一方案”,精準制定維修措施。

比如說三星街上的汪氏故居,有著一百多年曆史,曾面臨倒塌危險。“我們在組織牆面修復時發現,牆面外露面積大,按照傳統做法直接用塗料粉刷,一大片白牆容易引起審美疲勞。”幾近討論後,一個全新的方案問世。“我們把損壞的牆面卸下來,收集類似舊磚,請來當地工匠採用古法修補,恢復外牆原有面貌。”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努力下,現在牆面幾乎看不出來修補的痕跡。

追梦梅城④丨以文化为魂 千年古府重焕历史生机

穿越(王春濤攝)

在精細的“繡花”功夫之下,歷史文化有了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的機會。今年4月,運河嚴州綜保公司在東門街施工時,發現了兩塊兩三米長的牌坊基座,十分精美,可以辨別出屬於古牌坊“尚書坊”。“我們馬上進行了專家研究,採取就地保護。”樓燁說。

由於年代久遠,牌坊基座已經低於現有路面標高。在專家指導下,將適當調高基座高度,安放玻璃保護罩,結合綠化佈置打造成街頭微景觀,並增加遊客休息座椅。“在就地保護後,這處景觀既是歷史遺蹟活化體現,又是遊客休憩落腳點,真正實現歷史和現實的合理交融。”文化因子潤澤千年古府,嚴州古城重展昔日崢嶸。古城考古和古建保護工作仍在持續進行中。運河嚴州綜保公司透露,梅城近30處歷史建築,計劃在2020年完成修繕,力求儘可能還原歷史建築原有格局和建築風貌,在此基礎上,引入酒店民宿、會議活動、小型專題博物館等業態。

同時,府衙、孔廟、總兵府、縣衙等古嚴州府重要的建制場所,部分地塊計劃建設博物館、遺址公園,以歷史文化遺存保護為載體著力文化傳承、價值傳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