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类这几个阶段是疾病的高发阶段,养殖户不注意就倾家荡产

养殖鱼类这几个阶段是疾病的高发阶段,养殖户不注意就倾家荡产

鱼类疾病的发生与气候变化密切相关,就全年来说,主要表现在“大麦黄”、“白露”两个"换季"发病高峰期,其次为“夏至”前后、“立秋”前后也是两个鱼病易发阶段。具体情况如下

一、“大麦黄”阶段

大麦黄季节,是全年鱼类病害发生的第一个高峰期,做好鱼病的预防工作,打好鱼病防治的第一个“战役”,对减轻今后病害防治压力,夺取全年渔业丰产丰收至关重要。

“大麦黄”阶段是鱼病发生的高峰期之一,实际上就是"由冷到热"的时节变换敏感时期。每年4月下旬至5月上旬,正值春夏之交,气温、水温逐渐上升,一般平均气温高于水温。

这段时间鱼类新陈代谢加快,生长日趋旺盛,同时也是水中各种病原生物繁殖的时机,应事先做好预防工作,此阶段易发寄生虫和烂鳃病为主。主要预防寄生虫为主、细菌性病害次之,如:艾美虫病、车轮虫病、竖鳞病、烂鳃病、肠炎病、指环虫病等等。

在大麦黄"由冷到热"的时节变换期多以2龄鱼种发病为主。此时气温处于回升阶段,气温忽高忽低,极不稳定,鱼经过越冬后体质相对较弱,抵抗力下降,遇到气温上升或下降,极易应激反应强烈,成为易发生疾病阶段。

养殖鱼类这几个阶段是疾病的高发阶段,养殖户不注意就倾家荡产


预防措施

大麦黄期间,要做到未雨绸缪,无病先防。

① 外用泼洒药。

广谱杀菌剂纳米银能针对超过650种以上的细菌和病毒,超级纳米银拥有独家制粒技术,将银制成5—7nm的微小颗粒,可直接穿透细胞,银的粒径越小,穿透力越强,直接进入细胞内部,破坏细菌、病毒等的官能团,强效杀菌消毒!纳米级颗粒直接穿透细菌的细胞膜,使其失去活性,不直作用于苗种,安全无刺激。

② 投喂药饵。

用清热解毒中药剂或生物制剂溶水喷洒颗粒饲料投喂,定期在饲料中添加VC、免疫多糖可提高鱼类的免疫力。

二、“白露”阶段

白露,中国24节气的第15个,也是9月的第1个节气,一般在处暑后15天。在水产养殖中,白露节是一个很重要的节点,特别是鱼(苗)种培育,如果在这个阶段不注重防控,草鱼鱼种会长时间、大批量死亡,病情还很难控制,俗称“白露瘟”,所以在白露前后一定要做好鱼种的养护,避免白露节成为草鱼鱼种“白露劫”的悲剧。

白露节是"由热到冷"的时节交换点,多以当年夏花苗种发病为主。此时的鱼类还处于生长高峰时期后期。鱼类大多已长到商品鱼规格,但当年鱼(苗)种此阶段容易疾病爆发,造成大量死亡。

白露的气候特点

目前市场上增氧产品种类繁多。传统的增氧产品受技术和配方制约,一般为3-8小时集中放氧。该类集中放氧的产品短时间内迅速放氧,氧气容易快速溢出水体,池塘存留效果差,且对养殖动物刺激性较大。同时使用成本高,并需要人工时时关注增氧情况。最新的技术是采用先进的缓释技术和特殊配方,使氧气可以在池底缓慢释放,增氧效果长达30个小时以上。该类增氧产品成本低,放氧时间长久且持续,省时省事又省力。

养殖鱼类这几个阶段是疾病的高发阶段,养殖户不注意就倾家荡产

(2)气温起伏不定

气温不稳定会导致鱼类经常性的应激,轻度应激造成生长性能下降,重者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甚至引起死亡。

(3)天阴多雨

一是容易影响鱼类正常摄食,体质不容易。二是藻类容易死掉。三是此时18~28℃的气温正适宜寄生虫、有害菌生长、繁殖。

白露前后不管是成鱼还是苗种都有发病死亡现象,特别是草鱼苗最严重。白露期间主要死鱼原因如下四大类:

1、寄生虫病:主要有车轮虫,指环虫和少量的锚头鳋;

2、细菌性鱼病:细菌性出血病最常见,其次为草鱼烂鳃,肠炎,赤皮;

3、真菌性鱼病:鳃霉、绵霉(少量发生);

4、营养代谢病:主要为肝胆综合症,抵抗力低下。

预防措施

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的白露节前后,气温、水温逐渐下降,一般平均气温低于水温,鱼类新陈代谢缓慢,生长日趋减弱,由于气温、水温适宜,也是不少病原体繁衍的高峰,因而这时是鱼病发生的第二个高峰季节。特别是草鱼在此时最容易发病,应及时注意均匀投食和吃食卫生。

药物预防主要针对细菌性、寄生虫性以及病毒性鱼病,如:出血病、肠炎病、烂鳃病、鳃隐鞭虫病等等。同时,该阶段的水质问题也很严重,因为经过伏天几个月的生长旺季的大投料,鱼儿的排泄及池中废物相当大,水质会很肥沃,到秋天时水质可能会恶化,因此,调节水质也是工作重中之重。

芽孢杆菌的作用已被公认。但是,我们在使用时经常发现不同的产品会有不同的效果。有的产品用量少效果好,有的即使大量使用也不见效。为什么呢?因为微生物制剂核心技术在于菌种的好坏和菌种的数量。很多养殖户误认为重量多数量就多。其实并非如此,先进的发酵技术和制剂技术可以使每克产品中的菌总数量达到500亿以上。一般的小厂家受制于技术和设备的制约很难达到。同时菌种的好坏更是决定了产品的使用效果。芽孢杆菌是带有孢子的杆菌总称,芽孢杆菌的种类多达上百种。有的适合人类肠道,有的适合水质改良,有的适合垃圾处理。也就是说并不是所有的芽孢杆菌都适合水产养殖。因此,建议大家在选择产品的时候选择高含量的产品,因为只有大厂家才能做出高含量的产品,同时他们也会在菌种库当中选择适合水产养殖的菌种进行生产。

养殖鱼类这几个阶段是疾病的高发阶段,养殖户不注意就倾家荡产

三、“夏至”阶段

此阶段鱼类处于生长旺季。若前期投喂饲料过量,易造成肝胆综合症和脂肪肝鱼,使鱼体质下降,此时也属细菌性鱼病的爆发时期,水质条件较差,是发病严重时期之一,此阶段养殖者应高度重视防治鱼病。

预防措施

伏天的到来,气温高,吃食量大,水体最容易缺氧,蓝藻常会顽固性暴发,会让人处于高度、紧张的戒备情绪之中,稍有不慎,就会发生泛塘死鱼的恶性事件。因此,本阶段的工作以加水换水,开机增氧,改水调水为重点工作,其次是防止暴发性流行性鱼病的发生,虫菌双杀+水质调控为必须的工作流程。

四、“立秋”阶段

此阶段由于受台风、大风的影响,雷雨、阵雨天气较多,天气也开始转凉,水体溶氧波动剧烈,养殖鱼的密度高,极易引起缺氧、泛塘。此阶段应注意轮捕达到上市规格商品鱼销售,减小塘中的养殖密度,多投放氧化改底剂调节水质。

预防措施

此阶段最易爆发细菌性败血症病,寄生虫次之,缺氧泛塘也时有发生,危害主要鱼类有鲫鱼、鳊鱼、鳙、鲢等,按相应的预防措施即可。

五、鱼类发病的季节性和规律性

鱼类发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和规律性,4-5月、8-9月是一年中气候两次变更的季节。鱼类对环境变化必须进行生理性调节,以适应春暖冬寒的自然变化,这两个时期是鱼类生理上的薄弱环节,对外抵抗能力较差。加上这两个时期气温、水温比较适中,病原生物容易繁衍。一旦病原生物侵袭,就容易引发鱼病。因此这两个关键时期更要认真做好鱼病综合预防工作,以期取得事半功倍之效果。
文章来源:水花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