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第一猛将鲍超

一个非常之人,领一支非常之军,经历非常之苦,成就非常之事业。这,就是湘军最猛无敌战将鲍超的故事。此人算是常胜将军,几乎没打过败仗,最大的缺点就是:带兵太少,所以他经常被太平军包围,但是即使是太平军最猛的陈玉成也无法将他吃掉,反而被他打败,陈玉成以10倍的兵力包围他,都消灭不了他,他的军队就是不怕死的代名词。

湘军第一猛将鲍超

鲍超(1828-1886),四川奉节都里六甲安坪藕塘人,初字春亭,后改春霆,生于道光八年(1828),在四兄弟中排行最小。五岁时父亲鲍昌凤就去世了,跟生母刘夫人相依为命,生活清贫。十岁那年,母亲领着他来到奉节县城,住在红岩洞,鲍超就在一家豆腐坊做杂工,为了生计,母亲为他找了一位继父,此人名叫鲍昌元,是鲍超的堂叔,在夔州协标当骑兵,有了这一层关系之后,鲍超勉强算得上是军人的后代。道光二十五年(1845),十七岁的鲍超去考当地驻军的防守兵,六十人考试,争夺一个名额,鲍超因本领过硬,各次比武都是名列第一,结果被他考上了。

道光二十九年(1849)九月,湖南新宁县有个名叫李元发的人领头造反,官府调兵剿捕,长久无功,需要添募士兵。鲍超听说军营里需要能打仗的人才,立马辞去吃皇粮的兵额,骑上一匹快马,星夜驰往湖南,然而好事多磨,鲍超赶到湖南时,李元发已被官军抓获。湖南这里已经无仗可打了。鲍超好一阵失望,正巧,又听说新宁南边不远处,广西有个洪秀全在桂平县的金田村扯旗造反,官军称他们为“长发贼”。朝廷为了对付洪秀全,把湖南提督向荣调到了广西,叫他率部剿灭太平军。“真是天助我也!”鲍超想道,“向提督是咱们四川人,何不立马跑去投效?”于是鲍超加入川勇营,向广西开进。鲍超很快就来到了广西前线,在早期镇压太平军的清军队伍里,从此就有了鲍超的身影。

湘军第一猛将鲍超

咸丰七年(1857)六月,陈玉成率5万大兵来冲击湖北的黄梅。黄梅此地相当之重要,从安徽进入湖北,此地方有一道关卡。如果把黄梅破了,那往西边,黄州、武昌,指日可待。所以当陈玉成太平军来侵的时候,湖北这边由都兴阿率领多隆阿与鲍超去抵抗,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援营部队。但是,当时湘军的精锐不在湖北,都由李续宾领着在江西攻打九江。都兴阿这一支军队,用来抵抗陈玉成,一个是精锐不够,第二个人数也偏少,加起来不过4000人左右,其中有3000是霆军,都是陆军步兵,此外就是多隆阿的骑兵。

都兴阿在经历了初期几个小战役接触之后,发现这个陈玉成太厉害了,连折几员大将,几支小的部队都是成建制就被被陈玉成给剿灭了。当时他们都驻扎在黄梅的亿生寺附近,都兴阿就说,我们要撤退到长江边上去保护水师,同时也可以扼要驻防。将领们开会讨论,有几个营官同意撤退,只有鲍超不同意。鲍超说,这哪能退呢,我们怎么也得把这个重要的关卡给守住啊,这退了之后,局势就不堪设想。

湘军第一猛将鲍超

鲍超公开违抗统帅的命令,誓死不退。当时多得有一位士兵余大胜,他属鲍超这一队,因为余大胜有一门特长,跑步攀缘比别的士兵要厉害得多,他说让他先试一试这个办法。他用的是什么办法呢?

要知道,那个时候的枪炮火力不像后来的那么密集,所以人只要冲到碉堡墙下,还是有可能的。只是那炮眼枪眼比较高,甚至要超过两人立起来那么高,所以他要带两个兄弟,一块跑到垒下,“梯肩入”,就是踩着别人的肩膀,从炮眼里钻进去;钻进去之后,要非常利索的,立马要手刃开炮的太平军战士;之后,赶紧要登顶,从上面扔下绳索,帮助其他的士兵攀爬上去;当把绳索安排好以后,还要负责与赶过来的太平军战士近身进行肉搏。这就是余大胜要完成的整个偷袭太平军碉堡的动作。他还真的不负众望,就是以这样的方式进入了太平军堡垒,并且扔下了绳索,鲍超霆军士兵上去多了之后,就有人直接打开大门,最后连鲍超也进去了。进去之后,这下子,石碉堡里面的太平军肯定就死的死、降的降了。

湘军第一猛将鲍超

有人说,太平军如果有5万大军的话,里面真正能作战的不会超过4000人,而其他的以乌合之众为多。这样的队伍构成,排阵、行军,还行,但是到具体作战、近身肉搏,就很容易乱阵脚。所以当这几个堡垒被鲍超占领之后,太平军一方,小奔引发大奔,一溃激成全溃,全都往后方跑了。最后就是清军大获全胜,这就是亿生寺之战。亿生寺之战发生在咸丰七年(1857)七月初一日,从这战可以看出,不仅是鲍超在这次战斗中获得了最高的个人奖,连鲍超的霆军也获得了一个集体奖,故此,鲍超一战而成名。

太平天国名将英王陈玉成就曾说过:“官军名将堪为敌者,一鲍二李而已。”一鲍则是指鲍超,二李就是李孟群和李续宾。

咸丰八年(1858年)冬,陈玉成在安徽三河全歼六千湘军,统将李续宾自杀。

1859年春,在官亭生擒李孟群。至此,与陈玉成惺惺相惜的三位湘军名将已被他收拾掉两个,接下来,该轮到鲍超了。

咸丰九年(1859年)十二月,鲍超率三千人驻小池驿,助攻潜山。陈玉成率兵五万来援,连营百余里,修雕堡数百座,将鲍超霆军围得严严实实,陈玉成想以此役来终结他个人对三位湘军名将的“仰慕”。陈玉成兵力占绝对优势,却不急于进攻,这是他高明之处。最大的恐惧,就是对恐惧的恐惧;陈玉成长于军事,想以猫捉老鼠的姿态来彻底摧毁鲍超霆军的士气。在除夕当日,霆军外出砍柴的一队炊事兵被陈玉成的太平军俘虏了,这是两军对峙半月以来陈玉成太平军首次军事行动。警报传到鲍超中军帐,鲍超沉吟片刻,传令:晚餐聚饮,并召戏班演剧。入席后,戏班曲目都是“古昔英雄名将战场健斗奏凯”的故事,观看者以之下酒,皆为神往。

湘军第一猛将鲍超

待到酒酣时,震耳金鼓之声一变为“丝管清幽之曲”,鲍超以此为背景音乐,起立致问:“日间探报,我营有人被俘,其事将如何?”冷不丁这么一问,众人一惊,不久有人长叹说:“死矣。”鲍超又问:“死?太容易了。只是,是毒死呢,勒死呢,还是被砍死呢?大家说说,怎么个死法爽一点?”此语一出,够冰冷!甚至比腊月寒风还冰冷,立刻使大家清醒过来;此语又悲壮,足以激发勇气。立时便有人站出来大声说:“吾诚死!吾拚一死冲贼,或贼死,吾犹可不死!”鲍超拊掌大笑,说声:“好男子!”于是又开始第二轮的激励:“营中兄弟三千人,战而乐者,老子跟他一起去;怯而伏者,可以就地退伍,老子与他喝一杯离别酒!”随即吩咐各营统计欲战欲留人数,结果:无一人愿留营。于是,在新年即将到来、但天还没有露出曙光之际,三千鲍超霆军一齐冲出营门,以军人特有的方式向陈玉成表示“恭贺新禧”!

湘军第一猛将鲍超

鲍超霆军此次突围,挑的是敌营驻军密集之处,十分之高明。若冲击人少处,敌援很快就可再次组织士兵包围,前功尽弃,徒劳无益;而冲击人多处,敌军仓猝接战,易致奔逃,一旦敌军奔逃,则阵脚大乱,反而不易迅速组织包围。果然,一冲之下,陈玉成部太平军“大溃,相率奔避”,鲍超霆军成功突围。此役唯鲍超霆军能独挡太平军,拼死相争。七月,太平军败走,鲍超因功升为总兵。十二月,鲍超与陈玉成再战于太湖,相持了25日,后因清军人多势众,最后大败太平军,清廷加授鲍超为提督军衔。

咸丰十年(1860),忠王李秀成攻曾国藩祁门大营,形势危急,鲍超又率军急驰百余里外去救援解围,并救出曾国藩,清廷又加赏“苏博通额巴图鲁”名号。

同治元年(1862)正月,清廷赏鲍超黄马褂,授浙江提督。

同治三年(1864),因鲍超屡克名城,得使宁、江、苏等地为清军控制,联为一片。七月,后又会同曾国荃攻陷天京(今南京),清廷赏一等轻车都尉世职,赏双眼花翎。后攻克瑞金,搜获天王洪秀全幼子福瑱,清廷又赐一等子爵,后赏加一云骑尉世职。此时,鲍超由于镇压太平天国起义军,已达到了他事业上的最顶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