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湘军名将鲍超

鲍超与多隆阿并雄于湘军大将中,人称“多龙鲍虎”,但由于两人不是湘籍出身,始终未能独当一面,因此多隆阿远走西北,客死陕西;鲍超则是赳赳武夫,目不识丁,与左宗棠、李鸿章等人相处不能融洽,曾国藩亦对诸将说鲍超只能充当偏裨将领,不可为方面统帅,所以鲍超虽然得封一等子爵,官至武将极品的提督,却始终未能如湘军其他将帅由武转文,出任督抚。


略说湘军名将鲍超

鲍超少年无赖,喜欢赌博,输多赢少,输了房屋田产,最后连老婆也输掉了。穷极无聊前往湖南投军,隶于胡林翼部下。当时太平军第三次攻占武汉,以汉阳、武昌互为犄角,两城之间设立铁索浮桥,外设水寨石垒,如繁星拱月,以作卫护。巡抚胡林翼收集湖北溃兵坐困于洪山、金口一带;罗泽南、李续宾率江西湘军回援湖北。

湘军进攻汉阳,武昌太平军则出城沿浮桥从后攻打湘军;湘军进攻武昌,则汉阳太平军亦可以出城沿浮桥攻打湘军。极具战略眼光的胡林翼认为,唯有控制武昌,才能扼住长江中游咽喉,武昌不克,金陵不可下;而取武昌必先取汉阳,浮桥不破,汉阳不可得。但战事僵持,却没有克敌之计,因此胡林翼郁闷不已。这就给鲍超带来了发迹的机会。

略说湘军名将鲍超

胡林翼在军中经常微服出巡,借此查探军纪士气,同时秉着“宰相起于州郡,猛将发于卒伍”的念头,看看是否有值得提拔的士兵充为心腹亲兵或偏裨将领。这一天路过某座营房,听得里面一人大声说:“这有何难?如果用我鲍超,浮桥立马可毁!”其他士兵听闻鲍超吹牛,哄笑不已。然而,胡林翼却上了心。

不久,胡林翼命听差召见鲍超,幕僚们听闻此事,劝说:“区区一名小兵,有何见识?吃饱饭无所事事吹牛皮罢了!”胡林翼摇头说:“不然,此人敢于这么讲,说不定别有见识,见一见也无妨。”鲍超果然有计策,他让铁匠打造一根与武昌、汉阳之间锁浮桥一样粗的铁索,再特制十二柄钢斧,要求一斧头下去就能把钢索砍为两段。一切准备就绪后,鲍超带着几十名胆大心细、孔武有力的湘军,分乘四艘放满酒坛的小船,扮成酒商来至汉阳城外。当时太平军虽然戒备森严,但是不禁商贩,因此鲍超等人得以顺利划至浮桥。

略说湘军名将鲍超

浮桥下,鲍超等人拿起钢斧迅速砍断铁索,铁索一断,上面铺的木板顺势倾泻到江中,浮桥亦毁。后面接应的湘军水师眼见得手,立即顺江而上,攻打汉阳。武昌城里的太平军因浮桥被毁,无法外出接应,只能眼睁睁看着湘军攻克汉阳。经此一役,鲍超开始受知于胡林翼。胡林翼甚至还替鲍超改了字号为“春霆”,昵称“春霆大弟”,鲍超的部队后来就以“霆军”名于世。

“霆军”军纪极差,而战斗力极强,太平军对其非常头疼。左宗棠刚起步时,每逢作战不利,就命部下打起“霆军”旗号,往往能反败为胜。太平天国英王陈玉成说生平所遇敌将以李续宾、李孟群、鲍超三人为最,前两人皆死于太平军之手,唯有鲍超独存。

略说湘军名将鲍超

鲍超打仗不拘章法,从不讲究排兵布阵,类似于岳飞所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作战时登高观望,等到他自己觉得火候差不多了,开始冲锋。带头冲锋的都是“霆军”中高级将领,穿着黄马褂、头戴红顶子、花翎大呼向前,不死回来就升官,稍有犹豫就砍头。因此,军官们为了能够活着离开战场,平时苦练部下士兵,使得“霆军”战斗力强于其他湘军。

鲍超打仗的另一诀窍在于能用散兵游勇。“霆军”对于散兵游勇来者不拒,但只提供饮食,没有军饷,缺额时方可补为正兵。作战时先集中散兵游勇试探冲锋,如果对手太弱,“霆军”大部队则全盘压上,一战击垮对手;作战失利时,让散兵游勇殿后,好让“霆军”从容撤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