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升序傅高義《中國和日本》︱“對不起”與“謝謝你”

毛升序傅高義《中國和日本》︱“對不起”與“謝謝你”

《中國和日本:一千五百年的交流史》,[美]傅高義著,毛升譯,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編輯部譯校,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9年10月即出

我還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歷史系讀博士的時候,曾聽過傅高義教授來我校作的一次演講。那是在2012年的2月,《鄧小平時代》( Deng Xiaoping and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a)在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不久,他演講的題目就是書名。當晚,我們研究東亞的學生、訪問學者還接到通知,明天早上傅高義教授願意抽時間與我們見面。當時中日關係因釣魚島爭議正劍拔弩張,席間一位來自日本的訪問學者向傅高義提出,日美應該聯合起來,應對中國的崛起。因為話題涉及中日衝突,講者又語帶激憤,會議室的氣氛有點尷尬。傅高義馬上轉移了話題,臉上似乎還有一絲慍色。我一直記得他當時的表情,也很好奇他對中日關係究竟持何種看法,直到翻譯完這本2019年哈佛大學出版社出版的新作China and Japan: Facing History,才明白他何以如此反應。

《中國和日本》是一本充滿善意之書。一位自認是中日兩國共同的朋友的美國人,痛心於兩國之間不斷激化的矛盾,希望能化解彼此的誤會與敵意。為此,他花了七年時間,參考了無數資料,寫了這本書。今天,倡導中日和解的人不在少數,但和解的基礎不應是忘記歷史,或對過去諱莫如深,而是要用新的、建設性的視角看待中日之間的歷史。傅高義教授的著作就是一個重要的嘗試。

本書將中日關係放入一千五百年的長時段中來審視。全書共十二章,從593年推古天皇執掌日本大和政權,開始引入中國文明講起,一直講到當下的中日關係。在今天這個強調分科治學,鼓勵做窄而深學問的時代,要講述這麼長時段的歷史,對任何學者來說都是一個挑戰,傅高義教授也不例外。儘管他是少數精通中文和日語,對中日皆有深入研究,並出版過《日本第一》和《鄧小平時代》等重要著作的學者,仍然需要研讀大量的他人的研究。全書的筆墨主要落在近現代中日關係,但當傅高義給了我們一個長達一千五百年的視野時,讀者可以發現,絕大部分時間,和平與合作是中日關係的主流。無論中日之間的戰爭如何殘酷,在一千多年裡,那只是一瞬,並不足以定義兩國關係的歷史。

中日之間的交流才是一千五百年兩國關係的主流。國家之間,尤其是鄰國之間的關係,往往錯綜複雜,恩怨情仇,不知從何說起。歷史學家在書寫歷史時,該強調什麼?傅高義用主要的篇幅,強調了中日之間深入地互相學習的三個時期:從600年到838年,日本學習中國文明;從1895年至1937年,中國學習日本西化的經驗;從1978年至1992年,中國獲得日本的技術支持和經濟援助,發展經濟。如果中日關係的主軸是深入地互相學習,那麼兩國關係史就不是一部“恨史”,而是互利、互惠、互幫、互助的交流史。正因為這些深入的交流,中日之間共享某些文化和歷史,這一特質也使得兩國人民更容易產生親近感,甚至有惺惺相惜之情。傅高義指出,這種感情是西方人無論與中國人還是日本人交往時,都是很難產生的。顯然,本書意在強調,看待中日關係,應多強調彼此的共同之處,而不是分歧。中日曆史上因共享所產生的親近感,是中日友好的基石。

毛升序傅高义《中国和日本》︱“对不起”与“谢谢你”

哈佛大學亨利·福特二世社會學榮休教授、費正清東亞研究中心前主任傅高義

本書突出了歷史偶然性(historical contingency)。中日和解無法跨越的一個障礙,就是日本發動的侵華戰爭。那麼,日本如何走上了戰爭之路?很多中國人相信,日本人侵略中國蓄謀已久,有著周密的計劃,並一步步加以實施。有的甚至認為,日本人頻頻鞠躬的文明舉止背後,其實隱藏著邪惡的天性。在明代,日本人就曾做“倭寇”,燒殺搶掠,攪得中國的沿海不得安寧。倭寇畢竟是倭寇,即使到了二十世紀,仍難移嗜血的本性,發動侵略自然也不意外。傅高義卻強調,日本侵華,未必有一個精心設計的計劃。明治天皇去世後,曾將中日兩國結合在一起的各種體制發生了根本的變化,兩國都無法重建一個有效而穩定的政治制度。當中國出現軍閥割據時,日本的政治權力亦為軍人所竊取。日本政府無能,軍人不服東京管制,越來越肆無忌憚。而到了1931年末,日本民眾的反華情緒也已經異常激烈,即使關東軍佔領滿洲這一明顯的軍事獨斷,民眾也樂見其成,還繼續予以支持。政治上的失序、軍人的不服從,以及民眾的非理性,再加上日方嚴重低估了中國人抵抗的決心,最後導致日本走上了萬劫不復的戰爭之路。當我們將中日戰爭這一事件“本質化”(essentialization),相信這就是日本人的“本性”使然,那麼不僅戰爭無法避免,仇恨也無法化解。歷史偶然性則強調“機會”(chance)“變化”(change)與“非必要性”(unnecessity),戰爭關乎各種因素機緣巧合所產生的意外,事先沒有計劃,戰爭中日軍的暴行亦透露出他們深陷其中的困境。

毛升序傅高义《中国和日本》︱“对不起”与“谢谢你”

《中國和日本》英文版,Belknap出版社,2019年7月出版

除了視角上富有新意,本書還博採英文、中文、日文學界有關的研究,並努力讓各種不同的聲音都能夠進入中日關係的歷史論述。對中文讀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好的瞭解非中國人,尤其是日本人,對於中日關係史的看法的一個機會。除了開闊眼界,或許亦能產生“瞭解之同情”。傅高義認為,今天中日關係已經進入了“新時代”,從近代以來主要由日本主導,變成了由已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中國主導。中日之間的權勢發生轉移後,該如何相處?有西方學者將今日中日之間的糾葛,形象地概括為兩個詞,即“對不起”和“謝謝你”。中國總是指責日本,“對不起”說得太少,也說得不夠真誠。而日本則認為,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從日本獲得了大量的經濟援助,才有了之後的經濟奇蹟,卻從來沒有充分表達過感激之情,不肯說聲“謝謝你”。既然中日之間的矛盾根植於對歷史問題的認識,傅高義對中日一千五百年關係史的新論述,也許可以促進和解,互相尊重,從今天兩國的“政冷經熱”過渡到“政暖經熱”。

本書雖為紮實的學術著作,目標讀者並非專家,而是對中日關係有興趣的普通讀者。作者在寫作時,亦為此目的用心加以安排,如不用術語、不引理論,多講故事,少用註釋,並詳述了當下中日之間的重要議題,以增加現實感。因此,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儘量保留英文原書的特色,使中文版的文字清通可讀,併力求在史實上更加準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