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開國大典:受閱部隊第一軍旗手是海軍戰士,為何他抱憾終身?

在我國曆次國慶大閱兵中,絕大多數都是由陸軍方隊打頭陣,走在最前列,唯有1949年開國大典中閱兵式是按海、陸、空編制序列的順序。

1949開國大典:受閱部隊第一軍旗手是海軍戰士,為何他抱憾終身?

這順序也自然造就了海軍戰士成為了我國曆史上第一位走過天安門的解放軍戰士,走在海軍方隊最前列的肯定是軍旗手,他就是原海軍安東海校學員(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的前身)——李冠英

1949開國大典:受閱部隊第一軍旗手是海軍戰士,為何他抱憾終身?

1949年9月初,從海軍挑選閱兵方隊的任務落到了安東海校身上。一天,包括李冠英在內的50名學員突然接到命令:

"你們這些同志今早不出操了,馬上回去打好揹包,備好槍支,準備執行任務!"

臨行前,學校領導千叮嚀萬囑咐:

"沿途儘量不要下車,如有人問你們從何處來,可回答從後面來,問你們到何處去,可回答到前面去。"

如此緊急神秘,大家紛紛猜測是要去前線打仗,一個個興奮不已。到了北平,大家猜得八九不離十,進北平肯定不是去打仗了。得知要參加新中國開國大典,不少戰友喜極而泣。

李冠英軍姿好、隊列動作標準,幸運地被選為開國慶典閱兵式的撐旗手。當他把軍旗扛在肩上的那一刻,李冠英知道,榮譽和責任也就扛在了肩上。一名受閱大軍的旗手猶如一艘軍艦的舵手,其地位和作用至關重要。

1949開國大典:受閱部隊第一軍旗手是海軍戰士,為何他抱憾終身?

儘管閱兵訓練又苦又累,但大家都精神高漲,從不喊苦喊累。盼望的時刻就在日復一日的訓練中接近。1949年10月1日,李冠英和戰友們迎來了最榮耀的一天,他和戰友們穿上嶄新的藍呢子海軍幹部服裝,帶上白色的大簷帽,把皮鞋擦得油黑鋥亮,頭頂星斗,來到了天安門廣場,準備接受祖國和人民的檢閱。

年輕的人民海軍方隊在軍樂聲中光榮地走在受閱部隊最前列,李冠英在2名端著衝鋒槍護旗兵的守護下,肩扛"八一"軍旗走在1.6萬人受閱大軍的最前列。

1949開國大典:受閱部隊第一軍旗手是海軍戰士,為何他抱憾終身?

那一刻,他無比光榮,無比激動。

閱兵車緩緩行駛,快接近東邊金水橋時,聶榮臻總指揮在車上向毛主席和朱總司令行軍禮。李冠英隨之用一個熟練利落的動作,雙手迅速擎旗向前下垂45度,代表中國人民解放軍全軍將士向新中國的最高統帥致敬。

可就在這時,一陣小風突然刮來,原本下垂45度的軍旗被吹捲起來,李冠英對此無能為力,他既不能抖動軍旗舒展開來,更不能停下重新整理。無奈之下,他硬著頭皮擎著吹卷的"八一"軍旗通過了天安門廣場。

1949開國大典:受閱部隊第一軍旗手是海軍戰士,為何他抱憾終身?

李冠英後來接受媒體採訪時說,身為旗手這件事,讓他一生引以為榮,但吹卷的軍旗也讓他抱憾終身。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第一軍旗手,他見證了一個偉大的民族站立起來的莊嚴時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