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道之酒与大道之行|行走的汾酒

文|醉美团队

北京,意味着什么?

这里是中华民族发源地之一。在四五十万年前,著名的北京猿人就生活在距今北京城西南40多公里的房山区周口店一带,北京地区出现城市,则开始于3000多年前的周朝。

这里还是中国的首都,从元大都开始,这里就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是中国最核心的地方,是王道之境。

11月10日,“行走的汾酒”2019汾酒文化大巡展将走进北京,载着清香开始“大道之行”。

王道之酒与大道之行|行走的汾酒

为什么是“大道之行”?

山西杏花村,有着6000年酿酒文化历史,不啻为中国酿酒文明之源,也是世界酿酒文明之故都。

所以,这次“行走的汾酒”北京站,其实是两大“文明都城”之间的对话,只不过是以酒文明的礼仪与形式

北京大学教授、著名文化学者孔庆东曾有过这样的论述:“汾”的本意是“大”的意思,《诗经》里面就有“汾王”,而汾酒,就是“王道之酒”。

他也感慨:行走的汾酒,就是流动的大道之行。

据史料记载,汾河水资源曾经十分丰富,战国时有秦穆公“泛舟之役”;汉武帝乘坐楼船溯汾河而行;从隋到唐、宋、辽、金、山西的粮食和管涔山上的奇松古木,经汾河入黄河、渭河,漕运到长安等地,史书称“万木下汾河”。

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茅盾文学奖得主刘醒龙也言,“汾酒是为大酒”。

汾酒之“大”,在浩瀚的6000年酿酒历史中,在无垠的绿色原粮基地中,在行走世界的清香酒脉中,在汾酒人锐意改革的气魄中……因此,

此次北京站活动,就是“大道之行”,而北京与汾酒的联系还不止于此

早在从明朝建都北京开始,一场席卷全国的“大移民”就把北京与“酒都”杏花村联系到了一起。

这也是从杏花村开始的“大道之行”,正是在明成祖定都北京之后,在全国大移民的政策之下,数百万山西人被移民到全国的十八个省市,山西的酿酒技师们也移民到全国各地,从此杏花村的酿造技艺在全国广为传播。

王道之酒与大道之行|行走的汾酒

当时,在没有发酵陶缸的情况下,他们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创造出窖池发酵的新工艺,因为各地的水质、土壤、气候、原料的不同,酿造出的酒也和杏花村的不同,这就是我们今天看到的酱香型、浓香型、凤香型等各类香型的中国白酒。

1949年,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由周恩来总理亲自选定,作为第一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上的国宴用酒;1952年,也是在北京,建国后的第一届全国名酒评比,汾酒成为“四大名酒”之一。

在刘醒龙看来,汾酒之荣辱每每系于家国兴衰,足见汾酒存世千百年,是为人世命脉传承的莫大证明。

王道之酒与大道之行|行走的汾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