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剛:創業路上一匹“遲到”的黑馬

於剛,中國最大的網上超市——1號店的董事長。他曾是戴爾全球採購副總裁,掌管180億美元亞太區的採購,而在此之前,他已經是亞馬遜全球供應鏈副總裁。這樣一位叱吒風雲的職場高管為何在知天命之年毅然決然地放棄讓人羨慕的工作,以歸零的心態重新創業?他如何在中國電商混戰格局中,讓1號店奇葩綻放,穩步增長?他又如何在1號店背後股東格局一片迷霧的格局中發起進軍“虛擬市場”的號角?關於於剛,關於1號店,我們想知道的太多。

於剛:創業路上一匹“遲到”的黑馬

高管創業:

你不放下,怎麼重新開始

關於改行創業,對於剛影響最大的人應該是劉峻嶺。2007年的一天,當時任Dell全球採購副總裁的於剛循例與中國區總裁、分管銷售的劉峻嶺邊吃午餐邊議事。席間,劉峻嶺勸說於剛一起創業。“他覺得中國經濟發展如此之快,我們應該一起做一件更大的事業。”在於剛的提議下,兩人決定創立1號店,用了4個月的時間做市場調研與商務計劃,最終將其定義為“一家品類豐富、包羅萬象的店”。

於剛說:我自己最煩逛街,創建1號店,就是為了將來中國數以億計的人都可以不再去超市,在家裡足不出戶搞定一切。在2008年7月,1號店正式上線。創業初期,他與劉峻嶺事必躬親,擠在一間10平米的房子裡辦公,自己設計LOGO,在招聘網站上發廣告,去印刷廠印銷售目錄,再去地鐵站和小區發放,去倉庫裡揀貨、盤點甚至親自送貨。和其他電商網站不同,1號店的特色不是賣書,不是賣家電,也不是做平臺。從創立伊始,網站就旗幟鮮明地亮出特色:售賣生活日用品。即便是現在,1號店已經進軍數碼家電與圖書,但大多數人提起它來,對1號店的印象仍是那個賣牙膏和大米的網站。

在創業的過程中,於剛曾四面碰壁。他有屈辱,也有挫敗感,這是真正的從零開始,他說,“你‘放不下’,怎麼重新開始?”

於剛回憶,記得有一次是去跟一個超市合作,結果去見那個超市的店長,說好了時間,但去了以後,說要我等著,等10分鐘、20分鐘、半個小時、一個小時,最後等了他將近兩個小時才見面,而且見面連道歉都不說一聲。還有一次到工商局去談一個事情,一個很年輕的工作人員,他讓我站在那個地方,不讓我坐,訓我像訓他孫子一樣。當時確實有一些挫折感,但放寬了心,就會覺得這只是創業之路的插曲而已。

對於從外企高管到普通創業者的角色轉變,於剛覺得沒有什麼難以接受的。於剛說當時心態很好的,已經做了這種思想準備,就知道要從零開始,真正的從零開始,以前的一切輝煌都是歷史。

股東格局:

用自己的股權換來企業長遠的利益

於剛說,現在1號店售賣的商品超過90萬種,快銷品僅為10%左右,銷售份額30%左右。全年營業額由2008年的417萬元達到2011年的27.4億,1號店已經開始向著夢想中那個無所不包的大超市方向前進。

其他問題也接踵而至。最近有一些媒體報道說,平安集團以八千萬美元的實際出資額,佔了1號店80%的股權。後來於剛又以6500萬美元,把20%的股權轉讓給沃爾瑪。一位業內人士對此評論,“這是一個迫不得已的決定,因為1號店沒錢了。”

對於媒體的報道,於剛表示:首先我不知道媒體這些數字是怎麼來的,我們簽了保密協議,我是不能違反保密協議的,我還是要遵守我們的道德底線。平安確實入資,而且在我們早期時入資,對我們有很大幫助,給我們很多的價值,所以這些數據是完全不可信的。我們的價值是遠高於這個價值這是一點,而且我們沒有任何一家把股票賣給誰。不過,平安員工拿到過只能在1號店上消費的福利卡,而平安信用卡持卡人的積分可以在1號店上換取商品,這些都是不爭的事實。刨掉平安直接或間接帶來的進項,對1號店來說,損失一定不小。除此之外,平安一度還想利用拿到網上售藥資質的1號店,搭建自己的平安藥網。但礙於市場尚不成熟,醫保卡也不能在網上使用,網上藥業困難重重。

隨後,沃爾瑪也入資1號店,他們希望通過1號店進入中國的電子商務。“現在回頭看起來,我們選擇平安和選擇沃爾瑪,是做了非常正確的決策。平安和沃爾瑪都是最優秀的公司之一。沃爾瑪在60年內做成全球最大的企業,幾百萬員工,他要做成這麼大的規模,不是說靠運氣做成的,有很多我們從沃爾瑪可以得到的價值。”於剛表示。

於剛不願談及在現在的股權結構中,他和劉峻嶺到底還持有多少股份,他說,“中國電子商務的競爭常在短短几年間便見分曉,速度頭等重要。我們不將自己是否控股和股份的多少放在首位,而是更看重事業能做多大和企業能走多遠,是否能為顧客、社會、股東、員工創造價值。用自己的股權換來企業長遠的利益是我們心甘情願的。”

發展前景:

進軍虛擬超市,正確的選擇

所謂虛擬超市,就是一種基於虛擬技術的超市購物體驗。消費者只要通過相關的手機程序,對看中的貨品用手機攝像頭進行掃描,很快就能獲取該產品的相關信息,並能直接在手機上訂購。

今年7月,1號店在上海的70多個地鐵站點和北京近500個公交站臺推出了虛擬超市——“無限1號店”項目。用戶只需免費下載掌上1號店的客戶端,對著相關廣告上的產品二維碼進行掃描,即能通過手機完成一系列購買。

據於剛介紹,這個創意最早起源於博客上的一個小視頻。受到這個視頻的啟發,他提出了這種嘗試,針對沒有時間逛超市購物、擁有智能手機的用戶群體,1號店的團隊利用三個星期時間,做出了相關產品。

事實上,不斷放大的網購市場以及數量龐大的手機用戶群,已經讓電子商務廠商看到了手機購物市場的巨大潛力。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網購市場金額達5231億元,這一龐大金額幾乎全由中國4.57億網民創造,而8億多手機用戶的貢獻只有41億元。除1號店外,包括京東、淘寶等在內的電商企業,紛紛搭建起自己的手機購物平臺,包括WAP和客戶端模式。

當談及電商行業中虛擬超市未來的發展前景時,於剛表示:前景非常樂觀,對於電子商務本身的發展,還是非常的迅猛,它的成長,你很難看到一個行業,可以這樣翻倍的成長,這是很難得的。我覺得我們都很幸運,剛好捲入到這個快速發展的洪流之中,我們又選擇了一個正確的行業,正確的商務模式來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