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讀完前半句才明白,原來是勸人行善

這句話出自《增廣賢文》,明朝時期的兒童啟蒙讀物,其中收集了很多名言警句,十分具有教育意義。放到現在,其中一些觀點肯定是不適合的,畢竟時代在發展,但絕大多數還是非常精闢,作為小孩子的啟蒙讀物還是不錯的,只是家長要學會鑑別。

比如這句:“但行好事,莫問前程。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俗話“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讀完前半句才明白,原來是勸人行善

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這句話很好理解,就是勸人行善,古人相信因果報應,行善不但是一個人道德品質高尚的表現,更是為自己和家人子孫積德。所以只管去做好事,不要問做了好事會給自己帶來什麼後果,因為善有善報。

當然了,如今社會,行善還是要長個心眼,我們不求行善為自己帶來天大的好處,但是也不要讓行善為自己帶來惡果。

俗話“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讀完前半句才明白,原來是勸人行善

不交僧道,便是好人

這一句太過武斷,帶有明顯的刻板偏見。

上句講行善,下句肯定會說到作惡。字面上沒有直接寫出,但是結合上文,可以自己理解。

通常來說,結交僧道,是為了向神靈祈求平安,大部分善男信女是這樣的,但有一部分人,是在作惡之後,因為心中恐懼,所以採取拜佛求道的方式,尋求心靈上的慰藉。

有句俗話叫做“不做虧心事,不怕鬼敲門”,反過來說,你做善事多,不用刻意去尋求神靈保護,神靈自然也會庇佑你。

這裡說不交僧道,是說不刻意去結交僧道,求仙也好拜佛也好,講一個精誠所至、金石為開,都不是刻意為之的。

所以這句話的正確理解應該是:不因做了惡事而刻意去結交僧道,這樣的人是好人。不能簡單地理解成與僧道結交就是壞人。

這個因果關係很重要。

俗話“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讀完前半句才明白,原來是勸人行善

僧與道

另外,僧道也並非全是堅定的信徒,特別是在古代,僧道里面更是龍蛇混雜,如果相交不慎,可能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後果。

《水滸傳》中就有非常明顯的例子,魯智深去當和尚,是因為身負命案,法律規定不追究和尚的刑事責任,所以魯智深不是誠心信佛,而是把出家當做逃避法律責任的一條路罷了。好在魯智深本性不壞,是《水滸傳》中為數不多的真英雄,你要讓宋江、吳用直流去當和尚,整個門派都完了。

俗話“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讀完前半句才明白,原來是勸人行善

後來魯智深火燒瓦罐寺,不就是因為在瓦罐寺遇到了催到成和丘小乙這一僧一道麼,他們就是妖僧淫道的代表。

《朱子家訓》也有類似的說法:“三姑六婆,實淫盜之媒”。

三姑就是道姑、尼姑、卦姑,這都是淫盜之媒,可見在古代,人們對僧道的印象卻是不太好。

當然,真正有修為的高人並不在此範圍類,不能一杆子打死所有僧道,這也是我說“不交僧道,便是好人”這句話太過武斷,帶有明顯的刻板偏見的原因。

俗話“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讀完前半句才明白,原來是勸人行善


俗話“不交僧道便是好人”,讀完前半句才明白,原來是勸人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