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盛和夫談目標:能力要看“將來時”,目標應比現在的能力高三成

稻盛和夫談目標:能力要看“將來時”,目標應比現在的能力高三成

稻盛和夫先生在總結自己的人生經驗時談到:

在設定目標時,要根據你未來的能力來定,而不是著眼於現在的能力。不要覺得目標高就是不切實際,我們現在做的很多工作,在三五年前看來,不也是抱著懷疑的態度說"不可能"、"完成不了"嗎?但是現在看來,只不過是簡單的工作而已,因為我們的能力已經發展到了能夠完成這些工作的程度。

稻盛先生相信人的能力是可以無限延展的,要用"將來時"看待能力,而不是"現在進行時"。假設你的能力可以達到10,而你在設定目標時只定在9或是8,以此來保證自己一定能夠達到目標。長此以往,你確實是可以達到預期的目標了,可是能力卻止步不前,甚至會倒退:長久不去做完成10這個標準的目標,久而久之也就消磨了原本能夠達到10的那些能力。反過來想,如果你的能力是10,你在設立目標時總是比10高,而且付出更多的努力去達成,那麼你今後的目標就可以越來越有挑戰性,你的能力隨著目標的升高而提高,你自然會逐漸進步。

稻盛和夫談目標:能力要看“將來時”,目標應比現在的能力高三成

稻盛先生就是用這樣的方法使他的京瓷公司走上了成功之路。

京瓷公司剛成立初期,最開始生產的產品是提供給松下電子工業的用於電視機顯像管上的絕緣零件。為了讓公司擺脫只生產單一產品的經營危險,稻盛決定開拓業務範圍。他多次向東芝、日立等大型電子企業進行宣傳,稱京瓷擁有高新技術,能夠生產新型陶瓷絕緣產品。稻盛的這個辦法並沒有奏效,因為這些大企業都有長期合作的陶瓷廠家,況且,京瓷當時還是一家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大企業的工程師們,誰也不放心把訂單交給稻盛。

稻盛和夫談目標:能力要看“將來時”,目標應比現在的能力高三成

於是,這些工程師們就會問:"既然你們有這種新型陶瓷的製作技術,那麼這樣的產品你們可以嗎?"他們給出的都是其他陶瓷廠家不肯接受的高難度、高要求的產品訂單。稻盛面對這些訂單都十分肯定地回答:我們可以!

他的做法讓京瓷的員工們感到十分費解,明明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為什麼要接下這樣的訂單?稻盛自己也很清楚,以京瓷當時的技術實力確實不太可能完成這些訂單的高難度要求。但是,如果說做不出來,京瓷從此就不會再有大客戶,企業的前途堪憂;既然答應能做,就必須做出來,否則得到的也將是永遠失去這些客戶的結果。

京瓷當時既沒有相關經驗,更沒有技術和設備。員工們反問稻盛:"連設備都沒有,怎麼可能做得了?"稻盛鼓勵他們說:"沒有設備,我們可以去買二手設備來用;就技術來說,我們確實是難以勝任,可這是現在的情況;只要我們肯努力,只要我們全心付出,在未來,我們一定能夠達到目標!打起精神來,加油吧!"

稻盛和夫談目標:能力要看“將來時”,目標應比現在的能力高三成

定下高目標,再想法設法、不遺餘力地去為之拼搏,京瓷的技術就這樣一步一步提高起來,知名度也因此而不斷提升,從而成就了京瓷的"世界一流"夢想。

稻盛先生的做法是一個提高能力的好辦法,根據自己現在的能力,大膽設想未來某一時間點的能力,始終把跨欄設定在比自己現有能力高兩三成的高度,定下目標之後,就全力以赴,不達目標決不放棄

當然,目標並非定得越高越好,目標遠大也要有一定限度,如果目標太過遙遠,會令人望而生畏,失敗次數多了勢必會影響人的士氣,兩三成的高度也許是比較合適的。這樣的目標既能夠避免絕對失敗帶來的消極影響,又能夠促使個人和團隊努力奮進、不斷進步,進而朝著更高的目標循序漸進地進發。

稻盛和夫談目標:能力要看“將來時”,目標應比現在的能力高三成

在具體的目標設定上,稻盛的做法是,把遠期目標定的適當高一些,然後將遠期目標分解成一個一個可以分階段完成的小目標,每當完成一個小目標的時候,就增加了一份成功的信心,也就離成功更近了,這就是所謂的目標分解法

稻盛和夫談目標:能力要看“將來時”,目標應比現在的能力高三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