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多败儿”,现在不给孩子立规矩,等你老了孩子给你立规矩

“本文由硬核妈妈原创、欢迎大家评论、转发”


这是上个月,在火车上发生的一幕。

“奶奶太烦人了,不想跟奶奶玩”一个小男孩,大概五六岁的年纪,因为快要到站了,孩子兴奋地在车厢里大喊大叫,手舞足蹈吵醒了别人.奶奶看到人家瞪了孩子一眼就让小孙子小点声,可是孩子哪里管那么多。

正常的教育应该是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及时制止,而不是当影响到别人时候再去管教孩子。

至少在孩子吵闹的时候就该告诉他,公共场所要安静不能打扰到别人休息,而不是当别人投来厌恶的眼神时才去提醒孩子,我当时内心是这样想的。

可是随着事情的发展,我发现是我想多了。奶奶可能觉得孩子那样讲话很丢人,稍微提高嗓门说“不能那么说话啊,没礼貌,没看人都瞅你么?!”

本来以为可以震慑到孩子,谁知孩子接下来的话真是让我大开眼界!“谁让他们看我了,看我的都是傻X!”

语惊四座,我抬头环绕一圈,发现好多人都同我一样看了一眼这个孩子。

小小年纪出口成“脏”, 到底是谁教的孩子说脏话又是谁任由孩子以小范上,由此可见家庭教育尤为重要,学校教的是知识,家里教的是做人,年龄不大口气不小!再看奶奶则是无奈的摇头。

“慈母多败儿”,现在不给孩子立规矩,等你老了孩子给你立规矩

而坐在一旁的爷爷批评孩子:“谁教你没大没小的,这不是在家里!”我以为爷爷讲话可以治住这孩子。

可是万万没想到,这熊孩子这是语出惊人死不休“你再给我说一遍!”站起来插着腰,食指指着爷爷“你信不信待会我给你踢下去!”

爷爷很生气动手打了他的屁股,骂道“你是不是虎!傻啊”接下来就是孩子爷爷的“四字成语”时间。

当时我真的恨不得想拍个短视频抛到网上,后来我克制住了自己,内心单纯的希望他们快点下车。

报站说“齐齐哈尔站到了,下车的旅客请……”不容我内心窃喜他们终于要走了。

孩子竟然冲着列车报站的小喇叭大喊“讨厌XX齐齐哈尔”边喊边用手敲打车窗,还拒绝跟爷爷奶奶下车回家,直到警察叔叔来……

家庭教育的失败

可以说这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不分时间地点场合大声喧哗,没有规矩。

以下犯上不尊重老人,“口出狂言”等等一系列的问题究竟是从何而来呢?他的父母一定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所谓父母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孩子一生。

像这位“小皇帝”一样的孩子之所以敢这么不分场合的“造次”,想必在家一定是要风有风,要雨有雨的主儿,显然是没规矩惯了的,缺乏管教。

也有一种可能就是父母没把规矩当回事,时间长了没有可约束的条件,孩子很难听家长话了。

其实让孩子听话最重要一点就是认同你,尊重你,愿以你为榜样。不然给孩子制定再多的规则他都不会遵守。

那么家长要成为一个表率,从改变自身恶习开始,如果宝爸宝妈们连对自己的约束能力都没有,那又凭什么可以教育好下一代呢?

“慈母多败儿”,现在不给孩子立规矩,等你老了孩子给你立规矩

及时教育来得及,孩子还小别放弃,如何给娃立规矩? 有的家长想跟孩子亲密无间没有代沟的相处,这种想法也是可以理解的,拉近彼此的距离固然重要,但是需要掌握时机,所以在孩子立规矩的年纪,没得朋友做。

1)重视礼仪,普及中国传统文化

不建议太早跟孩子成为朋友,在他学前教育的时候尤为重要,如果在最初的认知当中,孩子没有把你当成家长而是朋友的话往往起不到好的效果。

甚至有的孩子还会知乎父母大名,那些在孩子年幼时以朋友方式沟通的家长们,渐渐会失去孩子的尊重

久而久之父母再无权威可言,那么教育起来会更被动。亲生父母都管不了孩子,长大进入社会会是什么样子呢?

建议在孩子小的时候可以带他学习《弟子规》等传统文化,讲讲《弟子规》里面的典故,培养孩子向优秀的人学习。

2)给孩子从小立规矩,建立统一的行为标准

如果孩子在小的时候没有立好规矩,他容易分不清场合。

比如亲朋好友一起吃饭,这时候孩子如果“出言不逊”跟家长没大没小的,岂不是容易被人笑话?跟父母任性调侃惯了出门可不见得会被所有人接受。

家长不论何时何地都要给孩子作出合理的行为准则,做朋友固然可以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便于打开心扉,但是也要有适合的相处模式。

“慈母多败儿”,现在不给孩子立规矩,等你老了孩子给你立规矩

3)树立家长的权威地位

如果没有权威地位的家长,在未来教育孩子的道路上可谓是非常的被动,等孩子长大了,难免会产生挑战权威的行为。

作为家长会容忍他,可未来道路上会遇到同学师长、领导老板,如果去挑战权威的话,没有人会惯着孩子的。

熊孩子都是因为有熊父母,他们通常以孩子“小”为理由,放纵他们做很多事情。但是随着年龄的成长,会发现小孩越来越难管,越来越任性

而有些家长,教育孩子比较“严格”,从小严格要求,这样的孩子长大了非常聪明懂事,这两者的区别就是教育的不同。

最重要的就是“规矩”二字,记住,你教孩子规矩,总好过等他长大了被别人教规矩。

在哪个年龄段立规矩效果最好呢?不妨这样试试

孩子2岁之前“不懂事”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两岁的时候一般孩子还不太会流利的讲话,不管是语言还是行为控制力都还处在发育的阶段。

就算是你想教育他,他们也很难理解你想表达的意思。

但是2岁以后,大人说话的意思他们基本可以了解。3岁的孩子开始上幼儿园,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对事情对错的判断能力也逐步提升。

这个时候是父母给孩子立规矩的黄金时间,抓住这个黄金时期,拒绝成为“熊孩子”!

“慈母多败儿”,现在不给孩子立规矩,等你老了孩子给你立规矩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但是要求别人之前,父母先以身作则

立规矩之前父母一定要做一个好榜样,孩子3岁的时候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着孩子,父母以身作则孩子耳濡目染教育起来会更容易。

以前听过一个故事,一位老烟民抽了半辈子烟,后来戒了,再也不抽。

朋友问他怎么做到的,他说:“我儿子跟我讲,爸爸只要你不抽烟,我长大以后绝对也不抽烟!”就是孩子这句话,让他扔了手里的烟,一坚持就是好几年。

为防无理取闹,制定有效的奖惩措施

规矩立下之后就要严格执行,做得对可以奖励,做得不对适当的惩罚,赏罚分明,让孩子知道规矩的重要性,同时也树立了父母的权威。

另外要看孩子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的严格要求,在

保证孩子的基本自由的前提下制定规则,规矩定下就要严厉执行

规矩的界限感越清晰明确,孩子就不易无理取闹,因为他知道规矩是不可侵犯的,哭闹威胁没有用。

“慈母多败儿”,现在不给孩子立规矩,等你老了孩子给你立规矩

规则之下的家长,温柔且坚定

如果孩子哭了,作为家长心软了怎么办,有的家长会想:哎,算啦,这次这样吧,一点一点来。

如果这样的话你会永远用不上你的规则,孩子发现“奸计得逞”不会善罢甘休的,反而会变本加厉。下次闹的会更厉害

所以一旦制定了规矩,就要严格执行,虽然过程当中语气不能太“严肃”,但是底线一定是不可动摇的。

不要生气,温柔平和的语气跟孩子沟通,从孩子的角度出发,跟他聊天,让他觉得妈妈是爱他的。

一个合格负责人的的父母要在孩子还没有明辨是非能力的时候,可以对孩子提出合理的要求。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时再慢慢和孩子成为朋友,青春期时的孩子更需要紧密沟通。


我是硬核妈妈,是3岁男孩的妈妈。关注我,给大家分享最“硬核”的育儿知识。记录我们与孩子之间的故事,不错过他们成长的每一个瞬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