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堆肥开始推广,一个日本人,扎根中国的循环农业

由于出身农村,所以很关注和三农有关的新闻,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在今日头条的平台上关注到一个人。

他是谁?

他叫川崎广人,曾是日本一个非常普遍的职员,年轻的时候,学习过有机栽培和循环农业,履历平平,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堆肥么谁不会呢?当我深入了解这个人之后对他产生了敬佩之情。

2009年,他去山东考察,了解山东农村的农业状况,当时发现了很多问题,于是就想自己来解决这些问题。来到中国之后,发现中国的农业状况,尤其是农村的农业状况根本不是一两句话能够形容也不是一时一刻能够解决的。他发现中国的农村还在使用生粪做肥料,而且并非个例,有的人直接把牛粪等粪便排到地里作为肥料。这让他很是吃惊。生粪很臭,而且不利于弄作为的吸收和生长,而且很容易发病害虫。

从堆肥开始推广,一个日本人,扎根中国的循环农业

另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是,历史遗留问题导致中国农业过度使用化肥,农药,农作物不能很好的生长,品质不高,产量很小,价格自然也低廉,农民收入普遍不高。

如果消费者想吃安全便宜的农产品,必须克服化肥和农药,于是他决定回到日本好好学习堆肥和循环农业,有机栽培再回来。

2013年,他学好了堆肥技术,再次回到中国,他在考察各地,希望能够推广循环农业。

推广很难!

虽然自己知道理论,也知道如何实践,但是中国毕竟是泱泱农业大国,好多人种了一辈子地,怎么可能听你一个外国人指手画脚?语言不通,对农村的不习惯,让他在推广循环农业的事情上步履维艰。他特别不习惯农村的厕所,为了不上厕所,只能少吃。

从堆肥开始推广,一个日本人,扎根中国的循环农业

了解越深入,觉得问题也越严重。他发现无论到了哪里,山川河流里面都是被丢弃或者牲畜随意排出的粪便。湖里的鱼由于粪便也很少,湖水也被污染。但是在他看来,这都是很好的堆肥原料,收集起来不但可以循环利用还能减少环境污染,他想说服农民把家畜的粪便收集起来堆肥却没人理睬他,化肥多方便快捷,也不是买不起,粪便很脏很臭,没人愿意处理。

他渐渐意识到,要做循环农业,不能光是告诉大家,必须要证明这个是可行,可以赚钱,可以增加收入,可以保护环境,可以循环,可以成功,要用事实来说话,来打动大家。

一幅图拯救刻一个农场

在推广循环农业失意,再加上身体也不怎么好,川崎广人的生活过得很不好,这时,朋友告诉他河南有个小刘固农场,并帮他联系了哪里的农场主,说可以让他先待在那,待到春节,之后再决定要不要回国。

时间来到了2014年的1月14日。川崎来到小刘固农场,就好像乞讨被暂时收留一样,农场主同意他暂住。住了一周后,他的身心的得到回复,去了解了农场的情况。他发现农场什么也没有种,没有任何东西可以拿来卖,基本要倒闭了。春节前还有上门催债的。农场拯救了他,他画来了幅图给农场主,作为答谢。

从堆肥开始推广,一个日本人,扎根中国的循环农业

到2018年图中画的他们农场基本上都做到了,并且已经能够开始营盈利。但是当时农场除了有270亩地,什么都没有。养猪场由于资不抵债也把猪都卖了,只有一个大粪池,于是就从这个粪池开始,开始了他在中国的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是以堆肥为开端,简单来讲就是把家畜粪便转化为液态堆肥。中国搞有机栽培的人不会堆肥,也没有原料,所以只能购买堆肥。

堆肥虽然简单,但是操作很有技巧,堆肥中有很多病原菌发酵,它的温度必须控制在60-65度以上,水分大概在40%-70%,水分低于38%或者高于70%都不能发酵。为了发酵必须都是新鲜粪,新鲜粪必须都在10天之内,新鲜的粪氨含量多,另外还需要氧气。如果粪的含水量太高,超过了90%,就不能引起发酵,必须加入蘑菇渣,干燥的秸秆,吸收水分,让水分的含量降息来,这样就可以发酵了,发酵不会产生臭气。

堆肥不是堆起来就好,需要搅拌,并且每个月搬运一次,保证通风,这个过程需要温度控制的在60度以上,温度达到60度以上,堆肥中的病原菌就基本上被消灭了,为了达到这个效果,大体上要花3-6个月的时间,用好的设备和技术最短只要1个月就能制作出很好的堆肥。

成功的堆肥其实很干净,没有臭味,因为堆肥温度超过60度的时候病虫害就会被杀死,温度高的时候甚至会冒烟。

从堆肥开始推广,一个日本人,扎根中国的循环农业

循环农业实现人生价值

除了堆肥,还有肥液,之后肥液变得很重要,肥液发酵时间很短,能够及时使用,相比堆肥动则几个月的时间,会影响种植,而肥液只要一周,效果也很明显,施加肥液,一周就能见效。肥液是非常便利的材料,但中国还没有肥液的研究,小刘固农场很早就在推进这个事了,走在了中国循环农业的前列。

现在的小刘固农场也很有名气,并且小有成就,有两个堆肥工厂和两个液肥工厂。为2500亩地,免费提供堆肥和液肥。

川崎广人在中国找到了人生价值,虽然中国的循环农业才刚刚开始,远不如日本发达,但是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我们应该走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