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祕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我喜歡描述城市遭受虛擬的災難,那樣會讓大家警醒,居安思危。”---羅蘭·艾默裡奇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羅蘭·艾默裡奇在好萊塢被譽為“災難片之王”,他的電影不管是在科幻人性的善惡還是宏大場面的鋪陳上都獨樹一格,於是誕生了受核輻射導致基因突變的《哥斯拉》、地震產生的《後天》以及人類末日《2012》。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11月8日中美同步上映的《決戰中途島》以二戰珍珠港為起點,再現了整個太平洋戰爭的局勢發展,其實質仍然未脫離戰爭帶來的災難效果。艾默裡奇從《獨立日》開始就展現出了獨樹一幟的敘述視角和奇思妙想的未來世界,這種能力其實已經證明了他具有強大的宏觀場景調度指揮能力。

在《決戰中途島》之前,影壇上已經有美國視角的《中途島之戰》和日本視角的《山本五十六》,儘管在20年前艾默裡奇就有將這一影片訴諸大屏幕的願望,可是一直未能實現,這部影片不僅僅是滿足了艾默裡奇對於二戰題材電影的心願,更讓全球影迷為之一振,他帶來的這部電影邏輯清晰,人物眾多,從不同的角度呈現這場改變太平洋局勢的戰爭。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顯然8000萬美金的預算在好萊塢只能算是“低成本”,更不用提到裡面還有眾多的明星人物,可就在這樣預算有限的情況下,艾默裡奇在進行著他對於電影的試驗性嘗試,從結果來看,顯然達到了預期效果。

那麼到底影片的真正魅力何在?對於熟知歷史的觀眾怎樣能夠一步步引人入勝?艾默裡奇又通過哪些視角來揭露他心中的太平洋戰爭呢?我將為大家一一揭曉。(少量劇透,有助於觀影)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01

中途島具有無與倫比的戰略作用,全景式展現凸顯出中途島在太平洋戰役中的重要程度

中途島(Midway)位於太平洋中間位置,離美國和日本都將近4000公里。1867年首次被美國發現後,根據“誰發現誰管理”的原則,被美國海軍部接管,併成為美國無建制的領地。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從位置上看,中途島進可攻退可守,適合作為軍事戰略領地。日本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公里,而由各個島嶼組成的中途島就近5萬平方公里,附近的各類資源豐富。

對於日本而言,在戰爭期間選擇這樣一個位置意圖顯而易見:威脅美國西海岸和夏威夷,逼迫美國簽署“不平等協議”。在這裡,有一個重要的前提條件,那就是日本對於自身軍事實力的極度自信。

在影片開始時,曾在哈佛留學的山本五十六提醒美國的實力不容小覷,一旦掐斷石油等戰略資源將給日本帶來沉重打擊。由此可見,日本將美國列為重要的潛在對手,如果將影片焦點僅僅對準“中途島海戰”,可能會讓觀眾不知所云,所以艾默裡奇並沒有將鏡頭鎖定在“中途島海戰”上,而是“決定”全景式展現太平洋戰爭。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於是在前面鋪墊了空襲珍珠島、美軍空襲東京、珊瑚島海戰三個段落,由此帶出中途島,讓觀眾感受戰爭形勢的瞬息萬變和極端殘酷,進而凸顯出中途島在整個太平洋戰役中的緊要程度。這既有對商業片全球粉絲的考量,也是全面展現二戰時日本由勝到衰的全過程,從觀影體驗來說,顯然即使不瞭解這段歷史的觀眾也很容易理解,可謂老少皆宜。

02

基於真實歷史還原中途島海戰,獲勝因素一個不少,立場中立,不偏不倚

其實,《決戰中途島》和1976年的《中途島之戰》英文名稱相同,都為Midway(中途島),前有珠玉在前,相比於導演傑克·斯米特真實還原歷史情況的敘述手法,艾默裡奇更注重細節的創新和場面的氛圍營造。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相信很多觀眾對於空襲珍珠港事件比較熟悉,與本·阿爾弗萊克飾演的《珍珠港》以感人至深的愛情故事為貫穿線的手法不同,艾默裡奇採取了多角色融入與美日不同視角切換的敘事手法,開頭遭到狂轟亂炸的珍珠港很容易將觀眾帶入到影片二戰的歷史背景下,隨後登場的人物雖然有些繁多,但忽略掉人物的敘述本質,觀眾會不由自主進入到“艾默裡奇”模式。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對於美國因珍珠港事件參戰,這條沉睡的巨龍一經甦醒,戰爭就無可避免,於是,斯切特·W·尼米茲臨危受命,成為太平洋艦隊的司令員,按照當時官員的說法,“這是世界上最艱鉅的工作”。同時,在美國最優秀的飛行員吉米·杜立特的帶領下,對日本進行了瘋狂復仇,那就是從美國大黃蜂號航空母艦上起飛,直接轟炸東京。儘管最終只炸死50人,但作為最早打到日本本土的空軍,其心理震懾效果不言而喻。而比較有趣的是,飛機本來就沒有作飛回的準備,而是直接降在中國,並在我國友好的人民的幫助下成功脫險。隨後的珊瑚海海戰篇幅不多,因為即將迎來重頭戲:中途島海戰。

在我看來,這正是艾默裡奇的聰明之處,他沒有過度渲染情緒,也沒有過度表達主觀判斷,而是不偏不倚地通過步步為營的故事情節彰顯時代中的歷史進程。眾所周知,中途島海戰是以美國獲勝為結局,可是這裡面有很多值得回味的真實歷史細節,這些細節在戰爭炮火的洗禮下既有必然性也有偶然性,下面我就舉幾個影片中中途島海戰引人入勝的制勝原因。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①美軍破譯日軍密碼,為先發制人提供了有利條件

情報戰是中途島海戰的重中之重,如果沒有萊頓和羅切斯特率領的破譯小組的努力,中途島戰役不僅不可能打,甚至日軍會因此喪失掉這一重要的戰略要地。羅切斯特開玩笑地說“如果失手,很可能美國人以後要講日本話了”,一切都和AF這一代碼密切相關。在《中途島之戰》中對於該方面確認的細節比本片詳細,艾默裡奇顯然覺得觀眾並不需要知道破譯的整個過程,只要記得“AF就是中途島”便可。於是,甕中捉鱉行動順理成章。當然,除此之外,其實在戰爭開始前,美國太平洋艦隊已經掌握了日本聯合艦隊的絕大多數計劃細節,因此信息的不對等讓美國佔據了先天的有力條件。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②日軍的狂妄自大造成航母編組不合理,潛艇部隊形同虛設

在東亞戰場上的勝利顯然讓日軍有些輕敵,儘管他們明白美國強大工業化的能力,但是數倍於敵人的裝備航母還是讓日軍產生了“輕敵”的想法。

影片中,儘管美軍打的日軍措手不及,可是南雲忠一等將領依然認為“戰爭的勝利終將屬於日本”。因此,當時有2艘航母還在阿留申群島佯裝進攻,還有2艘航母配屬給了其他水面艦艇部隊,在戰爭開始時,根本無法進行有效支援,導致4艘航母全軍覆沒。

由此可見,日本妄圖依據強大的海軍實力控制整個太平洋區域,即使在正面戰場上依然覺得”穩操勝券”。儘管當時有21艘潛艇部隊,但是6艘在阿留申群島,14艘分佈在其他海域,只有1艘在中途島負責監控美軍。也就是說,沒有1艘潛艇可以直接參戰,保護日軍航母的安全。

反觀美國,25艘潛艇中的12艘都在中途島海域,目的就是提供外圍打擊,甚至出現了直接擊沉航母的可能性。這一切都是由於戰略思維的輕視所造成的。驕兵必敗的經驗再次出現在中途島海戰中。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③山本對於海戰戰略研究不到位,在實際戰術指揮中出現過多重大失誤

山本五十六曾經位居美國海軍次長職位,回到日本,更是成為聯合艦隊的最高指揮者,被日本海軍奉若神明,然而,從中途島之戰可以發現,山本其實並不瞭解實際作戰中的很多體系。而南雲忠一更是如此,這裡列舉一下三個基本錯誤:沒有空中境界和偵查,失去發現敵軍最佳時機,在開打前才發現敵人近在咫尺;四艘航母分別派出戰機,而不是兩艘全部派出,航母遭遇打擊時剩下飛機形同虛設;更換彈藥、回收飛機再次出擊忽視了出擊的最佳時機,並因為更換彈藥造成航母的再次爆炸。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以上種種,既有心理層面的因素,也有經驗、運氣的因素,但我們會發現,中途島海戰中偶然中的必然性,那就是軍國主義的強權思維,以少勝多的戰役有很多,但如果始終保持著保守傳統的思維模式,那麼再強大的軍事力量也終有垮臺的一天。

03

感情線延綿在故事之內,在群像刻畫中展現英雄精神

對於妻子們的默默支持蘊含在大量的細節之中,埃德溫·萊頓的妻子不斷叮囑丈夫“要注意休息”,言語之中充滿了關切。就連尼米茲將軍也提醒萊頓“我的妻子也會擔心我,你應該回家休息”,投桃報李的萊頓回覆“等戰爭結束後,我用下半生補償她”,這種溫情的展示方式很容易引起觀眾的共鳴,帶來對戰爭陰雲的反思以及家庭溫暖的回憶。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迪克·貝斯特在高空中氧氣面罩混入雜質,導致肺部感染,甚至口吐鮮血,他退縮了嗎?每當他要衝入雲霄之前,他總會被妻子和女兒的照片貼在駕駛盤上,家庭才是他奮不顧身的不竭動力,而妻子總是含情脈脈地鼓勵他、陪伴他,當得知丈夫有可能身亡時,她躲到了洗手間,眼含熱淚,從眼淚中每位觀眾都能感受到那份思念。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影片中不僅有哈爾西將軍的堅持,皮疹嚴重到不忍直視的程度依然不願離開崗位,也有年輕戰士穆雷對死亡的恐懼,甚至拒絕再次重返戰場。他的退縮正是人性的體現,用貝斯特對他的鼓勵來體現戰爭的殘酷和對獲勝的渴望,進而展現出中途島獲勝的不易。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如果單算起有些人物的登場時間,可能也就單單幾分鐘,可正是每位人物身上的”倔勁”,讓我們感受到了他們對平凡生活的渴望和對戰爭的厭惡。麥克拉斯基與貝斯特是競爭的上下級關係,可是表面上的劍拔弩張竟然因戰火而成為患難之交,相互攙扶共達目標的支持,布魯諾面對日軍的自殺式襲擊義無反顧地架起了機槍,他的形象從瘦小的軍人陡然拔高,他不懼怕死亡嗎?在戰友面前,“微小”的犧牲可以換來偉大的勝利,這就夠了。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艾默裡奇的災難片都會喚起觀眾們對於現實的反思,他善於捕捉微小舉動中的深刻含義,並通過鏡頭語言不斷放大,正因如此,在影片結束時,觀眾們會發由衷的敬意,不斷了解到那段真實發生的歷史,也對全世界為了終止戰爭付出的努力和無所畏懼的犧牲精神平添了幾分敬意,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影片無疑是成功的,很多觀眾看完電影后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決戰中途島》:災難片之王的一大傑作,探秘引人入勝的深層原因

《決戰中途島》中的很多特效都在攝影棚中完成,但是艾默裡奇無與倫比的剪輯方式帶給觀眾身臨其境的直觀體驗,對於俯衝轟炸這種“古典空戰技巧”,面對炮彈如網的攻擊毫不退縮,這些優點很適合在影院中體驗,不得不說導演的視角構建能力異常強大,以飛行員的視角讓我們再次親臨到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有淚水有感悟。所以,說這是2019年最後一部爽片,毫不過分!

你還在等什麼?錯過這一部電影,等於錯過了2019年最後的電影狂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