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看一下《中途島》?

同樣的東西,有人總能汲取養分,有人永遠只能一晃而過。

R君說

“夫戰,勇氣也。

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左傳. 莊公十年》之《曹劌論戰》)

為什麼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看一下《中途島》?

大型戰爭電影其實要拍的優秀的確很不容易。一方面投資很大,另一方面涉及的面一定很多,包括各方的將領、政局、前因後果、戰場指揮以及細緻戰鬥。所以很多時候,大部分大型戰爭電影只能照顧其中的一部分,尤其是前因後果及核心將領,對最終戰役本身,只能依託一些大場景來做一點“蜻蜓點水”般的展現,常常讓人看得覺得不夠過癮.......


而回過頭來,自斯皮爾伯格的《拯救大兵》真正徹底改變了拍攝陸地戰爭的風格,走向了真正的寫實路線後,越來越多的戰爭電影也開始運用這樣的風格。

的確,在《拯救大兵》之前,限於技術的手段,或者也是主觀的願望,戰爭電影大部分都只描繪過程和場面,以致於大多數的觀眾都會覺得戰爭是件很“cool”的事情。 要感謝斯皮爾伯格第一次把戰爭的殘酷和真實展露在世人的面前,因為他的電影,真正的徹底改變了電影對戰爭的描繪方式。

為什麼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看一下《中途島》?

而關於海戰的電影,同樣限於技術的能力和資金,大部分都只能把核心內容集中在一些內景中,大量真正的海戰部分不是用簡陋的模型,就是用歷史鏡頭。所以,涉及第2次世界大戰的海戰電影,很多題材都以潛艇為場景,因為場景有限,相對拍攝起來容易。所以韓國能挑戰這麼高難度,拍出一部精彩的《鳴梁海戰》,真的是值得令人傾佩的事情。

實際上,無論是文學作品還是影視作品,或者是科幻作品中,大批艦隊集中作戰的場面一向是最令人為之嚮往和熱血沸騰的部分。 所以從《銀河英雄傳說》、《超時空要塞》到《星河戰隊》甚至《星球大戰》中,無一不是在映射著二戰時大型艦隊集群作戰的故事,甚至就連我們的《復聯》,第一部神盾局的空中母艦出來的時候,驚豔了多少的觀眾......

R君自己本身是個歷史愛好者,對於太平洋戰爭中的戰役當然如數家珍。甚至R君在加拿大還曾和幾位朋友開發了一款以太平洋戰爭為背景的海戰遊戲,只可惜大家都是當兼職愛好,雖然已經有了小Demo,但至今沒有辦法完成成品(當初的遊戲對戰設計圖如下)......

為什麼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看一下《中途島》?

所以,其實當初R君自己對《珍珠港》的表現就不太感冒,因為整部電影太過鬆散,既沒有像樣的愛情,也沒有像樣的戰爭。 當然,《珍珠港》最後的票房結局的確也很慘淡,甚至導致迪斯尼主席為此黯然下臺。

所以,在這部《決戰中途島》之前,還真的沒有一部作品可以說是真正徹底能再現一場真正的海中艦隊決戰。(邁克貝的《珍珠港》更多的時候是一場狂轟濫炸的單向表現,缺少2軍對壘的那種緊迫和氣勢)。即便從過去的真實歷史記錄片中,因為缺少有效的視覺表現,你也很難體會和感受到中途島海戰是那麼的驚心動魄和激動人心。

這一次,羅蘭.艾默裡奇算是真的做到了。

為什麼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看一下《中途島》?

R君對本片的期待完全不像是對那種以劇情取勝的商業大片,也因為R君自己對中途島戰役的過程非常熟悉,所以完全是衝著多年來對二戰大型海戰場面的期待來看。更誇張一點來說,《決戰中途島》可以說是一部另類的紀錄片或者是本次戰役的全面視覺再現。

如果你帶著看娛樂片、商業片的期待去看本作,也許真的會感覺質量一般;但是,如果將本作當作二戰中途島海戰以及真正的二戰海戰現實重現的作品,《決戰中途島》絕對是有史以來展現二戰海戰最完美,效果最出色也最貼近真正現實的海戰影片。

既然我們所有的青少年教育中,歷史部分一定會講到二戰,也一定會講到影響整個太平洋戰場格局的中途島戰役。 那麼真的建議每一個年輕人都應該去看一下這部《決戰中途島》。那樣,你才能感受到什麼是真正的海戰,俯衝轟炸,漫天炮火,空母對決,以及團隊勝利。

比如:大家看著漫天的炮火,為什麼似乎集中那些轟炸機那麼難?實際上,這還真應了我們的古語“大炮打蚊子”的比喻。一直到1944年美國研發了新型近炸引信(VT)的防空炮彈,才讓防空炮火真正的變得有效。太平洋戰爭後期一半被擊落的日本戰機都是被VT炮彈擊落的。

好吧,要感謝中國的資本們,尤其是博納影業。一億美金的製作成本對這麼宏大的戰爭作品其實還有點緊巴巴的,顯然艾默裡奇把錢還是用在了刀刃上。 即便商業上現在看來虧損已經不可避免,但能給我們的社會留下這麼一部能真正反映出當時戰場的作品,也真的算是做出了相當有益的貢獻。

驕兵必敗

為什麼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看一下《中途島》?

中途島戰役的整個故事很多地方都已經有了,這一次R君就不累述了。但是看完電影,的確還有一些更深的感受。

電影中展現了一段日本聯合艦隊在中途島戰役之前的沙盤推演,因為模擬美方的一方預判日軍艦隊的動向,所以在沙盤推演中直接擊沉了日本艦隊的3艘航空母艦,推演結果判定為日本失敗。但是,面對這樣的結果,不但南雲忠一大發雷霆,就連山本五十六自己,也都選擇了無視這樣可能的存在,要求重新按對日本有利的方式再次推演。

這一段故事,是歷史上的真實事件,又稱為“宇垣纏推演”,發生在1942年的5月1日,日本聯合艦隊的軍官們集中在“大和”號戰列艦上,進行了為期7天的中途島入侵戰軍棋推演。時任海軍參謀長的宇垣纏擔任了本次推演的統監(總負責人)和審判長(裁判官),同時也擔任了推演中日本聯合艦隊的指揮官。(當然他當時也是山本五十六帳下的紅人,整場推演也是嚴格按照山本五十六期望的劇本來進行)

為什麼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看一下《中途島》?

在這次推演中,由“大和”號艦長松田千秋所代表的美軍太平洋艦隊,通過B-17轟炸機輕鬆打敗了宇垣纏率領的日本海軍。並且在推演中,美軍轟炸機共炸中日軍航母9次,其中“赤城”和“加賀”號2艘航母確定會被美軍擊沉,而另外還有一艘航母會受到重創。這個推演結果幾乎和真正戰果相當接近。

但是,心高氣傲的宇垣纏利用自己裁判員的身份,反覆修改推演過程甚至篡改推演結果,最終改變了結果為只有“加賀”號沉沒,日軍獲勝。甚至當演習即將結束時,山本五十六問南雲忠一:如果艦隊遭遇敵軍埋伏的偷襲怎麼辦? 在一旁的源田實(偷襲珍珠港計劃的主要策劃者)說了一句被日本海軍載入史冊的名言“鎧袖一觸”,意思是:日本航母的防禦是牢不可破的。

整個日軍艦隊瀰漫著對美國的輕敵之氣,連山本五十六自己都毫不例外。

古語云:“驕兵必敗”,依然是真理。

為什麼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看一下《中途島》?

日軍本身的輕敵除了心智,更最終體現在他們的戰術安排上。

本來日軍在當時在整體軍力,甚至戰機性能上都佔有一定優勢,但在山本五十六的計劃中,卻將整個聯合艦隊分為5只不同方向不同目標的艦隊,各自相隔數百海哩距離,最終受到攻擊時完全無法彼此呼應。 最終形成在中途島戰役中,是四艘日本航空母艦對三艘美國母艦,甚至整體飛機數量還少於美軍(中途島的陸基飛機加上空母的艦載機,美軍共有353架飛機,而日軍所有的艦載機加起來也只有248架)。從整體優勢,變成局部平手甚至劣勢,最終輸在了最重要的關鍵戰役中。

所以,無論多強大的主體,在競爭中保持核心局部的優勢力量始終是成功的根本。即便放在今天的商業戰場上,甚至互聯網行業,也一樣符合“聚焦”、“專注”、“集中突破”這樣的戰略流行詞。

而“廣積糧、緩稱王”,“兢兢業業”“如履薄冰”般的心態,始終才是保持戰鬥力和敏銳度的根本,永遠比毫無根基的“目空一切”和“驕橫”要有生命力的多。

為什麼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看一下《中途島》?

中途島之後的太平洋戰爭進展,大家基本都知道了。

無論是二戰的德國,還是日本,在綜合國力上都是無法支撐長期戰爭消耗的,更何況還要應對雙線甚至3線作戰。

這也是為什麼一場斯大林格勒戰役,一場中途島戰役,對二戰的格局會影響如此之大。 實際上,即便沒有中途島,太平洋戰爭的轉折點也會發生在另外一場戰役中,這是由2個國家最終的國力從一開始就註定的結果。(1943年開始,美國的生產線就開始像下餃子一樣的生產航母......到戰爭結束,美國共造了151艘航空母艦,光華盛頓州溫哥華市的一個凱瑟造船廠2年就交付給海軍50艘護航航空母艦-小型航母,每艘可以搭載20-30架艦載機;而日本整個2戰期間一共也只有29艘航母,其中下水25艘,被擊沉20艘,而且日本航母的艦載機從來就沒有滿員過。)

為什麼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看一下《中途島》?

所以,雖然在珍珠港,美國損失了整整4艘戰列艦,1艘巡洋艦和2艘驅逐艦,另外還有4艘戰列艦和4艘巡洋艦重傷,損失飛機188架,受傷159架;但是美國的大部分飛行員和4艘空母沒有受到損失。

而到了中途島,雖然日軍損失了4艘航母,1艘重巡,但更重要的是日軍損失了248架艦載機和大量的精英飛行員。

日本在整個戰前,用著名的“月月木水火金金”(實際就是日語中的一週七天,相當於現在的997)強化方式,一共才訓練了2700多名飛行員。 一場珊瑚海海戰+一場中途島就被幹掉1/4,重點是補充起來特別慢。所以到了戰爭的中後期,日軍的空海戰力就越來越弱,以致到1944年的馬里亞納海戰,性能低劣的日軍戰機和訓練匱乏的駕駛員,被美軍的炮火和戰機形容為像“打火雞”(火雞又大又笨拙)一樣一天就幹掉300多架。整個聯合艦隊在戰役中帶了九艘航空母艦出去,被幹掉了3艘,損失了600多架飛機,卻只輕傷了5艘美國軍艦。

所以“人”才一向是任何事物的根本,沒有精英的團隊,即便能靠偷襲取得一點戰果,又能保持多大的持久力呢?

為什麼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看一下《中途島》?

除了人員和團隊的力量,日美之間的文化和管理的方式也一樣在整個戰爭中展現了完全不同對戰局的路線走向。以中途島戰役為例,南雲忠一也好,山口多聞也好,基本都只能遵從既定的策略來執行整個戰役,所以毫無機動靈活可言;反觀美方的文化,講究的就是重視基層和一線隊伍的經驗和判斷。斯普魯恩斯本來就是以謹慎靈活出名的將領,一看時間來不及像正常的作戰一樣讓戰機們編好隊再出擊(通常應該是戰鬥機、魚雷機和俯衝轟炸機協同編隊完整),直接讓大家自由升空出擊,直接打了個日軍的措手不及。(實際上,中途島戰役就是在5分鐘裡日軍被報銷了3艘航母,決出了勝負) 而在執行層面,麥卡拉斯基、貝斯特幾位精英在空中隨機應變,因地制宜、靈活機動的選擇目標,讓日軍手忙腳亂、疲於奔命。處處顯示出美式文化在作戰中的靈活、機動和智慧來。

其實,無論在商場戰場,優秀的團隊和靈活機動的打法及管理機制,從來都是成功者共同的法寶。在我們的解放戰役中,無論是圍殲整編74師的孟良崮戰役,還是後續的3大戰役,大量的勝利都是基於基層軍隊靈活把握戰機獲得的。

為什麼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看一下《中途島》?

所謂靠管理和體系取勝、規模化碾壓的理念,從來都是忘卻真正戰鬥力的根本。至於那些靠販賣所謂“成功體系或經驗”培訓或課程為生的組織或人,則更是繡花枕頭一包草的狗屁膏藥販子。

歷史,從來早就揭示給了我們什麼才是最高效的組織行為學和成功學,也從來用了多少現實的例子教給我們什麼才是對的心態和策略。

多少人一輩子在追求成功,也許最該做的,就是先學會“學習”本身。

《決戰中途島》,還是值得每個人去體驗下人類歷史上最大的海戰。

為什麼建議所有的年輕人都應該看一下《中途島》?

R君,2019年11月16日,於上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