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2009年起商务部开始大力推广标准化菜市场。标准化菜市场对场内环境、消防设备、场内布局、卫生质量、市场管理、诚信经营等有了更细化的要求。在蔬菜质量方面,开始引入快速检测设备,对入市蔬果的农药残留含量进行监测。一个又一个标准化菜市场的建设,让曾经的农贸市场开始逐渐消失在市民们的视线中。

不过,

当我们打开那时的老照片,

浓浓的回忆还是扑面而来。

“计划经济时代,居民买菜都要凭票到国营菜店和副食店,那时候有粮票、肉票、鸡蛋票、副食品票。改革开放后,农贸自由市场就被恢复了。市场里农民们可以把自己家的新鲜的农产品带来卖,老百姓可以自由挑选和议价,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京口闸农贸自由市场就是镇江的第一家,1981年《镇江日报》复刊招考记者编辑,最后一场考试就是到中华路农贸市场采访,然后写一篇稿子。”我市资深新闻摄影人陈大经回忆道,“当时被采访的市民都对农贸自由市场表示了极大的欢迎。”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京口闸农贸自由市场在

当时是极受欢迎的

“什么都有,还新鲜,比国营菜场里的品种多,质量也好。”市民诸惠虹当时就住在京口闸附近,她对京口闸农贸自由市场的印象可谓非常深刻,“我在这儿住了三十多年呢”。

诸惠虹的印象中,

京口闸农贸市场最初是自发形成的,

就在京口闸上

主要是卖一些农民自家田里种的菜,

也有鱼和一些杂粮,但量都不多。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粮食都是用袋子装着放在板车上,

比如黄豆啊,花生啊,糯米什么的,

大家买的量也不大,三五斤吧。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鱼都是放在草席上,那时候也不讲究,

好多都死了,少部分活的就弄点水养在盆里。”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偶尔也有农民将自家养的鸡带来卖,

“也就只把只,往路边一站,卖完了就没了”。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后来农贸市场越来越兴旺,

来卖东西的越来越多,

就出现了专门的贩子,

“我记得那时候有人专门到苏北去贩鹅来卖,

一个三轮摩托上装着几十只鹅,

生意还挺好的。”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这时候京口闸就不够了,

自发的农贸市场延展到了沿着运河边的马路上,

卖的东西也不仅仅是农副产品了。

“我记得开始有贩子铺张钢丝床,

在床上卖一些日用小百货。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后来,

在这里做生意的越来越多,

政府就在道路两边搭了棚子,

小贩们就分门别类在棚子下面做生意。”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在诸惠虹的印象中,

京口闸农贸自由市场是热闹的喧嚣的,

从早到晚。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后来,政府就在中华路小学的北面建了一个大大的棚子里面的农副产品分门别类划定区域,蔬菜、鱼肉、蛋禽,镇江别的地方有的这里都有,这里有的很多镇江别的地方还没有。外面就成了水果批发、日用小百货零售和小吃一条街。那时候镇江很多市民宁愿多跑点路也要到这里来买东西。”诸惠虹边说边计算着,“这里兴旺了十几二十年,后来市里面才在其他地方建了一些小的农贸自由市场。”

农贸自由市场的出现

让市民有了更多选择的渠道,

受到了市民的欢迎。

而农贸市场的小贩们也见证了

市民菜篮子的日益丰盛。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市民杨先生在农贸市场做了十多年鱼贩,他的感触很深。“最初大家买鱼都不讲究死的活的,能吃到鱼就算是改善伙食。上世纪80年代初,很多人家就是买后来我们当猫鱼卖的小杂鱼,回家熬汤喝。后来市民就讲究了,鱼要买活的,鲫鱼是用来熬汤的,鳊鱼才是红烧的,青鱼和草鱼是做鱼片或者鱼圆的……开始大家都觉得带鱼和鲳鳊鱼贵,买的人很少,我们也不太敢进货,一天进个几条,后来买带鱼和鲳鳊的越来越多,来迟了就没有了……为了让鱼活的时间长一些,我还买了加氧棒……最初生意还有波动,比如星期天和节假日买鱼多一些,平时少一些,后来基本就没什么差异了。”

杨先生2000年后便不再做鱼贩,小有积蓄的他开了家水果超市。“其实都一样,卖水果也是开始都卖普通水果,后来品种越来越多,高档水果也有不少人来买。反正日子越过越好了呗。”说这话时,杨先生正在给一个顾客称水果,“你看,进口车厘子也有人来买。”

清晨7点50分

记者在朱方路农批市场的零售摊点,看到了正在和卖黄瓜的菜贩拉家常的李国琳。几只无纺布袋子里分别装着蔬菜、水果,还有一条已经代为加工好的黑鱼。“我喜欢在农贸市场里买菜,热闹,碰上熟人还可以聊一聊,超市里没有这种感觉。”自从大型超市在镇江遍地开花,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去超市买菜,但李国琳还是喜欢逛菜场。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其实

李国琳留恋的是在菜市场买了那么多年菜的感觉。自1982年结婚,作为家庭主妇的李国琳,已经跑了30多年菜市场。她说,菜市场的每一点变化她都记得。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我刚结婚时农贸自由市场上的公平秤是杆秤,有一次我用公平秤称刚买的鸡,那个鸡一个劲折腾,我忙了半天也没称出来。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好在,后来公平秤就变成电子秤了。我现在买牛肉这些贵的肉菜,还是习惯出菜场时在公平秤上过一过。”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刚开始有农贸市场时,我们买菜把坏掉的菜帮摘掉,农民会不高兴,现在他们自己就清掉了,不然卖相不好没人买。”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以前个个家庭主妇都要会宰鱼杀鸡,我刚结婚那会不敢杀鸡,老公就用布把鸡头包起来,我闭上眼睛去剁。宰鱼也是的,好几次把鱼胆弄破了,鱼苦得不能吃。现在多方便,卖鱼的自动给你把鱼杀了。卖肉的会顺手替你切个肉丝什么的,卖鸡的也有代加工。”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新华社资料图

“最重要的是,现在买菜都能微信支付啦。我前几天去买菜,没有零钱,就拿了一百的给卖菜的找钱,结果人家说,太麻烦了,你微信付款吧……”

时代变迁中的镇江农贸市场,勾起你哪些回忆?

“现在农贸市场也比以前干净了,品种也多,你看,海鲜也买得到。反正,只要农贸市场有得卖,我还是喜欢在这里买。出门几步路就到了,多方便。”

图:陈大经 、胡四荣、今日镇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