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商家推出的種種“優惠”“雙11”買買買謹防這些套路

消費者需保持頭腦清醒

一年一度的“雙十一”促銷盛會將至,各大電商平臺強勢宣傳“燒腦”促銷規則,琳琅滿目的商品都被貼上優惠折扣的標籤。然而,“低價風暴”背後,有哪些套路?隱藏哪些陷阱?

面对商家推出的种种“优惠”“双11”买买买谨防这些套路

/ 商家套路 /

□先漲後降

四川消費者楊女士在某購物平臺網店“原創設計服裝店”關注了一件標價為559元的連衣裙多日,“雙十一”之前,網店宣傳全場包郵、滿500減20元,楊女士當機立斷下單付款539元購買了心儀的連衣裙。三天後,楊女士又上該網店選購外套,卻發現之前下單購買的連衣裙標價只要335元,居然又大幅度降了204元!楊女士要求網店退還差價,網店卻拒絕退錢……

面对商家推出的种种“优惠”“双11”买买买谨防这些套路

□捆綁銷售

最近,市民胡女士在某網絡平臺購買了一張火車票,票價為65元。但要額外收取兩張優惠券費用共30元,網站顯示,優惠券可享受7×24小時預訂服務、客服服務、快速退改簽服務、短信提醒服務等,並且不能取消,胡女士支付了30元優惠券費用,但事後發現,這些優惠服務根本是“紙上談兵”,沒有一項能實現,但錢又退不了。

面对商家推出的种种“优惠”“双11”买买买谨防这些套路

□“釣魚”陷阱

“只要將活動內容朋友圈,並累計點贊28個,就可以低價領取生蠔”——家住四川瀘州的易女士被這句廣告詞吸引,急忙在朋友圈吆喝求點贊,在活動期間完成集贊數量後,支付了49.6元購買了10斤生蠔。但在約定提貨時間去領取生蠔時,商家卻說活動太火爆,生蠔已領完了……類似通過免費集贊、免費轉發、免費試用等噱頭來誘導消費者下單,有的故意不事先寫明押金定金是否退還,有的將“參加該活動一律不能退款”等條款模糊處理寫在活動頁面最後,造成消費者錢物兩失的情況不在少數。

面对商家推出的种种“优惠”“双11”买买买谨防这些套路

□虛假宣傳

四川省律協消費者權益保護專業委員會副秘書長單靜說,一些不良商家為了在“雙十一”期間刷銷量,會用一些虛假詞彙來做宣傳,趁機誤導消費者,比如,“產量一直領先”“全網最低價”等,背後大多是虛構的事實和隱藏的真相。

面对商家推出的种种“优惠”“双11”买买买谨防这些套路

□主播帶貨

與天貓、京東等電商巨頭相比,小眾電商平臺最頭疼的莫過於流量困局。如何將消費者從已習慣的平臺吸引到陌生的新平臺?除了打價格戰、搞定位營銷等“招數”,這些小眾平臺紛紛將目光瞄準了火爆的直播間。主播引流,電商“挖坑”——“雙11”臨近,越來越多的小眾電商賣家將廣告做進了直播間,而針對這些直播看客的新消費陷阱也層出不窮。

面对商家推出的种种“优惠”“双11”买买买谨防这些套路

如今,直播成為電商平臺的新增長點,在“雙11”大促中,這個“風口”更是不能缺席。然而,網紅帶貨近日多有“翻車”現象,相關部門也發出了“嚴查”之令。這無不在提醒消費者:視頻展示雖然更加動態直觀,但眼見也不一定為真,主播的說辭並不能給商品和售後上一道“保險”。

面对商家推出的种种“优惠”“双11”买买买谨防这些套路

□信用消費

“下單就能瓜分京貼,支付購物當錢花!”日前市民周先生被京東金融APP上醒目的活動頁面所吸引。在費盡功夫做完一系列任務,不斷通過微信分享給朋友、群組後,周先生終於湊齊了30元的“提現”額度,卻憤怒地發現原來這30元並不是現金紅包,而導向了京東的信用產品,“告訴我要麼提現到京貼賬戶,要麼提現到小金庫賬戶,所謂的紅包提現變成了變相獲客。” 本報綜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