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五歲媽媽的心聲:我準備再婚,女兒卻不同意,我該怎麼辦?

她告訴我,她和前夫感情不合,已經離婚多年。現在四十五歲了,一個人生活覺得很孤獨。

現在孩子大了,自己想要再婚,卻遭到了女兒的阻止。她問我自己到底該不該再婚。

對於這樣的問題,我的想法,可能會比較理性一點。

四十五歲媽媽的心聲:我準備再婚,女兒卻不同意,我該怎麼辦?

孩子阻撓父母再婚,幾乎是一種本能。

因為在孩子心裡,自己只有一個爸爸一個媽媽。所以即使孩子沒有那麼不喜歡父母新的另一半,也會從內心抗拒。

但不管是男人還是女人,去一個人獨自撐起一個家,這樣在心裡和身體上都是很大的負擔。

所以是需要尋找一個伴侶,來和自己一起分擔的。

當孩子阻撓自己再婚時,不如和孩子敞開心扉。讓他們理解自己,放下他們內心的戒備和敵意,一起去迎接新生活。

四十五歲媽媽的心聲:我準備再婚,女兒卻不同意,我該怎麼辦?

“老伴老伴老來相伴”

我相信大家都聽過這麼一句話:少時夫妻老來伴。人到了中年之後,喜歡和愛情或許已經變得不那麼重要了。主要的因素是,一個人承擔一個家庭的負擔太重了。這時候,就需要一個伴侶給予自己幫助。尤其是孩子們長大之後,自己孤身一人,有了伴侶起碼不至於形單影隻。

曾經看過這麼一個新聞,一個五十幾歲的老人在家突發哮喘去世了。五十幾歲,本應該正值中年,卻因為孤身一人沒人照顧,也沒人發現他病情發作。這時候兒女才後悔沒有給他找一個老伴。有時候一個人到了中年選擇再婚,也是希望自己床邊有人,家裡也有點熱鬧氣。誰都不希望自己去世了也沒人發現。孩子們長大了,有了自己的生活,再婚起碼不至於身邊連個照應的人都沒有。

沒有人希望自己的人生旅途是孤獨的。每個人,夜都有追求幸福的權利。父母選擇再婚,也是渴望自己的下半生不那麼孤獨,有人陪伴在左右。再婚,也是一種好的治癒方式。他們的前半生或許過的很艱辛,更加需要一個給予他們愛和陪伴的伴侶。

四十五歲媽媽的心聲:我準備再婚,女兒卻不同意,我該怎麼辦?

“不再婚未必是正確的決定”

有一些父母之所以選擇一直單身,是為了孩子。第一種原因是怕新的配偶對孩子不好,另一種原因是孩子抗拒父母再婚。而事實上大多單親家庭的孩子,在心理上都會受到影響。他們會因為父愛或者母愛的缺失,而感到自卑和敏感。

陳學冬的曾經在四五歲的時候,阻止母親再婚。陳媽媽當年也為了他可以更好的成長,選擇了一直單身。而他坦言童年的自己並不快樂,也在同齡人面前感到自卑。現在他有了自己的生活和事業後,回頭看著沒有人照顧的母親,也後悔自己當初的行為。他說,或許有一個完整的家,母親可以過得更幸福,自己也未必會被“虧待”。而陳媽媽選擇了不再婚後,獨自一個人很艱辛地帶大一個孩子。孩子長大後,自己仍然獨自一人生活,也十分孤獨。

心理因素和外在因素,有時候會影響一個人,讓他們在再婚面前望而卻步。父母會擔心孩子過得不好,和新爸爸媽媽相處不來。其實有時候,一個完整的家庭,能讓孩子找回缺失的父愛或者母愛。也可以讓自己有一個家、一段幸福的婚姻。我們不如和孩子坐下來好好溝通,瞭解孩子的真實想法。去告訴孩子們,自己想要給他們一個完整的家。同時孩子們也應該理解父母,去相信再婚也會給自己和父母帶來幸福。

四十五歲媽媽的心聲:我準備再婚,女兒卻不同意,我該怎麼辦?

“再婚家庭也可以很幸福”

《家有兒女》裡的家庭,就是再婚家庭。劉梅和夏東海都經歷過一段失敗的婚姻。但是兩個人仍然對生活充滿嚮往。他們結婚後,孩子一開始也是抗拒的。到後來,一家人相處和諧,其樂融融。也正是因為兩人的再婚,也讓這個家庭變得完整和幸福。給了三個孩子健康幸福的家庭環境,也讓他們活潑可愛。

再婚家庭未必就像我們想象中的那樣,充滿問題。既然已經經歷過一段不完美的婚姻,不如再對生活充滿一次希望。或許上一段婚姻給予我們痛苦,那麼重新擁有一個伴侶,可以幫助自己“療傷”。也可以給予孩子一個健康積極的家庭環境。自己有了伴侶,不再那麼孤獨,也給了孩子完整的愛。只要用心經營,婚姻從來不是以先後為標準,再婚也可以過得很幸福。

四十五歲媽媽的心聲:我準備再婚,女兒卻不同意,我該怎麼辦?

獨自一人撐起一個家,肩上揹負的重擔實在太大。我們需要一個人生伴侶,來與我們一起分擔。沒有人與生俱來喜歡孤獨,我們需要有人陪伴和照顧。孩子們應該理解父母,父母也應該為了孩子和自己做出正確的選擇。

四十五歲媽媽的心聲:我準備再婚,女兒卻不同意,我該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