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護 制度體系 綠色發展:貴州有實招

 2015年4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第一次提出加快建立系統完整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2019年10月28日至31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千年大計。

  近年來,貴州省在生態文明建設上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快了體制改革,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生態文明建設取得了豐碩成果。

  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

  早在2007年,貴陽市便成立了中國首個環境保護審判庭,並在環保任務最重的清鎮市成立環境保護法庭,運用法律武器保護生態環境資源。中共十八大後,貴陽市進一步完善生態文明建設的法制體系,將環境保護“兩庭”更名為生態保護“兩庭”。同時,貴陽市公安局於2013年3月1日成立中國首個生態保護分局,強化生態保護。2014年,全國首例檢察機關提起行政公益訴訟,狀告環保局……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和強烈反響。

生態保護 制度體系 綠色發展:貴州有實招

2014年12月18日,清鎮市生態保護法庭在開陽縣法院集中對貴陽市5起盜伐濫伐林木案進行公開宣判

  2009年貴陽市制定了國內首部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的地方性法規《貴陽市促進生態文明建設條例》。

  2011年10月,《貴州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出臺。條例不僅為赤水河的治理提供了法律保障,更為貴州生態文明立法提供了經驗。赤水河也因此成為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改革之先“河”。  

  2014年7月,《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實施。作為貴州省生態文明建設的基本法,條例在諸多方面體現了開創性和地方性:確立了政府、企業、公眾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的基本權利和義務;突出了加強生態建設、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循環經濟的思路;強調了生態保護紅線、生態補償、環境信用、環境汙染第三方治理等制度。貴州的大膽探索,為國家制定生態文明建設基本法律提供了借鑑。

  全面建立資源高效利用制度——

  2013年,貴州省政府出臺《關於貴州省實行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的意見》,初步建立全省用水總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水功能區限制納汙“三條紅線”和控制指標、實時監控、考核評估“三個體系”框架;到2030年末,全面建立最嚴格水資源管理制度,為全省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水資源保障。

生態保護 制度體系 綠色發展:貴州有實招


貴州江口:實施生態修復 守護綠水青山

  2017年11月原省國土資源廳與省發改委等五部門聯合印發的《貴州省全民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改革試點實施方案》中,對加快建立健全全面所有自然資源資產有償使用制度提出的6大類8項14個改革任務要求,目前已完成10個,其餘4個正加緊推進。給自然資源算筆賬:貴州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試點內容全國最多。貴州5個國家級試點縣和5個省級試點縣,共登記除礦產資源以外的6類自然資源面積約1329.5萬畝,約佔縣域總面積的57%。按照集中連片、相對完整的生態功能等原則,劃定自然資源登記單元367個,總面積414.31萬畝。其中,5個國家級試點縣共登記了533個礦產資源登記單元,涉及煤、鐵等20種礦產。

  嚴明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制度——

  2015年1月,貴州省率先在全國出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促進條例,推動生態文明先行示範區建設,著力構建具有貴州特色的生態文明建設法規體系;4月,貴州省率先在全國出臺《林業生態紅線保護黨政領導幹部問責暫行辦法》,規定了在林業生態紅線保護工作中黨政領導幹部的責任,將問責、懲戒失職瀆職的領導幹部。當月,貴州省還正式發佈並施行《貴州省生態環境損害黨政領導幹部問責暫行辦法》,成為了貴州省幹部任用的重要依據。

  2016年9月,《貴州省大氣汙染防治條例》開始施行,開啟“護航”貴州生態文明建設之旅;9月,我國首個地方黨委、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即《貴州省各級黨委、政府及相關職能部門生態環境保護責任劃分規定(試行)》出臺。

生態保護 制度體系 綠色發展:貴州有實招

守護綠水青山。在貴州,22755名河長為全省4697條河流肩負起生態保護的責任。

  為了發動全民的力量,形成生態文明共享共建的良好氛圍。貴州還設立了“貴州生態日”,將“生態日”作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創新載體;率先在全國將推行河長制寫入地方性法規(《貴州省水資源保護條例》),並將河長制相關內容納入正在起草的《貴州省河湖管理條例》,省市縣鄉村五級河長制建設在貴州全面鋪開,22755名河長在全省4697條河流上肩負起責任,在貴州,每一條河流、湖泊、水庫都有了責任人。

  健全生態保護和修復制度——

  2018年,貴州省出臺溼地保護修復制度實施方案,明確將溼地面積、溼地保護率、溼地生態狀況等保護成效指標納入本地區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評價考核指標體系,建立獎懲機制、問責機制和終身追責機制,對成績突出的部門、單位和個人進行表彰,對失職失責的嚴肅問責。到2020年,要求貴州省溼地面積保有量不低於20.97萬公頃。

生態保護 制度體系 綠色發展:貴州有實招

餘慶飛龍湖國家溼地公園

  同時,貴州還出臺《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試點方案》,在全國7個試點省份中率先啟動該項試點工作,將探索法制化手段,著力破解生態環境損害中“企業汙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難題。

  在立法有保障,完備制度的有力驅動下,貴州綠水青山的底色更加鮮亮。經濟社會後發趕超的同時,完善生態文明機制的腳步更加紮實。

  生態文明制度體系,給貴州帶來了豐碩成果——

  貴州以綠色發展為理念,引領一產升級,貴州已經衝破舊的發展模式,開啟新的發展征程。

  貴州結合各地優勢資源,堅持特色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綠色化為方向,確定了蔬菜、茶、食用菌等12個特色產業。以東西部扶貧協作為契機,在目標城市開設100個分銷窗口,深入推進黔貨入京、遵品入滬等行動,開拓省外市場,已推動貴州30餘種農產業,近30萬畝基地實現訂單對接銷售。圍繞農業十二大特色優勢產業,與廣東共同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

  在這過程中,小小刺梨也做出了大產業。六盤水是貴州省重要的野生刺梨產地,被中國野生植物保護協會授予“中國野生刺梨之鄉”。經貴州省林業局核實,截止2018年7月,六盤水刺梨種植面積已達100.48萬畝。打造出3000畝以上連片刺梨示範基地21個,5000畝以上連片示範基地10個,1萬畝以上連片示範基地3個。同時,已建成了5家刺梨加工企業,年加工能力超過50萬噸,形成了種、產、供、銷發展格局。2019年3月18日,貴州省人民政府與廣藥集團正式簽署全面戰略合作。以貴州刺梨為主要原料之一的“刺檸吉”新品首次亮相。2019年11月9日,在“廣東·貴州東西協作產業合作對接會”上,以“刺檸吉號”冠名貴廣高鐵,助推貴州刺梨產業發展。

生態保護 制度體系 綠色發展:貴州有實招

  在環境方面,通過12件環保實事,2018年,貴陽市的空氣質量優良率首次突破97%,環境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在全國169個重點城市排第11位,省會城市排第4 位。貴陽、遵義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通過驗收。

  貴州生態文明建設實踐取得了豐碩成果,貴州以“公園省”“森林之城”“避暑之都”“爽爽的貴陽”等聞名全國。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深入推進,貴州綠色家底逐年厚實,“綠色貴州”“生態貴州”新名片越來越亮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