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村落记忆,兴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兴隆,有一个好名字,更是一个好地方,兴隆有许多名胜古迹,如南高桥遗址、唐大兴国禅寺、宋代兴国寺遗址、清北张镇戏楼、城隍庙等。

兴隆还有风光旖旎的三河口,河对岸便是千年古镇——秦都镇,秦镇的城门楼还有凉皮,都让人都久久不能忘怀。

西安村落记忆,兴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当下,兴隆下辖有3个城市社区、15个行政村。有潏河、沣河,还有西沣路、西太路、西户路、祝秦路、南横线、地铁6号线等穿境而过。近年来,兴隆发展得很好很快。

兴隆的地面上兴建了西安高新综合保税区、西安高新区三星电子科技园、西安高新区梁家滩国际社区、西安高新区长安通讯产业园、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

这一切,都让外地人颇为羡慕,遥想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农田,现在最繁华的地方,俨然已经融入了城市。

西安村落记忆,兴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不过,在历史上,兴隆一直是一处穷乡僻壤之地。

这是为何?

这就要从最早说起了。

2100多年前,汉朝修建昆明池,整治南山各大水系,开挖人工河流交水,即今洨河,截断潏河和滈河统归向西流汇入沣河。

洨河修好后,出于南山的滈水改道,原来的河道干枯,使得原先滈河流经的地区干凅无水,故名干河,

唐代时,干河已经有人居住了,形成了很多村落。当时,这里有很多作坊,专为皇宫造御纸,这里变成了著名的造纸之乡。

西安村落记忆,兴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后来,这股商业之风和造纸术一起流传下来,却并没有形成气候,这可能和古人重农轻商的思想有关,加之干河气候适宜、土地肥沃,造纸只是副业,种田才是正道。

后世,靠近沣河的南张村、北张村、贺家村等还几乎全村造纸,家家有作坊,人人造纸忙,这是后话,这里暂且不提。

在这片土地上,人们世代耕种,一晃就是几百年。

西安村落记忆,兴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到明代时,干河已经名不副实了,虽然叫干河,其实并不干,不是还有沣河么,还有大小河渠、涝池。加之古代种田大多是靠天吃饭,叫干河也不吉利,干河就慢慢改名叫乾河。

明代朝廷在这里设置乾河里,清代又设乾河社、乾河廒,曾设有东甘河镇,后改名兴隆镇,为长安八大镇之一。

这一改名,真是不得了,从此,兴隆之崛起一发不可收拾。

西安村落记忆,兴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新中国成立后,兴隆设东甘河、雷村等乡。

1958年,成为郭社公社的丰收、前进、兴隆3 管区以及细柳公社的西甘河、楼子管区。

1961年,调整行政区划合并成甘河公社。“文革”时改名红河公社,

1972年,恢复原名甘河公社。

1984年,建兴隆乡。

2007年1 月,将沣惠乡并入兴隆乡。

2007 年4 月,撤销兴隆乡设立兴隆街道。

到这时,兴隆其实还和长安广大农村没多大差别,不过接下来的变化,就让人始料未及。

西安村落记忆,兴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012年4月,韩国三星电子高端存储芯片项目落户兴隆,在当时,三星项目是陕西省改革开放以来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

兴隆地区也成为全国瞩目的地区。这儿也成为电子新兴项目的策源地。

120天征地1万余亩,那时候的拆迁速度被誉为“西安效率,陕西速度”。

张王、张高、枣林寨、南堰、三堰、童家寨和西甘河村7个村约1万户村民被安置在兴隆社区,兴隆社区也成为了西安最大的安置社区。

说一声日新月异,都不算夸张。

西安村落记忆,兴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2013 年末,兴隆辖25 个村民委员会和一个甘河社社区居民委员会,有东甘河村、北雷村、南雷村、宫子村、里杜村、钵鱼寨、堰渡村、张牛村、张高村、张王村、枣林寨、西甘河村、童家寨、楼子村、东楼子村、沣惠村、贺家村、安丰村、南埝头村、三埝头村、北张一村、北张二村、北张三村、北张四村、黑牛坡村,共有139 个村民小组。

2018年,兴隆街道办归属西安市西高新管辖,同年甫张村、羊原村、大仁西村、前锋村划归兴隆街道办。

同年10月,兴隆拉开了全域拆迁的大序幕。

西安村落记忆,兴隆,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而眼下,兴隆正处于待拆状态,这个时间段是一段难熬的时期,煎熬着每个兴隆人的心。

这时候,人们对故土,对老家是一种期待,是一种留恋,也是一种惆怅。

人们不禁回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比如,村里历史非常悠久、各具特色的小庙,还有那祠堂、老树、涝池、铧犁、馓子、架子车、风箱……留下的尽是满满的乡愁。

愁归愁,日子还得过么,人总得向前看,这份滋味只能埋在心头。

暮色中,沣河边,好像有寺庙敲响了禅钟,隐约的钟声让人心旷神怡,但心底里有一种声音比钟声更清晰,那是百姓的心声,那是兴隆前行的脚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