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超經略西域獲得成功,因其才智神勇,也因東漢對匈奴的強力壓制

光武帝劉秀平定天下之後,民間百廢待興,瘡夷待復,修生養息,恢復國力。對匈奴只能採取忍讓懷柔與和親的政策,無力征服討伐。對於西域各國的態度,則完全放棄,更是無力兼顧,西域與漢王朝斷絕聯繫之後,其大部分國家受控於匈奴,匈奴越加強勢,對東漢侵略也更加嚴重,建武十三年,匈奴寇河東,建武二十年匈奴直搗上谷、中山、上黨等地。

班超經略西域獲得成功,因其才智神勇,也因東漢對匈奴的強力壓制

建武二十二年(46年),野心極大、蔑視漢人的匈奴單于輿去世,又趕上匈奴境內連年蝗災,赤地千里,人畜死亡極多,烏恆也趁機進攻匈奴,在內憂外患下,匈奴蒲奴單于立,而日逐王比與蒲奴不合,領南邊八郡自立為呼邪韓單于,並向東漢請求內屬,願為東漢北方之屏蔽。匈奴從此分裂為南北二部,北匈奴居於漠北,東漢便執行以夷制夷之策,南匈奴抵禦北匈奴,頗有成效。

建武中元二年(57年),光武帝崩,明帝繼位,至永平十五年(72年),此期間北匈奴犯邊更加嚴重,南匈奴中亦有叛於北匈奴者。東漢經多年的休養生息,已國力大增,在國內經濟需求下,亟待打開西域通商之路,再現漢朝赫赫威名。因此,“遵武帝故事,擊匈奴,通西域”,被東漢提上日程。

永平十六年(73年)竇固耿秉北征匈奴

永平十六年六月,東漢分兵四路,大舉進攻北匈奴汗國。

班超經略西域獲得成功,因其才智神勇,也因東漢對匈奴的強力壓制

太僕祭肜,度遼將軍吳棠,率河東郡、西河郡的羌部隊、匈奴部隊以及南匈奴汗國王庭設美稷騎兵,共一萬一千人,出高闕關。

奉車都尉竇固、好畤侯耿忠,率酒泉郡、張掖郡、敦煌,郡三郡地方部隊與盧水羌、匈奴騎兵共一萬二千人,出酒泉郡。

駙馬都尉耿秉、騎都尉秦彭,率武威郡、隴西郡、天水郡騎兵一萬人,出張掖郡居延。

騎都尉來苗、護烏桓校尉文穆,率太原郡、雁門郡、代郡、上谷郡、漁陽郡、右北平郡、定襄郡、烏桓部落、鮮卑部落騎兵,共一萬一千人,出平城。

四路大軍中有三路無收穫,只有竇固、耿忠軍,進抵天山,攻擊北匈奴呼衍王,殺一千餘人,追擊到蒲類海,佔領伊吾盧,屯墾駐軍,這也是四路軍中最重要的一路,實現了先擊白山,得伊吾,破車師的戰略目標,得到伊吾盧,便得到了進入天山南北諸國的鑰匙,可保障通往西域道路的安全,不會被匈奴襲擊騷擾,為日後班超出使西域提供基礎條件。

永元元年(89年)竇憲舉兵北征匈奴

東漢第二次擊匈奴的動機:

從建初五年至章和二年,班超在西域雖然孤軍奮鬥,但已打下根基,東漢朝廷見恢復西域大有可為,準備予以支援。

北匈奴諸王爭立,再次內亂,國力勢微。

南匈奴態度積極,請求對北匈奴出兵。

東漢為竇皇太后主政,為其兄竇憲提供戴罪立功的機會。

班超經略西域獲得成功,因其才智神勇,也因東漢對匈奴的強力壓制

永元元年六月(89年),竇憲與耿秉率精騎四千與南匈奴左谷蠡萬騎出雞鹿塞。

南匈奴單于攣鞮屯屠何率大軍出滿夷。

度遼將軍鄧鴻與南匈奴左賢王安國,出稒陽塞。東漢大軍以涿邪山為目標,分三路挺進。

竇憲所屬副校尉閻盤、司馬耿夔、耿譚,率南匈奴精銳騎兵一萬餘人,在稽落山與北匈奴會戰。大破北匈奴,北匈奴單于逃走,漢朝三路大軍追擊,抵達私渠北鞮海,殺名王以下一萬三千人,前後八十一個部落投降,約二十餘萬人。竇憲、耿秉出塞三千里,登燕然山,命班固在山上刻立石碑,記載這次大捷,宣揚漢朝國威,此戰也被稱為燕然勒石戰役。

永元二年十月,南匈奴單于屯屠何派左谷蠡王率騎兵八千餘人,出雞鹿塞向北匈奴奇襲。南匈奴殺北匈奴八千餘人,生擒數千人。

班超經略西域獲得成功,因其才智神勇,也因東漢對匈奴的強力壓制

永元三年一月,竇憲因北匈奴極為衰弱,打算一舉滅之,派左校尉耿夔、司馬任尚,進擊金微山,大破北單于主力,俘虜北單于母閼氏,斬名王以下五千餘人。北單于倉促逃走,不知去向,北匈奴勢力徹底瓦解。

班超出使西域是東漢對匈奴戰爭政策的延續,戰略目的有兩個

一、以夷制夷之策斷匈奴右臂,阻擋南侵

東漢想確保邊疆安穩,必須打擊北匈奴,打擊北匈奴就要先保證河西四郡(武威郡、張掖郡、酒泉郡、敦煌郡)穩定,如要保證河西四郡平穩,必須控制西域諸國,一旦西域拿下後,如同斷絕北匈奴右臂,阻擋其南侵。採取的以夷制夷之策分為兩步,以西域制西域,以西域制匈奴,正如班超所說,以夷狄攻夷狄,計之善者,與匈奴爭奪西域控制權是根本目的。

班超經略西域獲得成功,因其才智神勇,也因東漢對匈奴的強力壓制

二、打開南北道,重開西域要道

東漢欲打開南北通商之路,恢復與西方貿易,增加國家財源。自玉門、陽關出西域有兩條通道:從鄯善西行至莎車,為南道,南道出大月氏。自車師西行至疏勒,為北道,北道出大宛。南道離匈奴勢力範圍較遠,匈奴的影響力較小,因此,班超在西域的經略採取了先易後難的策略:先通南道,再進北道。

班超個人才智高絕,幾乎以一己之力周旋於西域諸國

永平十六年(73年)班超跟隨竇固出擊北匈奴,以假司馬之職率兵攻打匈奴伊吾之地,又與匈奴戰於蒲類海,因斬首甚多而為竇固賞識,派遣他與郭恂一起出使西域,最初僅率36人,即使後來東漢增援也不過上千刑徒與幾百軍士而已,如此便能擊殺北匈奴使者於鄯善,斬于闐之巫者,連接烏孫、月氏襲擊疏勒,以西域之糧、西域之才、西域之兵橫掃西域不服勢力,班超的堅毅果決,縱橫裨闔的謀略令人驚歎。正如王夫之評價班超:以三十六人橫行諸國,取其君,欲殺則殺,欲擒則擒,古今未有奇智神勇而能此者。

國威大勢與班超經略西域相輔相成,互為促進

東漢明、章二帝時,國力已經恢復,可以對外進行擴張,永平十六年,竇固取伊吾盧,班超便以此為據點,出使西域。永平十八年(75年),明帝崩後,章帝即位之初,東漢平定西羌叛亂投入大量兵力,無暇顧及西域諸國,北匈奴此時大兵圍攻柳中城,車師、龜茲、焉耆均反叛,洛陽又趕上大旱,章帝決定撤銷西域都護,西域形勢立刻瓦解,唯獨班超在疏勒苦苦支撐,竟能聯合康居、于闐、疏勒等國大破姑墨石城,西域形勢開始有所好轉,在班超的上書請兵後,東漢分別於建初五年(80年)派遣徐幹率千人罪囚支援,元和元年(84年)派遣和恭等四人將兵八百支援。和帝永元三年,竇憲派大軍破北匈奴於金微山,諸國見北匈奴瓦解,班超且接連勝利,龜茲等國皆服。永元六年(94年)東漢征服焉耆,完成一統西域之偉業,前共後二十二年。

班超個人能力雖強,若沒有東漢政府的支持,亦無法完全降服西域諸國,各國叛服不定,疏勒三次反叛,莎車一次反叛,龜茲、焉耆等皆為牆頭草,只有將北匈奴徹底擊敗,對西域諸國產生極大威懾後,班超借國勢、軍勢之威便可一舉平定西域,正所謂,

善戰者求於之勢,不責於人。但是,若無班超神勇表現,東漢已放棄西域,甚至在建初二年,將伊吾盧之兵撤走,在班超不斷堅持下,東漢才又興起收復西域之心,所派士兵從“弛刑及義從千人”到“將兵八百”,最後竇憲大舉進攻北匈奴,這一系列的變化與班超在西域的驚人表現密不可分。由此可見,國威大勢與班超在西域苦心經營互相促進,相輔相成,才有驚人效果。

東漢以夷制夷之策運用十分恰當

在西漢漢武帝時期,國力強盛超過東漢明、章、和三帝,但仍無法徹底使匈奴降服,蓋因匈奴國內統一。東漢運氣不錯,在明帝、和帝時期,匈奴內部已分裂為兩部分,南部匈奴歸順漢朝,以夷制夷政策便得以開展,兩次征伐北匈奴中,南匈奴軍隊功不可沒。而北匈奴分裂後,國力更加衰弱,人心浮動,為爭奪單于之位,更是再三分裂,所以竇憲耿秉能犁庭掃穴,盡毀其根本。北匈奴被征服後,東漢再次運用以夷制夷之策,在北匈奴殘部中設立單于,以都護監視,而拒絕將北部大片區域歸還南匈奴,以防止南匈奴勢力漸大而不可控,依舊讓南北匈奴兩者相爭,東漢坐收漁利。班超在西域中能異彩連連,也是靠此計策,使西域各國互相牽制,以西域牽制匈奴,夷狄攻夷狄貫穿始終。

班超經略西域獲得成功,因其才智神勇,也因東漢對匈奴的強力壓制

94年

總而言之,東漢二擊匈奴,在軍事上對北匈奴實現強力壓制,在國家大勢上佔足優越條件,使以夷制夷之策執行的十分徹底,頗有成效,再加上竇固、竇憲、班超等良臣名將實施推行,便把大勢、策略、將才三者統一起來,最終實現滅匈奴、通西域的壯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