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小白購買人身險如何更好地避坑?求支招?

謝龍


最近,華西證券出了一份專題報告,是關於家庭人身保障該如何配置的話題,報告從證券從業者的角度詳細分析了該如何配置保險。

報告內容很多,摘抄一部分內容,希望可以幫到你。


保障保險的配置

對於家庭保障保險的配置,需遵循三個原則:

首先是先需求後產品。也就是“生、老、病、死、殘”的需求。

“生、老”對應的即是年金保險、“病”對應醫療險和重疾險等健康險、“死”對應壽險、“殘”對應意外險。


其次是先經濟支柱後其他家庭成員。作為家庭經濟收入的主要貢獻者,為其購買保險是防止一旦家庭經濟支柱倒下生活來源中斷,家庭生活難以為繼的局面。


所以,配置保險的順序一般為父母、孩子、老人,但順序並不是一成不變的,如重疾險的配置就從家庭成員的具體身體狀況出發,在同等條件下家庭經濟支柱即父母優先配置。


最後是先保障後理財,基於以下兩點:

1)保險的初衷是共擔風險,保障功能是保險的首要功能。以較少的財務支出獲得彌補潛在經濟損失的保障,保險是具備槓桿作用的金融產品,這也是保險的最大優勢。


2)保險的理財收益相對較低,而“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當身體健康出現問題時,則可能動用理財的錢。保障型保險的高槓杆可以比理財型更有效覆蓋因身體抱恙而造成的經濟損失。


我們認為家庭配置保險的

首要原則就是給予家庭經濟支柱全面的保障,而孩子在家庭中並不產生經濟貢獻,所以壽險的配置是沒有必要的,老人由於年事較高,重疾險保費也相應較高,甚至可能產生保費倒掛現象(保費>保額),故配置重疾險性價比很低。


基於此我們從家庭成員的角度建議配置保險為:作為家庭支柱的父母首要配置“壽險+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接下來是兒童配置“重疾險+醫療險+意外險”、最後是老人配置“意外險+醫療險”。



保費如何分配

對於家庭保費支出和保障額度的確定,“雙十定律”或值得參考,即家庭年保費支出不超過家庭年收入的10%、保障額度不超過收入的10 倍。

具體可根據家庭自身經濟情況做出調整,一般來說10%保費比例上下浮動5%都是正常的。


首先,家庭保障應該從家庭經濟支柱的壽險開始,即為身故保險。

從創造經濟價值的角度出發,理論上壽險的保額應當是其剩餘工作年限的收入;從家庭需求的角度出發,即為家庭負債(房貸、車貸、消費貸等)+5 年以上家庭必要開支(撫育子女+贍養老人)。


<strong>

其次是重疾險,重疾險也是優先配置父母、其次是孩子。

通常來說,重疾發生所耗費的不僅僅是醫療費用,後續面臨著高額的康復和療養費用,此外重疾導致的收入潛在損失也是不容忽視的。所以對於重疾險的保額為治療+康復+因病收入損失費用(3-5 年)


對於醫療險,目前市面上熱銷的百萬醫療險可作為醫保和重疾險外的有效補充。而意外險可以作為家庭保險配置最後的補充,從成年父母來看更應關注意外身故及意外殘疾。



產品和公司哪個更重要

現在很多中小型的保險公司產品非常有競爭優勢。相反,大公司的產品反而較為昂貴。

很多人會覺得大公司產品更有保障,特別是長期人身險產品,面臨著保險公司經營穩定性的擔憂。


我們認為無需擔憂此種風險,保險相關人的利益是受到法律保護的,我國《保險法》對此作出明文規定,以立法的形式保護消費者權益不受影響。那麼對於保險產品的選擇就更應落實到產品本身上。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地區也對人身險公司的經營作出了破產清盤的相關規定,但條例中只是寫出“清盤人須繼續經營有關保險人的長期業務,目的是將該業務作為正營運中的事業而轉讓給另一保險人”,

簡言之香港地區也希望經營長期壽險業務的公司穩定經營,但並沒有兜底條款。所以在選購香港地區的保險產品時,我們更傾向於選擇大品牌大公司。


其次我們可以通過償付能力充足率來看保險公司的賠付能力,可以看出大多數中小保險公司的償付能力也是很充足的。當然償付能力充足率數值較高,其中可能由於展業能力較弱或者資金運用能力較差,但並不影響我們對其有能力進行觸險時賠付的判斷。



綜上我們認為,對於保險產品的核心考量在於產品本身。類似於普通商品的購買,保險產品也往往被打上質量和性價比的標籤。


保險產品並不是越貴越好,甄選出最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如果不考慮保險公司的軟性服務(包括大公司網點全、落地服務及時),那麼對於保險產品的選擇,品牌層面可以弱化。


重疾險怎麼買?

有些自媒體會建議重疾險買消費型的,買一年,保一年,是否划算呢?

從發病率上看,在60 歲之前患上重疾的概率是較低的,而60 歲之後就快速提升,這時的被保人一般已經不再是家庭經濟支柱,但是依然逃不了的就是昂貴的治療費用和康復費用。萬一不幸在工作期間患上重疾,還有因不能工作而造成的損失。


所以,一般認為,投保終身重疾險更為划算,原因在於:和消費型產品相比,終身型重疾的收益率並不低、多投保費相當於連續20 年的強制投資。


另外從發病率表來看,70 歲之後正處於重疾發病率快速攀升的年齡段,而我國居民平均壽命目前已達77 歲,男女分別在75 歲和80 歲罹患重疾的概率超過一半,由此可見終身重疾的保障更為有效。


重疾險買多少保額呢?

重疾險的保額底線是:治療費用+康復費用+因病收入損失費用。我們可以通過25 種重疾治療費用來大致框定保額。

就發病率最高的惡性腫瘤來看,基礎的治療費用在12-50 萬元不等,值得注意的是治療中的CT、伽馬刀、核磁共振等社保並不完全報銷,昂貴的進口藥物也基本需要自費。



鑑於重疾險保障橫跨的時間一般較長,考慮到醫療通脹,對於重疾險的配置應當是動態調整的。家庭在配置保險時,應當定期考慮家庭的財務風險敞口,同時在家庭收入水平不斷上漲中,及時補充保障額度。


最後儘量選擇多次賠付(注意癌症二次賠付或額外保額)、但3次足矣。

我們認為,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重疾的治癒率與病人的生存率在上升,此外隨著人均壽命的提高,第二次罹患重疾的風險也因此提升。但是,3 次以內的重疾尚有治療意義,3次以上的概率極低且對於患者來說治療意義不大。


因此我們認為,優先購買多次賠付重疾險(預算約束下,購買單次賠付+癌症額外賠付)。對於癌症來說,優先選取二次賠付(或額外增加保額),間隔期三年。

<strong>


百萬醫療險怎麼選?

目前市面上熱銷的百萬醫療因保障範圍相似、保額基本一致同質化嚴重。

在購買之前有一點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健康告知義務。


保險存在明顯的“寬進嚴出”特點,對於健康險(醫療+重疾)來說健康告知尤為重要,前期的健康告知疏漏可能導致後期的理賠遭拒,對於投保人來說應仔細閱讀健康告知條款(其他保障內容、免責條款也需瞭解),優先選取健康告知要求寬鬆的保險產品以便後期理賠方便。


關注點一:續保性要好。

百萬醫療險多為一年期,因此選購的第一步即為續保性。值得注意的是連續續保並不保證被保人在觸險後仍可續保,所以購買時優先選取保證續保保險產品。


目前保證續保的期限一般為6 年期,保證續保可以保障在被保人觸險後仍能按照費率表上約定的保費進行續保。而如果選取無保證續保型,在觸險後可能在第二年面臨拒保或者調整費率,這樣續保的決定權就掌握在保險公司手中,而不利於消費者了。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百萬醫療險基於其低保費高保障的性價比,其銷量大小決定著產品的穩定性。產品銷量越高,越符合大數定律,疾病發生率越符合我國國民整體情況,穩定性更高。銷量較小則可能因為個別的賠付導致理賠大於保費,從而導致產品停售。

所以百萬醫療險的選購應當以產品銷量大、公司實力較強為首要參考標準。


<strong>

關注點二:保障內容要全。

醫療險的設計初衷就是在被保人患病治療後給予醫療費用的報銷(或津貼),那麼保障的範圍就顯得尤為重要,百萬醫療險的基礎保障內容大同小異,可能會在具體條款上有所改動。


關注點三:增值服務要實用。

百萬醫療險的特色化也體現在其增值服務上,比較常見且實用的有:

1)就醫綠色通道,醫療資源往往集中在大城市,“一床難求”現象很普遍,就醫綠色通道可有效幫助患者及時就診。“綠通”往往為整體打包服務,需關注專家門診安排、專家複診、住院及手術安排等。


2)高端醫療,包括海外醫療、外購藥報銷、特效藥直付等。此外值得注意的是上海質子重離子醫院已開業,作為國際公認的放療尖端技術,其治療費用也讓許多人望而卻步,一個療程近30 萬元。


3)醫療費墊付,保險公司先行墊付醫療費,而後和保險公司結算相關費用。


4)家庭共享免賠額。另外諸如健康獎勵、基因檢測、電話問診、法律費用等實用意義較小或可替代性高。


關注點四:保額與免賠額無需過分關注。

目前百萬醫療險大多設定1 萬元免賠額(重疾0免賠),我們認為1 萬元屬於家庭可承受範圍,百萬醫療險的設計初衷就是防止家庭因重大疾病醫療費用昂貴而出現“醫治不起”、“因病返貧”,1 萬元的免賠額反而能使保險公司賠付降低,直接影響到費率設定,有利於消費者。



希望上述的建議能夠給你參考吧,若是有任何疑問,也歡迎進一步諮詢。


阿蘇說保險


大家好!關於保險小白購買人身保險如何避坑?的問題,談談我的看法:

保險購買過程中,經常會出現一些常見的坑,這些坑都和比如說:

1、在沒有做好家庭基礎保障的情況,買了孩子教育金、養老金;風險發生了,理賠不到,之前的教育金、養老金退保的話提前退保會損失。

應對方法:一定要先保障,後理財

2、身體有些“小毛病”,保險銷售人員說不用告知,醫保卡借人用過,銷售人員也說沒關係,在沒有逐條讀健康告知的情況下,直接簽單。

切記:大數據時代、大家都是透明人,理賠糾紛要避免、健康告知是關鍵。

應對方法:一定要逐條看健康告知內容,有健康問題不要隱瞞。

3、保險買個10萬就夠了

買保險不是為了幫人湊業績,也不是買個心理安慰,一旦發生風險,真的可以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應對方法:保額一定要充足,保額是根據家庭責任和財務情況測算出來的,不是每人50萬重疾險那麼簡單。

如果預算不足,可以用消費型產品解決。

4、買個重疾險可以解決所有問題。

每個險種都有特定的功能和作用,意外險、醫療險、定期壽險其實也重要。綜合保障才可以保障全面,如果只推薦重疾險,不提其他保障的銷售人員,不專業也不負責。

5、剛生完寶寶,大人沒有保障的時候,只給孩子買。

應對辦法:大人是孩子最大的保障,先大人後孩子順序一定記住。大人發生風險,費用是一方面,收入損失是大頭,一定要重點保障。

6、整個家庭保障方案要一起規劃,這樣才可以整體控制保費。買保險花費過多,佔用過多的儲蓄也是“坑”。

7、小的保險公司理賠不好、會倒閉

買保險就是買合同,合同條款裡面沒有,公司在大也不賠。理賠時效有監管和保險法規定。保險公司安全性可以瞭解一下保險法。

總之,“坑”源於銷售誤導和信息不對稱。

作為一名保險經紀人,幫助客戶清清楚楚瞭解風險、明明白白購買保險是我們的工作。

找對人、辦對事。





四葉草話保險


我們購買商業保險之前,一定要確保自己的社保已經購買好了,社保是我們最基礎的保障。如果沒有社保,購買商業保險的保費也會高出很多。

無論你購買哪個公司的人身險,一定要充分理解保險合同條款,有任何疑問的地方都要問清楚。不要聽保險銷售人員的口頭承諾。

我個人覺得保險範圍很大,這裡只提剛畢業的大學生吧!合理的配置是社保一定要交,商業險買一年期的重疾險和一年期意外險,你要是買人壽險,一買幾十年,業務員說的比唱的好聽,出事賠你幾百萬,讓你覺得賺了,佔便宜了,還說第一期交費返傭給你,跟你稱兄道弟的,還要請你吃飯,花幾百塊撈你口袋的錢,保險合同,他媽的比初中語文書一樣厚、複雜,有一行小字就是要是你是帶病投保是不賠的,或是你有什麼隱藏疾病或先天病都不賠,交了保費,馬上扣一半錢,剩下的錢才是你的保險金,跟高利貸一樣狠,一下讓你虧50%,我操,買股票期貨都沒虧那麼快,你的錢扣了一半,保險公司吃一半,業務員得一半。你不見人壽保險公司都是狂招人?就是讓你去拉父母同學親戚朋友來買,送健康送溫暖,我想說送你瑪逼比?


燒仙草的生活日記


百姓的保險意識越來越強,想選擇保險卻不想被保險營銷員洗腦怎麼辦?有保君告訴你以下六點,保證不會上當。

一、購買順序

1 .先社保,後商保

社保是性價比最高的保險,商保是有效的補充。

2 .先大人,後孩子

父母安全是孩子最大保護。

3 .先經濟支柱,後他人

有保險,他/她在或者不在,家庭都有經濟來源。

4.先保障,後理財

身體健康比賺錢更重要。

5.人身險標準購買順序

意外、重疾、醫療、養老。

二、保額選擇

1.重大疾病保險30萬起

2.醫療10萬/年起

3.身故/殘疾保額年收入的3倍起

三、保險期限

人身型保險儘量長,至少70歲,終身最好。

四、交費期數

1.保障型產品選最長

保障型產品交費期間出險可免交剩餘保費,且越往後保費越貶值。

2.理財型產品儘量短

理財型產品累計保費基數越大利息越多。

五、受益人

避免後期糾紛,儘量自行填寫,不選擇法定。

六、產品對比與購買渠道

1.產品比公司重要,所有產品都是向監管報備的。

2.優先網上購買,互聯網保險平均便宜30%,但服務標準和線下保險一樣。


幸好有保


中國其實不管買什麼,都需要一個學習的過程,尤其保險產品。

這中間其實是一個誠信的問題,銷售的人不誠信,讓消費者不能當一個傻瓜小白,因為那意味著任人宰割的韭菜。

所以,現實是無論如何要有個基本概念,如同裝修,未必會實際操作,但一定要知其然。

雖然我是個保險從業者,但仍然建議小白用戶要麼自己學點基本概念,頭條號等平臺上去諮詢,相信很多人也會給很多的建議。但信息多意味著信息篩選,仍然迴歸到起點,基本理念的學習。

好了,說點你關心的,小白注意規避:

1.除非錢多,或者長期用不著的錢,儘量不要通過銀行購買保險,銀行保險大多數是返還型的,佔用資金不少,比較適合銀行大額存款理財客戶。

換句話說,儘量買槓桿高的保險,投入少,理賠多,能消費,不返還。錢多可反向操作。

推薦順序,醫療險,意外險,定期重疾,定期壽險。

其次終生重疾,終生壽,年金類產品。

以上可根據個人情況和偏好自行調整,保險還是很個性的東西,即使銷售人員本身,也有自己的邏輯,參考就好。

2.選擇合適的平臺購買。

這裡平臺可以是保險公司官網(代理人),中介公司(保險經紀人),第三方網站(支付寶微信等)。

區別在於代理人代銷一家保險公司產品,中介經紀人和第三方網站可以銷售不同保險公司產品。一般建議先做好產品對比,再選擇適合的途徑。

3.產品價格和公司規模。

一般來說,大公司產品貴一些,網點多一些,小公司產品性價比高,網點少。

雖然壽險目前還無法像車險完全互聯網標準化,但由於監管對消費者的保護,基本上產品內容形態上也趨於同質化。

所以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選擇你認為需要關注的點就好。不過,貨比三家總是沒有錯的,但不要掉入比價的陷阱,儘快擁有一份保險,比買一份最便宜的保險更重要。

4.猶豫期15-20天。

其實你就理解成15天無理由退貨,真的無理由,放心吧,比淘寶還要早。銀保監規定的,當然這裡不包含短期保險,如意外險。一般期交保險,這個都是標準的,甚至有20天內無條件退保的,沒有損失。所以一般我是勸猶豫不決的先買,十五天內自己不想要隨時退,自由選擇繼續或者風險裡。

保險集市用獨立視角解讀保險,讓保險更保險。


保險集市


我們購買商業保險之前,一定要確保自己的社保已經購買好了,社保是我們最基礎的保障。如果沒有社保,購買商業保險的保費也會高出很多。

無論你購買哪個公司的人身險,一定要充分理解保險合同條款,有任何疑問的地方都要問清楚。不要聽保險銷售人員的口頭承諾。

對於人身保險的配置,排在第1位的建議是意外險。相對來說,意外險的保費低,保額高,非常能體現保險的槓桿作用。排在第2位的是重大疾病險,我們購買保險就是要轉移風險,如果重大疾病險還沒有配置好,就去配置其他的醫療險,真正的發生重疾的時候,我們就無法抵禦風險。排在第3位的才是醫療險,醫療險是對我們社保的一個補充。


青春無期369


這中間其實是一個誠信的問題,銷售的人不誠信,讓消費者不能當一個傻瓜小白,因為那意味著任人宰割的韭菜。

所以,現實是無論如何要有個基本概念,如同裝修,未必會實際操作,但一定要知其然。

雖然我是個保險從業者,但仍然建議小白用戶要麼自己學點基本概念,頭條號等平臺上去諮詢,相信很多人也會給很多的建議。但信息多意味著信息篩選,仍然迴歸到起點,基本理念的學習。

好了,說點你關心的,小白注意規避:

1.除非錢多,或者長期用不著的錢,儘量不要通過銀行購買保險,銀行保險大多數是返還型的,佔用資金不少,比較適合銀行大額存款理財客戶。

換句話說,儘量買槓桿高的保險,投入少,理賠多,能消費,不返還。錢多可反向操作。

推薦順序,醫療險,意外險,定期重疾,定期壽險。

其次終生重疾,終生壽,年金類產品。

以上可根據個人情況和偏好自行調整,保險還是很個性的東西,即使銷售人員本身,也有自己的邏輯,參考就好。

2.選擇合適的平臺購買。

這裡平臺可以是保險公司官網(代理人),中介公司(保險經紀人),第三方網站(支付寶微信等)。

區別在於代理人代銷一家保險公司產品,中介經紀人和第三方網站可以銷售不同保險公司產品。一般建議先做好產品對比,再選擇適合的途徑。

3.產品價格和公司規模。

一般來說,大公司產品貴一些,網點多一些,小公司產品性價比高,網點少。

雖然壽險目前還無法像車險完全互聯網標準化,但由於監管對消費者的保護,基本上產品內容形態上也趨於同質化。

所以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選擇你認為需要關注的點就好。不過,貨比三家總是沒有錯的,但不要掉入比價的陷阱,儘快擁有一份保險,比買一份最便宜的保險更重要。

4.猶豫期15-20天。

其實你就理解成15天無理由退貨,真的無理由,放心吧,比淘寶還要早。銀保監規定的,當然這裡不包含短期保險,如意外險。一般期交保險,這個都是標準的,甚至有20天內無條件退保的,沒有損失。所以一般我是勸猶豫不決的先買,十五天內自己不想要隨時退,自由選擇繼續或者風險裡。

要多次賠付,要保輕疾,活著財產能增值,身故還能把錢拿回來。

世上哪有這種好事?

這樣的結果,要麼是保費高到嚇人,要麼是銷售忽悠,買了個「坑人大禮包」。

買保險,講究的是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

花最少的錢,把當下最嚴重的情況解決掉。

正所謂人生這麼長,需求總會變。

年輕時追求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年紀稍長就要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巴適。

人生不同階段該買什麼保險,請見下圖,我們慢慢聊

0-20歲:

人生的前20年,靠的是父母兜底。

什麼叫兜底,就是吃喝玩樂靠父母,最後買保險還靠父母。

所以,身為父母要記住一句話:先管好自己,再管那個小鱉犢子。

一個家庭裡,父母的責任是掙錢,孩子的任務是花錢。

父母倒了,家庭收入沒了來源,孩子奶粉錢都沒有,更何談保費。

一家三口,先配父母,再配孩子,這是原則。

父母的部分先按下不表,我們說怎麼給小鱉犢子配保險。

1、少兒醫保

很多父母可能不知道,有少兒醫保這個東西。

很便宜,每年只要花100-500塊(國家還會補貼40%-60%),就能報銷60%-90%的醫療費用。

無論什麼身體狀況,新生兒落地就可參保。而且在出生三個月之內參保,這三個月之間產生的醫療費用都報銷。

所以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在考慮商業保險以前,一定要把醫保這個國家基礎福利配上。

2、意外險

在商業保險的範疇內,孩子最先推薦的是意外險。

熊孩子的最大特點就是皮,磕著碰著,摔著燙著的情況比較多。

那麼一款便宜又實用的意外險是有必要的。

給孩子買意外險有兩條建議:

一是要重視意外醫療部分。

我們說,意外傷殘和意外死亡的賠償金,死了殘了才給錢,有很強的「撫卹」意味,而意外醫療實報實銷,磕著扭著骨折了,在現實生活的的用處更大。

二是如果家裡的孩子實在太皮,還可以順道買個附帶監護人責任保險。

熊孩子不小心cei了叔叔家的瓷瓶,還是毀了阿姨家的ipad,保險公司都會替你賠一部分。

熊孩子皮得開心,你看著安心。

這裡嘮叨一句學平險的事。

一份學平險,大概只需要幾十元到一百元,就能夠包括意外傷害、意外醫療、住院醫療、重大疾病等多項保障。

之前很多人通過學校統一購買,而現在需要自己變成購買了。

很多人詫異,這麼好的保險為什麼學校不幫買了?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發生不幸出險以後,家長一看怎麼才賠這麼點,就去學校鬧讓學校負責,造成了很多糾紛和麻煩。

正是這樣,

學平險樣樣包括,但事實上對主要的風險缺口沒有能力覆蓋。

並不建議單獨購買,只適合在意外險的基礎上做個補充。

3、重疾險

重疾險是收入補償。

所以,少兒重疾其實補償的是家長為了照顧孩子這幾年,造成的收入損失。

因而保額也不必太高,30萬左右。

買一年期的重疾險或者保障20年就成,等他們長大了讓他們自己買。

4、醫療險

在買了前幾個保險的前提下,醫療險用處基本不大。

可以作為少兒社保和意外醫療的一個補充。

如果家庭收入有限,可以適當妥協

還是那句話,先把成人的保險配妥了,再來考慮給孩子配保險。



方證FZ


這中間其實是一個誠信的問題,銷售的人不誠信,讓消費者不能當一個傻瓜小白,因為那意味著任人宰割的韭菜。

所以,現實是無論如何要有個基本概念,如同裝修,未必會實際操作,但一定要知其然。

雖然我是個保險從業者,但仍然建議小白用戶要麼自己學點基本概念,頭條號等平臺上去諮詢,相信很多人也會給很多的建議。但信息多意味著信息篩選,仍然迴歸到起點,基本理念的學習。

好了,說點你關心的,小白注意規避:

1.除非錢多,或者長期用不著的錢,儘量不要通過銀行購買保險,銀行保險大多數是返還型的,佔用資金不少,比較適合銀行大額存款理財客戶。

換句話說,儘量買槓桿高的保險,投入少,理賠多,能消費,不返還。錢多可反向操作。

推薦順序,醫療險,意外險,定期重疾,定期壽險。

其次終生重疾,終生壽,年金類產品。

以上可根據個人情況和偏好自行調整,保險還是很個性的東西,即使銷售人員本身,也有自己的邏輯,參考就好。

2.選擇合適的平臺購買。

這裡平臺可以是保險公司官網(代理人),中介公司(保險經紀人),第三方網站(支付寶微信等)。

區別在於代理人代銷一家保險公司產品,中介經紀人和第三方網站可以銷售不同保險公司產品。一般建議先做好產品對比,再選擇適合的途徑。

3.產品價格和公司規模。

一般來說,大公司產品貴一些,網點多一些,小公司產品性價比高,網點少。

雖然壽險目前還無法像車險完全互聯網標準化,但由於監管對消費者的保護,基本上產品內容形態上也趨於同質化。

所以蘿蔔青菜各有所愛,選擇你認為需要關注的點就好。不過,貨比三家總是沒有錯的,但不要掉入比價的陷阱,儘快擁有一份保險,比買一份最便宜的保險更重要。

4.猶豫期15-20天。

其實你就理解成15天無理由退貨,真的無理由,放心吧,比淘寶還要早。銀保監規定的,當然這裡不包含短期保險,如意外險。一般期交保險,這個都是標準的,甚至有20天內無條件退保的,沒有損失。所以一般我是勸猶豫不決的先買,十五天內自己不想要隨時退,自由選擇繼續或者風險裡。

要多次賠付,要保輕疾,活著財產能增值,身故還能把錢拿回來。

世上哪有這種好事?

這樣的結果,要麼是保費高到嚇人,要麼是銷售忽悠,買了個「坑人大禮包」。

買保險,講究的是在正確的時候做正確的事。

花最少的錢,把當下最嚴重的情況解決掉。

正所謂人生這麼長,需求總會變。

年輕時追求千金散盡還復來的豪情,年紀稍長就要老婆孩子熱炕頭的巴適。

人生不同階段該買什麼保險,請見下圖,我們慢慢聊

0-20歲:

人生的前20年,靠的是父母兜底。

什麼叫兜底,就是吃喝玩樂靠父母,最後買保險還靠父母。

所以,身為父母要記住一句話:先管好自己,再管那個小鱉犢子。

一個家庭裡,父母的責任是掙錢,孩子的任務是花錢。

父母倒了,家庭收入沒了來源,孩子奶粉錢都沒有,更何談保費。

一家三口,先配父母,再配孩子,這是原則。

父母的部分先按下不表,我們說怎麼給小鱉犢子配保險。

1、少兒醫保

很多父母可能不知道,有少兒醫保這個東西。

很便宜,每年只要花100-500塊(國家還會補貼40%-60%),就能報銷60%-90%的醫療費用。

無論什麼身體狀況,新生兒落地就可參保。而且在出生三個月之內參保,這三個月之間產生的醫療費用都報銷。

所以無論大人還是小孩,在考慮商業保險以前,一定要把醫保這個國家基礎福利配上。

2、意外險

在商業保險的範疇內,孩子最先推薦的是意外險。

熊孩子的最大特點就是皮,磕著碰著,摔著燙著的情況比較多。

那麼一款便宜又實用的意外險是有必要的。

給孩子買意外險有兩條建議:

一是要重視意外醫療部分。

我們說,意外傷殘和意外死亡的賠償金,死了殘了才給錢,有很強的「撫卹」意味,而意外醫療實報實銷,磕著扭著骨折了,在現實生活的的用處更大。

二是如果家裡的孩子實在太皮,還可以順道買個附帶監護人責任保險。

熊孩子不小心cei了叔叔家的瓷瓶,還是毀了阿姨家的ipad,保險公司都會替你賠一部分。

熊孩子皮得開心,你看著安心。

這裡嘮叨一句學平險的事。

一份學平險,大概只需要幾十元到一百元,就能夠包括意外傷害、意外醫療、住院醫療、重大疾病等多項保障。

之前很多人通過學校統一購買,而現在需要自己變成購買了。

很多人詫異,這麼好的保險為什麼學校不幫買了?

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發生不幸出險以後,家長一看怎麼才賠這麼點,就去學校鬧讓學校負責,造成了很多糾紛和麻煩。

正是這樣,

學平險樣樣包括,但事實上對主要的風險缺口沒有能力覆蓋。

並不建議單獨購買,只適合在意外險的基礎上做個補充。

3、重疾險

重疾險是收入補償。

所以,少兒重疾其實補償的是家長為了照顧孩子這幾年,造成的收入損失。

因而保額也不必太高,30萬左右。

買一年期的重疾險或者保障20年就成,等他們長大了讓他們自己買。

4、醫療險

在買了前幾個保險的前提下,醫療險用處基本不大。

可以作為少兒社保和意外醫療的一個補充。

如果家庭收入有限,可以適當妥協

還是那句話,先把成人的保險配妥了,再來考慮給孩子配保險。



財稅學院曉彤


多問幾個人,求同存異,尋找到願意把保險免責條款說清楚的營銷員就比較靠譜了


慧聚保障


多瞭解保險產品,查看保險責任條款,半年後在購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