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中最具特點的茶葉,真假難辨,一般人根本喝不到

提到漢中茶,很多人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漢中仙毫」。作為陝西茶葉第一品牌,漢中仙毫有著不同尋常的“前世今生”。


漢中最具特點的茶葉,真假難辨,一般人根本喝不到


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漢中開始手工名優綠茶的研發。1984年,第一款漢中地方名茶「秦巴霧毫」在鎮巴縣誕生;1985年,由何萬勳、袁繼興、徐凱明等前輩主持的地方名茶研製課題,通過了省級科研成果鑑定。父親的大學導師,中國製茶學奠基人,著名茶葉專家陳椽教授為其命名為午子仙毫(西鄉);隨後漢水銀梭(南鄭)、定軍茗眉(勉縣)、寧強雀舌(寧強)、城固銀毫(城固)、靈巖香茗(略陽)、金峽翠芽(洋縣)等20餘種名優綠茶相繼創制成功,一時漢中各產茶縣都有一款或數款名茶產生,在全國產生了極大影響。


漢中最具特點的茶葉,真假難辨,一般人根本喝不到


1987年,父親到農科院杭州中茶所進行「袞雪香茗」的專家審評檢驗時,遇見時任所長程啟坤研究員。得知父親來自漢中,便笑著說:你是來搞名茶鑑定的吧?可見漢中名茶研製的影響之大。


漢中最具特點的茶葉,真假難辨,一般人根本喝不到


由於當時這些名茶都是手工製作,因此產量有限,質量更是良莠不齊。但因市場需求旺盛,基本在本地全部脫銷。九十年代初,曾有日本客商要訂購1000公斤午子仙毫,可當時沒有一家茶企可以提供質量穩定的產品。


漢中最具特點的茶葉,真假難辨,一般人根本喝不到


名優綠茶的快速發展極大地促進了漢中茶業的發展,茶園種植面積從8.3萬畝(1986年)發展到130萬畝(2016年)僅僅用了三十年。94年後,隨著茶葉加工機械的普及推廣,漢中手工名茶生產的歷史也逐漸結束。名茶產量突飛猛進,使漢中茶翻過秦嶺,遠銷北上,並有部分銷往日本、美國。


漢中最具特點的茶葉,真假難辨,一般人根本喝不到


採用機械製茶後,茶葉採摘標準趨於一致,因此品質風格十分相近。1997年,政府主管部門開始著手漢中名優綠茶的整合工作。歷經十年,終於在2007年,漢中六個茶葉主產縣名優綠茶統一命名為「漢中仙毫」,一個屬於漢中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誕生了。


漢中最具特點的茶葉,真假難辨,一般人根本喝不到



漢中仙毫採摘茶園分佈在北緯31-33度、海拔600-1180米的秦巴山區。這裡晝夜溫差大,雲霧幾率高,加之土壤肥沃,降雨豐沛,使得茶葉品質十分優異。2015年第十二屆中國國際茶業博覽會上,漢中仙毫共獲得27枚金獎,佔名優綠茶類金獎總數(30枚)的90%。2017年,漢中仙毫榮獲“中國優秀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稱號。著名茶葉審評大師陳慧春教授、沈培和研究員曾給予漢中仙毫“國內罕見的優質好茶”的高度評價。

可令人遺憾的是,近些年來不斷有茶企茶商用四川原料製作的“仙毫”冒充漢中本地仙毫售賣,給市場和消費者帶來了極大的衝擊。

四川茶葉不乏優質產區和優質鮮葉原料,但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也養一方茶”,離開了漢中水土的滋養,即使製作工藝再精良、外形上再接近,入口還是截然不同。早些年的“川茶仙毫”,可以從外觀工藝上明顯判斷。而這些年,甚至有漢中龍頭企業在四川雅安、馬邊等地建立仙毫生產線,外形感官上足以以假亂真。廉價的勞動力和性價比極高的鮮葉原料,使得在四川生產“仙毫”的成本甚至只有漢中的50%。這對漢中本地那些還在堅守制作“真·漢中仙毫”的茶企茶人影響是極大的。

我的一位朋友,愛茶也很有消費力。但長久以來他喝到的“漢中仙毫”基本都是川茶。久而久之,他以“川茶仙毫”的口感作為“正宗標準”,甚至連漢中本地的優質仙毫都喝不出來。這無疑是一件非常悲哀的事。

對於茶葉品鑑能力的培養,我認為“建立口感認知標準”是最為重要的事。這一回,我們選擇了漢中仙毫核心產區「法鎮」的明前優質「龍井長葉」種原料,傳統工藝精製仙毫,只為分享一杯優質仙毫應有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