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中所隱含的兩種人生,你讀懂了嗎?

18歲時,我是蹬三輪車的零工,是《人生》改變了我的人生—馬雲

《人生》是路遙在繼短篇小說《驚心動魄的一幕》後,所出版的第二部很有影響力的作品,也是路遙的成名作。小說以我國20世紀80年代的城鄉生活為背景,主要講述了農民子弟高加林起伏的命運,以及他與農村女孩劉巧珍、城市女孩黃亞萍之間的愛情糾葛。

路遙《人生》中所隱含的兩種人生,你讀懂了嗎?

不過,小說所呈現的故事看似簡單,但背後的所隱含內涵卻很深遠。因為路遙以高加林的命運為原型,其實為我們呈現了兩種不同意義的人生,它包括了年輕人的人生,與貧寒子弟的人生!

一,第一種意義的人生是“年輕人的人生”:年輕人的人生每一步都很關鍵,一步錯可能步步錯!所以年輕人在面臨每一個選擇的時候,都要謹慎!

1, 年輕的主人公高加林誤入歧途的人生!

高加林出生於農村,是家中的獨生子,在高中畢業後便在村裡當小學老師。在空閒之餘,高加林會看很多書,也會寫一些文章。他很有夢想,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來有一天可以走出農村,在大城市紮根下去。

此時的高加林,無疑是一個難得的好青年。然而,在後來,高加林卻誤入了迷途,這也讓他遭受了有史以來最大的一次挫折。

當時高加林通過關係,成了縣城一名體面的幹部,而且還有一個全心全意愛著他的女孩劉巧珍。

可惜這一切因為他的一次錯誤選擇,都被打破了。

也就是,高加林後來拋棄了與他患難與共的劉巧珍,而選擇了城市女孩黃亞萍。在這之後,黃亞萍前男友的媽媽,為了報復高加林,把高加林走後門當上幹部的事情,給舉報了。

很快地,高加林被撤銷職位、退回了農村;同時他和黃亞萍落寞分手;而真正對他全心全意的初戀女友劉巧珍,此時也嫁了人。

高加林迎來了人生最低谷的時刻!

路遙《人生》中所隱含的兩種人生,你讀懂了嗎?

2, 通過高加林的人生,給我們的啟示——年輕人的人生每一步都很關鍵,我們一定要謹慎對待每一個選擇!

正如在《人生》的開頭,路遙寫道: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這句話也向我們強調了,在我們的一生中,在年輕時的選擇,所帶來的影響尤為重大。那為什麼這麼說呢?

首先,因為比起其他階段,在我們年輕的時候,所面臨的人生重大選擇其實更多。且這些選擇,在某種程度上,也會決定我們日後生活的一個走向。比如,在婚姻上,此時,我們已經開始需要選擇和什麼樣的人,共度一生。在事業上,我們也開始需要決定步入這個社會後,從事什麼樣領域的工作等等。

另外,也因為相對年長一些的人而言,年輕人剛步入社會不久,社會閱歷比較少,對社會上各方面的認識還不夠。這也導致他們在面臨選擇時,很容易走錯路,所以自然要更加要謹慎一些才行。

就比如《人生》中,高加林僅僅因為在愛情上的一次選擇,就讓他事業經受了很重的打擊,一下子從幹部又變成了農民,且也讓他永遠失去了真正愛他的女孩。

總而言之,年輕人一定要記得,你們每一步都很關鍵,一定要謹慎做好每一個選擇。

路遙《人生》中所隱含的兩種人生,你讀懂了嗎?

二,第二種人生是“貧寒子弟的人生”:高加林的奮鬥史,也代表著最廣泛貧寒子弟的奮鬥史;通過高加林的經歷,作者給了貧寒子弟2個重要的啟示!

1, 主人公高加林的奮鬥史,也代表著最廣泛貧寒子弟的奮鬥史

當年,路遙在描寫高加林這個角色時,其實他的初衷之一,就是探討最廣泛貧寒子弟的出路問題。

這樣的思路,來源於路遙弟弟王天樂的經歷。王天樂高中畢業後,曾在農村也當過幾年的老師,也做過農民。後來不甘於待在農村,他去了大城市,一直在工地上做小工。這種精神讓路遙很受感動,同時也引發了路遙的深思。他一直在腦中想著一個問題,那就是作為窮苦人家的孩子,他們的出路到底在哪?他們怎樣奮鬥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

在《人生》中,路遙便描繪了一個,既貧寒又不屈地奮鬥著的主人公形象。高加林很有目標,他一直想要走出農村,希望可以在大城市紮根下去。這就像現在很多貧寒子弟一樣,他們一方面知道自己的起點比別人要低,另一方面也夢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去改變命運。

不過,就像小說中描述的一樣,貧寒子弟的奮鬥史充滿了曲折。比如,高加林原本曾是村裡的老師,但後來被村長的兒子頂替了。

路遙《人生》中所隱含的兩種人生,你讀懂了嗎?

比如,在高加林後來成了城市幹部後,明明他也這個能力去勝任這個職位,也做出了很多成績。但卻因他人的舉報,也因為他根基不深,他一下子就又變回了農民的身份。

這就像在現實中,在貧寒子弟奮鬥的過程中,他們也會遇到比大部分人要多的挫折一樣!

在這方面,路遙的經歷就是一個的例子。路遙也是一個窮苦人家的孩子,他的成名史充滿了曲折。比如,當年路遙很有才華,但被推薦上大學後,卻因為某種原因,連續被幾個大學拒絕了。再比如,他的作品《驚心動魄的一幕》,當年在投稿時,幾乎被所有大型出版社退回了。

2, 高加林的奮鬥史,對於貧寒子弟實現人生目標,有2個重要的啟示!

雖然在小說中,高加林的奮鬥史充滿了挫折,但因為路遙所要探討的是,貧寒子弟的出路問題。所以其實他也通過高加林的人生,為我們貧寒子弟的奮鬥,傳遞了2個很有意義的啟示。

① 貧寒子弟想要成功,努力奮鬥,讓自己有真才實學是前提!

小說中,高加林是一個很努力,也有真正的真才實學的人。在高中畢業當老師的時候,他就想自己不會一輩子都當老師的,這只是他的一個過渡期而已。所以從那時起,他就開始努力增加自己的能力,為將來的職業做鋪墊。比如在空餘的時候,高加林會抓緊時間看很多書,他也會寫很多文章,鍛鍊自己的文筆。

也正是如此,在後來當高加林憑著關係當上幹部後,他才能靠著自身的能力,很快就勝任這個崗位,並且也做出了很多成績。

而在小說的結尾,高加林雖然因為一次錯誤的選擇,讓自己的事業和愛情都跌落了谷底。但路遙也已經暗示了,那並非是高加林的人生的最終結局。因為高加林是一個真正有能力有實力,也很努力的人,所以他將來依然會有一番成就。

總而言之,作為貧寒子弟,如果想要改變自己的人生境況,奮鬥是前提,實力才是牢固的基礎。

路遙《人生》中所隱含的兩種人生,你讀懂了嗎?

② 在前進的路上,不能太急功近利了,不忘初心,方得始終!

其實高加林是一個很完美的貧寒子弟形象,他有遠大的目標,又肯腳踏實地地奮鬥,且也的確很有能力。 但為什麼高加林後來會誤入迷途呢?

其實,很大程度是因為高加林才急功近利了。他想要離開農村,想要在城市紮根下去,這個目標已經成為了他的執念。所以在他成為了城市幹部後,當黃亞萍喜歡上他,對他說:

跟我們家到南京去……我回去可能在省廣播電臺當播音員;我一定讓父親設法通過關係,讓你到《新華日報》或者省電臺去當記者…

他會因此被誘惑到,從而因為一時的迷失,做出了讓自己後悔的選擇。如果當時高加林沒有那麼急功近利,可以冷靜下來思考的話,肯定會有不一樣的結果。

這也告訴我們廣大的貧寒子弟,在我們奮鬥的過程中,有目標的同時,也不能太急功近利了,不要想著走一些不正當的捷徑去達到目標。因為如果這樣,結果恰恰可能會適得其反。只有不忘初心、方能得始終。

其實,對於什麼樣的人生才是好的人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標準。總之,最好的人生,並不是別人眼裡成功的人生;而應該是,我們自己所認為的會快樂的人生。但是,每個人所經歷的事情是有限的,所以很多時候,我們也需要從別人的人生中去吸取一些經驗,從而規避一些可以避免的誤區。這大概也是路遙《人生》這部作品,對我們最大的意義之一吧!

(全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