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工作=作業+改善”?

作者|秦敬東

全文總計2353字,需閱讀5分鐘,以下為正文:

01

傳統企業的困惑

曾經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在工廠工作了十年的老員工,有一天忿忿不平地跑去找老闆說:“我已有十年的工作經驗,為何還不給我升職加薪呢?”

老闆:“不,你不是有十年的工作經驗,你是一年的經驗重複用了十年。”

看似一則搞笑的小故事,其實是企業管理的悲哀。

回到我們現實中,我們身邊仍不乏存在一些這樣的人,他們每天日復一日的重複著所謂的“工作”,十年如一日的運用著自己所謂的“經驗”。

殊不知,這些經驗可能還是十年前入職時,師傅傳承下來的。至於為何這樣做,有無更好的方法替代等,卻不知道,也從未思考過,把現況當成了理所當然。

當有一天被問到,為何這樣作業時,仍理直氣壯的答道:“一直就是這樣啊,當初我師傅就是這樣教的等”。我們都知道,TPS的基本思想是徹底消除浪費,這不也正是企業的人才浪費麼?

02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何為工作?

傳統理念的工作是由工程/業務(直接單位—工程;間接單位—業務)所組成,工程/業務是由作業所組成,作業又是由動作所組成,如下圖所示。


為什麼說“工作=作業+改善”?


所以在日常工作中,人們往往習慣把每天需完成的作業當作是工作的全部,然而卻忽視了另一項重要的內容——改善。

部分企業在導入精益時,雖也一併導入了改善理念,但很多作業者甚至管理者卻把改善當成了工作之外的附件,工作太忙常常成為他們沒時間改善(停滯)的藉口。

隨著社會的發展,企業人力成本也在逐年上升,企業年年都要調薪。試想一下,如果沒有改善,就表示我們一直在延用同樣的方法在作業,如此生產力就沒有提升。

在生產力未提升的情況下,企業卻年年要提升支付薪水,長此以往,企業也將面臨承受高薪水的壓力,這當然不是我們想要的。

我們再看豐田對工作是如何定義的:工作=作業+改善。豐田通過持續改善和自我進化,形成一種為客戶製造好產品的生產方式,實現企業永續經營。在豐田,日常營運活動和流程改善是一回事,外界也有【管理=改善】一說。

03

其次,何為改善呢?

原田武彥先生(大野耐一的嫡傳弟子)在《流的傳承》一書中這樣寫到:所謂改善就是要「向最終工程接近」。這是大野先生留給我們,卻幾乎被大家所遺忘的教誨。


為什麼說“工作=作業+改善”?


上圖中的[尊重人性]和[持續改善]是豐田早在2001年就提出的Toyotaway的兩大支柱。

持續改善:不滿足於現狀,追求更高的附加值,併為此而發揮智慧。

作為經營者、管理者,如果我們的同仁也是如開篇故事中一樣,用一年的工作經驗一直在重複著工作,這難道不是經營者、管理者的悲哀麼。

尊重人性:尊重所有的關聯客戶,將同仁自身的發展和企業的成果聯繫起來。

生產線上唯一產生附加價值的人就是作業者,讓他們屢屢做些無法增加附加價值的作業,管理者應該覺得抱歉才對,儘早將他們從無意義的工作中解放出來,讓他們更進一步的提高附加價值,這才是真正的人性尊重。

晚年的大野耐一先生在他的書中也留下了感人的反思:“沒有人喜歡自己只是螺絲釘,工作一成不變,只是聽命行事,不知道為何而忙,豐田做的事很簡單,就是真正給員工思考的空間,引導出他們的智慧。

員工奉獻寶貴的時間給公司,如果不妥善運用他們的智慧,才是浪費。”


為什麼說“工作=作業+改善”?


04

最後,迴歸自身,我們應如何做?

回到我們企業自身,我們需要做的就是要把改善融入到作業中去,建構能激發幹勁、維持幹勁的流動化環境。通過持續改善,消除中間的停滯、不良等,讓【人、事、物、情報】等能像河流一樣,涓涓不斷地流動起來。

如此反覆地P-D-C-A循環,我們企業的流程機制就會越來越精實,同仁也能得到不斷地成長精進。這樣,我們的同仁工作起來也就會幹勁十足,同時又能滿懷成就感。

工作=作業+改善,作業是“外在作為”,改善是“內在DNA”,兩者相輔相成,這就像武俠劇中的武功秘籍。如果我們把作業比作“武功招式”的話,改善則是“內功心法”,若招式&心法融合,則武功必將大成。


為什麼說“工作=作業+改善”?


在我們企業中如果能讓全體同仁接受和認可“工作=作業+改善”這個理念,並形成共同的價值觀,就會培育和建立起全員參與改善的機制,給企業注入強大的活力,從而達到永續經營。

所以,我們不僅要培養我們的同仁勤奮,更要培育我們的同仁聰慧,讓我們的同仁成為一個有價值(真正的經驗)的人,這才是企業與同仁追求的最大雙贏之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