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

住房是安身立命之所,是心灵栖息之地,搬新家、住新房,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曾经是一辈子的梦想。新中国成立70年来,阿右旗的居民实现了从小小的土坯房到砖瓦房、再到设施齐全的楼房的跨越,住房条件的可喜变化,见证了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阿右旗民生改善取得的辉煌成就。

说起住房的变迁,家住巴丹吉林镇世纪家园小区的韩莲香感慨万千。他原住在曼德拉苏木板滩井,2011年搬迁到巴丹吉林镇居住生活,他回忆说,1986年刚结婚时住的是土木结构、面积不足60平方的土房,各方面条件也很差。

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
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

曼德拉苏木 牧民 韩莲香

我们自己盖了三间土坯房,老人娃娃都住在一起,也没有什么客厅,没有什么厨房,卧室的概念,风沙大的时候呢,家里面都是尘土。

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

2018年,通过棚户区改造项目,韩莲香用自己的一套平房置换,加了一部分资金购买了现在居住的140多平米的电梯楼,配有现代化厨房,独立的洗手间,还有独立的书房,生活变得更加舒适惬意。

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
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

曼德拉苏木 牧民 韩莲香

现在可就不同了,家里面水电暖都齐全了,用的都是现代化的家具家电,孩子们上学出去购物都很方便,现在的生活也确实是非常的幸福。

长期以来,受地方经济发展条件制约,阿右旗城镇建设相对滞后,在阿右旗巴丹吉林镇,共有各类平房3330套,由于年久失修,一些房屋环境卫生脏乱、道路交通地下排水等市政设施老化、防汛安全隐患突出,镇区群众对改善居住环境的需求日趋强烈。为切实改善棚户区群众居住环境,进一步提升城市品位,近年来,阿右旗加快城镇建设步伐,特别是2016年以来,阿右旗以自治区实施棚户区改造项目为契机,启动实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巴丹吉林镇城市棚户区改造工作,截止目前共完成征收任务2301户,累计完成投资8.15亿元,一个个老旧的棚户区被环境优美设施齐全的住宅小区所替代,一大批居民“出棚进楼”,享受到城镇建设发展的成果。

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

巴丹吉林镇居民 谢玉国

我在这个地方居住了20年了,阿右旗这个地方我们刚住下(时),没有什么楼房,都是平房,我们搬上楼房也七八年了,生活条件也很好的,我觉得这几十年居住条件的变化反映老百姓的生活在提高,社会在发展。

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

从“十一五”以来,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阿右旗城镇建设不断深入,房地产市场持续繁荣,截止2018年末,累计开发商品住宅243栋,6114套,开发面积达到84万平方米。为有效改善农牧民特别是搬迁转移农牧民住房条件,先后争取实施了移民扩镇、危房改造、整村推进等工程,先后建成保障性住房1571套(户)。阿右旗还对边境户,边缘户,困难户给与补贴,统一新建修建房屋,对苏木镇、嘎查等农牧区人口集中区采取政府集中建设的方式,统一规划建设房屋,先后投资7亿多元规划建设了13个人口集中区,并按照“集中覆盖、转移覆盖、流动覆盖”模式推进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配套,高标准建设了一批文化站、文化室、草原书屋、文化活动广场,切实改善广大农牧民居住条件和生活环境。

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
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

如今,现代化住宅区、电梯楼、单门独院的特色别墅,为城乡居民提供了选择,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居住条件不断提升,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农牧区旧貌换新颜,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宏图正在渐次展开,让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感受着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的巨大变化。

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
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阿右旗:从土坯“蜗居”到安居宜居

记者 | 阿右旗融媒体中心 础鲁 乔苏楞

审核 | 阿右旗融媒体中心 吴雯

总监制 | 阿右旗融媒体中心 刘志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