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连》中,E连为什么仅仅以12人就拿下了德军一个炮兵连?

李三万

摘要:在经典二战剧《兄弟连》里,E连曾经以区区12人就拿下了德军一个炮兵连,这可不是编出来的神剧,而是真实的战例,那么E连是怎么做到的?

《兄弟连》中,E连为什么仅仅以12人就拿下了德军一个炮兵连?

美国有线电视网(HBO)根据著名的二战小说《兄弟连》改编拍摄的同名10集电视连续剧是公认最经典的二战题材影视剧,真实反映了美军第101空降师506伞兵团2营E连在战争中的经历,其中就介绍了E连在诺曼底空降中的作战,尤其是夺取布雷库尔庄园的德军炮兵连更是堪称经典。这可不是编出来的神剧,而是真实的战例,那么E连是怎么做到的?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这场夺炮之战。

1944年6月6日上午8时30分,E连奉命夺取位于布雷库尔庄园的德军一个105毫米榴弹炮连,这个炮兵连拥有4门105毫米榴弹炮,正好可以用炮火封锁犹他海滩后面的2号堤道,如果不能夺取这个炮兵连,在犹他海滩的登陆部队在通过2号堤道时将会遭到很大伤亡。

这个任务相当艰巨,因为当时E连连长理查德·温特斯中尉手下只有12名伞兵,而他们要进攻的是一个配备机枪的步兵排(约40人)保护的炮兵连!

唯一有利的是这个炮兵连形状很不规则,四周的灌木藩篱有7处呈锐角状,这就让E连有了不同方向发动进攻的机会。

温特斯所有人只携带武器、子弹和手雷,因为他知道这将是一次迅雷不及掩耳的正面攻击,必须要轻装上阵以尽可能保证运动的速度。

温特斯将仅有的2挺机枪(分别由二等兵约翰·普莱莎、沃尔特·亨德里克斯和克利夫兰·佩蒂、乔·利布高特操作)部署在通向目标的藩篱边上,负责提供火力掩护。然后让康普顿中尉带领瓜奈若中士和马拉其中士从左侧,利普顿中士和兰尼中士从右侧进攻,自己则率领下士乔·托伊、二等兵温尼和团部司机杰拉尔德·洛兰等三人从正面匍匐前进。

德军突然遭到三个方向的攻击:斜侧的机枪火力、右侧的利普顿和兰尼以及正面的温特斯,完全被打蒙了,根本没有注意左侧的康普顿中尉已经悄悄接近了,康普顿到了藩篱边上,正当他扣动汤姆森冲锋枪的扳机,却没有射出子弹——竟然在这个关键时刻卡壳了!温特斯马上大喊一声:“跟我来!”率领正面的3人冲了上来,几乎同时,瓜奈若也跳进康普顿身边的战壕并迅速开火。第一门大炮的德军炮手受到三面夹击慌忙弃炮而逃,掩护大炮的步兵也立即顺着战壕撤退。康普顿、瓜奈若和马拉其向逃跑的德军猛投手雷。这时温特斯和他的人也赶到了,用步枪向败退的德军连连射击,温特斯向战壕里扔进几枚手雷,然后就在逃跑的炮手后面猛追。洛兰和瓜奈若紧跟在他后面,一面追一面开火,接连干掉了4名德军。就这样,只用了20秒,E连就夺取了第一门大炮。

《兄弟连》中,E连为什么仅仅以12人就拿下了德军一个炮兵连?

温特斯意识到在前面的战壕里还有许多德军,很快就会组织反击,所以他开始卧倒并匍匐前进,在一个连接战壕的缺口发现了两名德军正在架设一挺机枪,他没有一丝犹豫立即开枪,打中了这两名德军。

然后,温特斯让跟上来的托伊与康普顿对第二门大炮的炮位射击,再留下三个人守住第一门炮,自己带领另外5个人沿战壕向前冲,一面冲一面扔手雷和射击,先俘虏了刚被打伤的两名德军机枪手,再继续向前冲。看到E连如此凶猛的强攻,第二门炮的德军炮手也开始后撤,E连很快冲过去夺取了这门炮,也只有一人负伤。

一口气夺取了2门大炮,温特斯派人通知4名机枪手全都到前面来。这时6名德国兵双手抱头走了过来,边走边用蹩脚的英语喊:“不要打死!不要打死!”在第二门炮的阵地上,温特斯发现了一个装着文件和地图的公文包,地图上标明了科唐坦半岛上所有的大炮与机枪阵地。他派人把文件和地图送回营部,同时把俘虏也一起押送回去,再领一些弹药,最好能带一些增援伞兵回来。然后他开始用手雷摧毁火炮阵地上的无线电、电话和测距仪。

这时,A连的二等兵约翰·霍尔听到枪声赶来,加入了温特斯的战队。随后,温特斯带领大家进攻第三门大炮,霍尔冲在最前面中弹倒下,但E连成功夺取了第三门火炮。

营部的赫斯特上尉来了,带来了3箱TNT炸药和一些白磷燃烧手雷。温特斯在每门炮的炮筒里装进一箱炸药,然后把一颗德国木柄手榴弹扔进去。这样三门炮的炮筒就被彻底炸毁了。

不久,D连的罗纳德·斯皮尔斯中尉带领5名伞兵赶到。得到了援兵后,温特斯就组织对第四门火炮发起了进攻,外号“杀人机器”的斯皮尔斯中尉一马当先,一面用汤姆森冲锋枪扫射,一面冲向德军的炮位,德军显然没有见过如此不要命的打法,吓得纷纷逃跑。温特斯也带着其余人冲了上来,经过一番战斗,夺下了第四门炮。

在摧毁了第四门火炮后,温特斯下令撤退,因为这时来自布雷库特庄园方向德军射来了密集的机枪火力,既然已经完成了摧毁火炮的任务,再坚守炮阵地就没有意义了。此时是上午11时30分,距离E连领受任务不过只有三小时。

《兄弟连》中,E连为什么仅仅以12人就拿下了德军一个炮兵连?

E连以区区12人(后来得到了斯皮尔斯等6人的支援)就干净利落地消灭了德军一个105毫米榴弹炮连,击毙德军15人,俘虏12人,而E连的代价是4人阵亡2人负伤。

温特斯将这次战斗称为自己军旅生涯的“巅峰时刻”,他认为能够如此成功,要归功于战前的良好训练,他当时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正确的:对阵地的观察、机枪掩护火力的布置以及合理的战术安排,他把最艰巨的任务交给最优秀的人去完成——把康普顿、瓜奈若和马拉其组成一组,把利普顿和兰尼组成另一组,从两翼实施进攻,在最佳时刻亲自率领发动正面冲锋。突破第一门炮的阵地是最困难的,一旦成功就等于是楔入了德军阵地,并对德军造成了巨大的心理震慑,为后面接着夺取第二、第三和第四门炮创造了有利条件。

战后,506团团长辛克为温特斯报请美军的最高荣誉——国会荣誉勋章。但是在诺曼底战役中,每个师只有一个国会勋章的名额,在101空降师这项荣誉被授给了率领部队与德军展开白刃战的506团3营营长罗伯特·科尔中校。温特斯被授予优异服务勋章,康普顿、瓜奈若、洛兰与托伊荣获银星勋章,利普顿、马拉其、兰尼、利布高特、亨德里克斯、普莱莎、佩蒂以及温尼荣获铜星勋章。

《兄弟连》中,E连为什么仅仅以12人就拿下了德军一个炮兵连?

布雷库尔庄园夺炮之战,后来也作为最经典的小部队战斗入选西点军校的战例教材。

美国著名的欧洲战场军史作家马歇尔在自己的著作中认为温特斯率领195人夺取了布雷库尔庄园的德军炮兵连,温特斯对此极为不满,他忿忿不平地回答“如果当时E连有那么多人,我都可以打到柏林

——上述这段摘选自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和知兵堂合作出版的《诺曼底登陆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大登陆战》,如果想更多了解这场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两栖登陆战的起因、经过、结局,双方的计划、战役准备、部署以及相关的主要将领和主要装备的性能,全书380页,30万文字,200张历史照片和地图,详尽全面介绍这场坦克大决战。

现在本书在京东、当当、亚马逊和各地新华书店实体店都可以购买,也可以在淘宝上搜索“知兵堂书店”,现在进店选购有优惠。

《兄弟连》中,E连为什么仅仅以12人就拿下了德军一个炮兵连?

正常战斗的攻防原则,是攻击方最好有两倍于守方的兵力,温特斯只带着12人就打垮德军四十余人的炮兵阵地,拿下了三门105毫米炮。

不过仔细分析一下,此战水份颇大,只能说E连完成了任务,对于一支刚上战场的部队,这个亮相还是相当出彩的,说打的如何经典,有点过了。首先德军在整个大西洋防御上,主要方向并非诺曼底,所以在诺曼底地区的兵力是严重不足的,这对盟军伞兵后方空降渗透作战非常有利,E连十来个人,居然就直接摸到炮兵阵地,直接跟炮兵展开步兵战,还有什么好说的?

我们大多数人都没上过战场,但一定打过游戏,战场上远距离达范围杀伤的炮兵,就犹如游戏当中的法师,一旦在他们适合的距离上,步兵完全就是渣渣!有四门105毫米炮,压制打垮一个步兵团跟玩似的,要玩的好,压制一个步兵师都有可能。但是一旦被步兵近身,呵呵,游戏里法师被战士近身,会有什么下场?温特斯一个班,没费什么事,就近身攻击炮兵了,而且电视里德国人非常奇怪,炮阵该有的保护部队一直没出来,就龟缩着看温斯特带人逐一攻击炮位,四个炮位都是各自为战,炮兵的武器就是大炮,一般根本不愿意再带配发的步兵武器,因为带了也没什么作用,他们要练炮,很少有步兵训练,那里有能力跟专业步兵比玩枪?在E连逐一进攻下,每个炮位上,火力兵力其实都处于劣势,等后来全灭,本应该保护炮兵的掩护步兵出动,温斯特已经带人撤了,还带走十二个俘虏,这叫啥事啊?!

《兄弟连》中,E连为什么仅仅以12人就拿下了德军一个炮兵连?

其实,在当时的世界,无论英军、苏军、德军、日军都可以打出这种战例。

E连13人,德军不详,大约是1个炮兵连。但德军炮兵很多人没有步兵武器,实际作战人员不多。而且,德军还分为炮兵和护卫部队,各成体系。

德军依据地形挖了战壕,将4门炮沿壕放置,不断用105毫米火炮向海滩开炮。护卫部队由于警惕性不高,没有想到美军可能伞降,只是在火炮阵地后面挖了自己的战壕。两支部队背靠背,中间竟然没有战壕相通。德军的如意算盘是,美军登陆部队突破海滩需要时间。

如果发现情况不利,将火炮及时撤退到二线护卫队阵地,进而再次撤走。然而,美军空降部队攻击非常迅速,根本不给德军转移时间。那么,德军炮兵和护卫部队由此分离开,想不胜利都难。

E连并没有出动太多兵力,是因为他们人员分散,伞降落地后集合起来的人不多。在第一波突袭中,温特斯命令机枪组火力向第一门炮105毫米火炮阵地射击,吸引对方还击火力。同时,3个人的小组分散迅速接近德军第一门火炮阵地。由于德军被机枪火力吸引和压制,根本没有发现3人小组,因此被3人小组迅速消灭第1门火炮。其实第一门火炮阵地,只有几个炮兵而已。

《兄弟连》中,E连为什么仅仅以12人就拿下了德军一个炮兵连?

由于德军4门火炮阵地有交通壕相连,所以接下来就好办了。首先是3人小组进行火力掩护,剩余美军跳入交通壕。主力进行火力掩护,吸引第2门和第3门的德军。另一组则沿着战壕突袭,使用冲锋枪,半自动步枪,手雷,连续消灭另外3门火炮。

这战术没有什么可说的,是陆军标准的战术,正面火力牵制,侧面迂回包抄。其实最难打的是第1门火炮,因为E连突击部队是在开阔地暴露在德军机枪火力下。此次突进,确实有几个美军受伤。然而,德军炮兵毕竟火力不强,没有将美军拦阻在开阔地。对于E连来说,他们根本没有战斗力经验,第一仗能够打成这样已经相当了不起。

话又说回来,德军由于根本不是什么主力部队,所以表现的也非常业余。

在美军进攻的整个过程中,几十米外的二线护卫部队,根本没有及时反应过来。他们从开始到最后,一直躲在二线阵地,对着自己的炮兵阵地胡乱扫射,甚至还误伤了自己人。炮兵和护卫兵阵地之间,是大片的开阔地。

所以,美军的胜利,至少一半是因为德军的业余和胆怯。E连打败的其实就是二三十名炮兵而已,也算不了什么。而E连还付出了好几人伤亡,比如那个外号牛仔的霍尔,在沿着战壕突击时,被德军用步枪一枪撂倒。这是死在温特斯眼皮下的第一个部下,对他的刺激很大,用他的话来说“这个小伙子,还没有到能够买啤酒的年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