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女兵”“兄弟连”“夫妻档”,是扶贫一线的别样风景

今年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目前全市714支工作队1600余名驻村干部奋战在一线。

他们之中,有夫妻组合,有兄弟搭档,也有父女齐上阵的。他们把贫困户的心事当家事,为了“大家”把“小家”暂放一边,以扎实的扶贫工作温暖着一座座村庄,书写了一个个有情有义的故事。

“父女兵”:

你问我答,吃饭还在聊扶贫

“老是聊扶贫,你们父女俩能不能先好好吃饭?”

3月24日晚6点多,30岁的汤赛和父亲汤升早在餐桌碰上了头,边吃边聊起了这天的扶贫工作,她的母亲笑着“抱怨”起来。

汤赛是醴陵沩山镇扶贫办主任。汤升早是教师,3月初赴长庆示范区黄沙村任驻村工作队员,工作中遇到问题,他总向女儿“请教”。

“人嫁出去了,户口还在,怎么办?”汤升早问。

“这种情况要么‘分户’,要么‘迁户’。”汤赛不加思索地答道。

“有个‘五保户’,住着危房不愿去敬老院,怎么办?”汤升早又问。

“耐心做思想工作,让他们接受去养老院,或者村上垫资帮忙做好危房改造。”女儿答道。

汤升早听得连连点头。

原本,汤升早已经转岗退居二线,时间相对来说宽裕,能帮着带孙女。由于要驻村扶贫,他的心思都放到了怎么帮黄沙村最后5户贫困户脱贫上,吃过晚饭,他窝在书房研究扶贫政策,在扶贫工作上,他可不想输给女儿。

从事扶贫工作好几年,汤赛早已习惯先把扶贫做好,再考虑自己的家事。为了让青泉村的贫困户林光华同意申报危房改造新建,她曾前后劝说10多次。当新房建起来,她自己掏钱给林光华买高压锅等家电器具。她还在各级媒体刊发200余篇扶贫报道,连续多次获评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与扶贫宣传优秀通讯员。

“兄弟连”:

防疫又扶贫,兄弟俩还没拜过年

“什么时候有空,咱们兄弟俩聚聚?”3月25日晚,刘爱兵接到了哥哥刘爱林的电话。疫情发生以来,他们忙防疫、忙脱贫,兄弟俩还没顾得上拜年。

54岁的刘爱兵是攸县纪委驻宁家坪镇坪塘村第一书记,2017年,他便参与脱贫帮扶工作。哥哥刘爱林大两岁,是攸县档案馆驻宁家坪镇排山村队员,今年初开始驻村帮扶。

弟弟刘爱兵驻点的坪塘村,脱贫担子比较重,全村还有18户43人未脱贫,村里产业以油茶为主,也有一些村民搞养殖,但规模都不大。

这一向,刘爱兵和村干部在列工作清单,要逐一为贫困户解难题。

刘爱林驻点排山村,最近和驻村队员把已经脱贫的33户、未脱贫的6户贫困户走访了一遍,大家也开始了责任分工。

原本,兄弟俩的家只隔着几里地,疫情发生后,他们头一遭没互相拜年,后来又各自到驻点村上忙碌,一直还没见过面。

遇到扶贫工作上的问题,刘爱林总爱打电话和弟弟探讨。这几天,兄弟俩商量好了要见面好好聊一聊。

“夫妻档”:

妇唱夫随,帮乡亲们“带货”

“又给哪位‘亲戚’带货了?”3月22日晚,刚从驻点村回家的刘向荣,看着妻子杨妙玲提着土鸡蛋和鱼,照例打趣道。

杨妙玲在醴陵陶瓷烟花产业服务中心工作,去年7月,她被下派茶山镇石均塘村当驻村工作队员。通过挨家挨户走访,她了解到村里如今只有2户未脱贫,目前主要的工作是巩固脱贫成果。

为了帮村民多赚点收入,杨妙玲的方法是帮他们“带货”。土鸡蛋、塘鱼、糙米、辣椒等,她每次周末开车回家,都会在后备箱装上乡亲们的土特产,然后送到好友家。刘向荣幽默地说,妻子是石均塘村的“带货女王”。

刘向荣是浦口镇文化站的站长,驻天符村的扶贫工作队队长,目前当地29户93人已全部脱贫,他的工作重点也是“守好关口,不让边缘户返贫。”

对村上那些有家人患重病的家庭,刘向荣帮忙申报“大病救治”;对找不到工作的村民,他帮着解决就业问题;对村上的养殖户,他会“向老婆学习,帮乡亲们带带货。”

防疫期间,他们夫妻在村上防疫又扶贫,儿子儿媳奋战在医院防疫一线。保姆不方便上门,孙子被杨妙玲带到驻点的村里,托母亲帮忙照顾。“全家总动员。”刘向荣笑着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