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本溪打造“細胞+融合+法寶”社會治理模式,致力打造安全城市

遼寧本溪,平安建設根系深厚,平安的步伐穩健鏗鏘。

這座城市,屬於每一個老百姓的,也是屬於每一個平安建設者。

本溪,是網格員的城市,是志願者的城市,更是人民的城市,黨員和群眾緊緊凝聚在一起,每一個平安建設者都讓本溪變得更和諧、更穩定、更平安。

"共治共建共享"就是本溪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平安之道"。

"三治融合"創平安

近年來,本溪市在基層社會治理工作中以自治為基礎、法治為保障、德治為先導,使法治思想深入人心,道德風尚不斷提升,黨群關係更加密切,經濟社會發展更加和諧。

本溪市溪湖區河東街道峪前社區68歲的王寶誌,是小區的"紅袖標"黨員巡邏志願者,只要有時間,他總要在社區裡轉轉,遇見陌生人上前去問問,遇見鄰里矛盾就上前去調解。

遼寧本溪打造“細胞+融合+法寶”社會治理模式,致力打造安全城市

目前,本溪像王寶誌一樣的志願者共有1萬餘名,他們是基層自治的中堅力量。

在本溪,"有事好商量"也是基層自治的一大法寶。

在本溪市平山區崔東街道清榮社區,每當居民有什麼難事,居民代表、社區工作者和相關部門代表就都來到"居民議事廳",大家一切協商,一起敲定。

"自治"是以人民群眾為主體的自我治理,"法治"則是引導群眾自覺守法、遇事找法,解決問題靠法。

在桓仁滿族自治縣向陽鄉雙合村,有80個"法律明白人",他們還要有空閒時間,就挨家挨戶普及法律知識,村民都知道遇見問題要先找法律幫忙。

基層社會中的法治,就是以自治為基礎的基層法制意識與法治共識,其中就包括村規民約。

本溪滿族自治縣清河城鎮的村規民約中,明確指出抵制紅白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攀比等不良風氣,倡導樹立新時代新風尚。這樣的村規民約,讓清河城鎮發展之路越走越寬。

德化宇內,法安天下。

在桓仁鎮黑溝鄉,每年都會開展各類以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等為主題的評選活動,這是黑溝鄉以"德治"為支撐發展"楓橋經驗"的縮影。

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是本溪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體現,是本溪"楓橋經驗"的時代精髓。

本溪市溪湖區彩進社區就是本溪市三治融合"楓橋經驗"打造出的一個基層善治的樣本。

12年前,彩進社區居民們通過棚戶區改造,實現了安居夢。去年,社區又藉助棚改善後維修改造工程的東風,對小區的各項設施進行了全方位改造。

整個改造過程都一帆風順,因為改造中的矛盾糾紛,都通過三治結合"楓橋經驗"一一化解了。

去年6月18日,社區迎來了早期棚改改造工程隊伍,為了解決改造過程中發生的問題及矛盾,社區黨委結合社區實際,成立了由社區黨委、工程質量監督隊、物業、業主委員會組成的紅色管家議事會。

社區14號樓後原來是一片雜草叢生的荒地,居民對這片空地如何改造意見紛紛,於是社區黨委召開了紅色管家議事會,邀請了施工單位、黨員代表、居民代表共同協商。在會上得出初步意見後,社區又組織人員入戶每家每戶徵求建議,最終在停車場外圍修建了一條健身路徑,並安裝了健身器材。

據統計,在小區改造過程中,社區通過紅色管家議事會共解決20餘件居民熱點、難點問題,發揮了黨建引領居民參與的新模式。

從最初的"放手發動群眾就地解決矛盾"的典型,到如今通過"三治融合"加強和創新基層社會治理,本溪市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推進社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進程中,不斷煥發出新的光芒。

"黨建引領"築平安

每個週末,本溪市南芬區南芬街道甩灣社區黨員於麗明都要把正在上初中孩子的學習資料進行整理,複印後送到同小區居民宋大姐的家裡,因為宋大姐家也有一個年齡相仿的孩子。

於麗明說:"宋大姐原來脾氣特別急躁,總和周圍鄰居有矛盾,我發現她家孩子和我家孩子年齡相仿,於是我有一天就帶著我孩子的學習資料送了過去。她看見我拿來的資料特別開心,還和我聊了很多,我們之間的距離一下子就拉近了。"

從那天開始,於麗明就堅持給宋大姐送各類學習資料,兩人的距離拉近後,於麗明就經常在思想上開導她,慢慢地,宋大姐解開了自己的心結,和周圍鄰居的矛盾也都化解了。

甩灣社區依靠"黨建+"這個"法寶"打造了化解了社區的矛盾,維護了社區的平安。

每個月,在甩灣社區老黨員隋寶清的家裡,都會上一次黨課,老黨員們一起在課上學習、交流、研討。

"我們社區共有7各黨建網格,還成立了4個家庭黨校,黨員們定期在家中開黨課。我們依靠'黨建+網格化'機制,讓黨建引領平安,讓居民更好地凝聚在一起。"甩灣社區黨委書記兼主任代桂英這樣告訴記者。

遼寧本溪打造“細胞+融合+法寶”社會治理模式,致力打造安全城市

基層社會治理作為國家治理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必須在黨的全面領導下進行。本溪市"楓橋經驗"之所以充滿生機和活力,最根本的就在於把黨的領導落實到基層。

"楓橋經驗發展年"活動開展以來,本溪市把加強黨的領導作為貫徹基層社會治理的主線,使各級黨組織成為基層社會治理的"主心骨",全市積極打造"基層黨建+社會治理"模式,充分發揮社區大黨委齊抓共建的作用。

本溪市平山區崔東街道清榮社區,是一個有2468戶7421名居民的老舊小區,但是社區以抓隊伍強堡壘、抓黨建帶群建、抓服務聚民心為抓手,打造了黨建"紅色社區"。小區裡到處貼著社區開展黨建活動的展板和以黨史、黨旗、黨課等為主要內容的圖片圖表,圖書室裡擺放著各種黨建學習資料。通過黨支部的工作,民心逐漸在黨旗下匯聚。

為了破解小區物業管理服務和基層黨建的突出問題,本溪市明山區實施了"紅色物業"基層黨建工作計劃。

明山區新明街道小堡社區華夏花園小區共有黨員207人,而且以退休黨員居多。相對封閉的小區環境和黨員群體的老齡化,曾經是擺在社區面前的管理難題。如今,在"紅色物業"的推動下,難題不僅迎刃而解,這些老黨員還成為了重要角色。

通過"家門口的黨建",更多的退休黨員選擇亮明身份,帶頭作用也不斷顯現出來。社區居民都說,雖然小區市封閉的,但是黨建工作卻從未封閉。

本溪滿族自治縣小市鎮發揮黨員"三代"作用,打造一站式服務平臺,讓群眾問題及時就地得到解決,真正實現最多跑一次、矛盾不上交。

以黨建引領基層社會治理創新是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提升基層社會治理水平的需要。下一步,本溪市將堅持創新"黨建+社會治理模式",把黨建貫穿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各方面和全過程。

"夯實基礎"固平安

本溪市明山區牛心臺街道下牛社區網格員王立雪,初見面時覺得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姑娘,並沒有什麼特別。

但是當記者走進社區,走到老百姓的身邊時,當老百姓牽著記者的手訴說王立雪就像他們的孩子一樣,傾聽他們的心聲,關心他們的訴求時,記者就深深地感受到網格員在社區中的作用和魅力。

目前,本溪市共有7個一級網格、59個二級網格、516個三級網格,共劃分基礎網格3433個,配備網格員5963名。他們猶如末梢神經,靈敏地感知著各自網格內的細微變化,將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在萌芽狀態。

基層強則工作強,基礎實則基層穩。基層是社會的細胞,是平安建設的基礎。

同時,本溪市在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工作中,充分整合資源,紮實推進鄉鎮(街道)社會服務管理中心建設,使其成為解決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的有效載體。

遼寧本溪打造“細胞+融合+法寶”社會治理模式,致力打造安全城市

在鄉鎮、街道、村、社區,一個個綜治工作隊伍等基層政法組織不斷建立不斷完善,他們築牢維護穩定的第一道防線,實現了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推動發展的目標。

"溪湖區是老城區,各類涉案金額不大的民事糾紛案件數量常年在本溪市溪湖區人民法院居高不下。但是'訴調對接'平臺建立後,矛盾糾紛得以在第一時間被發現、第一環節被化解。"幾年前,溪湖區人民法院法官王吉柱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是說。

幾年後,"訴調對接平臺"依然在快速發展。

今年,本溪市以智慧法院建設為契機,打造了智能化"訴調對接平臺",藉助信息化手段,完善了法院內外互聯、網上網下互通的糾紛協同化解體系,整合了調解資源,即可實現調解員獨立完成調解工作,又可實現調解員、法官、當事人三方同時在線,共同完成調解的現代化全新訴調模式。

當調解員和當事人不用非得面對面,哪怕都在異地也能第一時間化解矛盾糾紛,那平安談何不來?

基層,也是本溪市"楓橋經驗"發展的基礎,"楓橋經驗"源自基層,堅持發展的生命力也在基層,通過夯實基層社會治理能力,本溪市的平安建設的根扎得更深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