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面體的投資:全面架構你的投資邏輯

投資是很困難的事情,特別要長期穩健盈利,對大都人來說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關鍵問題就在於大多數人的投資體系是殘缺的,沒有成體系的投資邏輯。

從一個完整的邏輯來說,可以用下面的金字塔圖來表達,分為三層:最底層是機會識別和風險識別,第二層是資產配置,最上面一層是投資工具。

線面體的投資:全面架構你的投資邏輯

最上面一層,就是大家熟知的這些東西,例如銀行理財,股票、基金等。這些重要嗎?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最底層:系統性機會和風險的識別。

(1)第一層級:系統性機會和系統性風險的識別。

這是三個層級中最容易理解的,但同時也是三個層級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基本上可以這樣理解,第一層級,決定了我們能不能賺錢。第二層級,決定了我們能不能安全持久地賺錢。而第三層級,決定了我們最終能賺多少錢。

下面跟大家分享一些數據:美國股市的歷史市盈率在 100 年間,基本在 10 到 20 倍之間波動,極端情況下會達到 5 倍和 45 倍;香港的恆生指數也基本在 10 到 20 倍波動,極端情況下會達到 5 倍和 43 倍。A 股的市盈率在 10 倍到 60 倍之間波動。

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知道,當市場整體的市盈率倍數到了個股數時,就是明確的系統性機會,當大盤市盈率超過 20 倍時,我們就需要非常警惕,而當大盤市盈率超過 30 倍甚至 40 倍時,就是絕對的系統性風險!

隨著 A 股市場越來越成熟,未來的波動區間也會有所收斂,但是不管它下一輪牛市的市盈率是達到 30 倍還是 40 倍,你在大盤 PE 低於 10 倍的時候去買股票,總是沒有錯的。這個就是系統性的機會,所以當 2013 年底部,A 股的市盈率只有個位數的時候,當時很多人還在認為上證指數會跌破 1500 點,這就是痴人說夢了。

除了股市之外,過去 15 年,對於大多人來說,最優質的資產就是房子,1994 年,國務院印發了《關於深化城鎮住房制度改革的決定》,內容包括把住房實物分配的方式改變為以按勞分配為主的貨幣工資分配方式。

線面體的投資:全面架構你的投資邏輯

這個巨大的政策帶來了房地產的大牛市。所以李嘉誠這種在香港發展多年的商人,就敏銳了發現了大陸的商機,從而抓住了中國的城市化浪潮中的房地產機會,這就是系統性機會的識別。

這就是投資體系的第一層級,當你擁有了系統性機會與系統性風險的識別能力,即使你交易水平一般,不懂動態再平衡,也不會使用其他複雜的金融工具,長期來看,你也有很大的概率是可以賺錢的。

(2)第二層級:資產配置和再平衡

投資體系的第二層級,是資產配置和再平衡的能力。市場除了系統性風險之外,還有非系統性風險。

線面體的投資:全面架構你的投資邏輯

系統性風險是指市場整體的風險,例如 A 股從 2015 年頂部跌到 2018 年,大多數股票都跟著跌。

非系統性風險,指的是單個投資標的本身的風險。

比如你買的公司破產了,或者你買的公司在中東的資產被流氓政府強行徵收了,再或者你買了一家公司,它的老闆去澳門賭博輸光了,這些都是非系統性的風險。這些風險,不是靠你在大盤 10 倍市盈率以內買股票,就能化解的。這時就需要引入資產配置的概念。

例如,你不能只將資金配置在股票上,而是需要債券、大宗商品、金融衍生品等金融工具都要考慮。股市作為一個整體,不同股票之間的相關性是很強的,往往漲的時候雞犬升天,跌的時候一塌糊塗,在熊市中難道沒有優質的股票嗎?當然是有的,但是在市場恐慌情緒下,優質的股票也會被毫不留情的拋售。

由於資金的流動,不同的資產會有不同的表現,例如股市跌的時候,大宗商品可能會來機會。2016 年整個大宗商品指數上漲了 80% 多,而那一年的 A 股表現是差強人意的。除此之外,還需要私募股權、量化對沖,CTA 多元化的資產,從而可以讓你實現東方不亮西方亮的結果。

線面體的投資:全面架構你的投資邏輯

要知道,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可以運氣一直好的,執著於單個市場,一旦缺乏整體性機會的時候,再努力的做交易也是很難賺錢的。所以我們需要將資產配置在不同的市場,並且通過動態再平衡來獲得更好的收益風險比。

動態再平衡,與傳統的投資策略相比,有兩個重大的區別:1、它是被動地按照規則去調整倉位,而不是主動地依靠判斷去調整。

2、它會按照各類資產間的比例而非金額去調整倉位。

動態再平衡也有很多種策略,今天我們主要講最簡單的一個,就是半倉策略。半倉策略的規則,就是將股票類資產和債權類資產,嚴格控制在 5:5 的比例上。當它們之間的比例變成了 6:4 或者 4:6 ,就強行將它們再調回到 5:5 的比例。在這樣的規則下,不論股市下跌到多深的位置,你永遠有錢可以補倉。同時,無論股市漲到多高的位置,你永遠有股票可以減倉。

線面體的投資:全面架構你的投資邏輯

嚴格執行這個策略,你可以在股市中被動地進行高拋低吸,並且,股市和債市的波動越大,對你就越有利。當然,隨著你的功力不斷加深,也可以在再平衡策略中,加入一些主動的因素。這種就是最傳統的大類資產配置的方法,自然到了後來,發展到更加精確的模型,就是往期推送中介紹過的風險平價模型。當然這個模型,對大多數小白來說,難度有點大的,那學會簡單的半倉再平衡也是可以的。

(3)第三層級:金融工具的使用

當我們學會了投資體系的第一和第二層級,就相當於有了深厚的內功。資體系的第三層級,就是一些具體的武功招式,也就是投資標的的分析和金融工具的使用。。

第一個是房地產,這個核心邏輯是中國經濟的城市化和貨幣超發,隨著這兩個因素在未來的逐步衰退,房地產的配置更需要關注的是樞紐城市的核心地段的房子。

線面體的投資:全面架構你的投資邏輯

第二個是基金,基金中又分為固定收益類、權益類和海外類三大塊。

固定收益類就是貨幣基金和債券基金,這兩個基金在貨幣的寬鬆週期是最佳的品種,未來貨幣收緊的情況下,固定收益類基金的不會有太好的表現。

權益類就是股票基金、指數基金以及與大宗商品有關的基金,這些就看股市的整個的系統性機會了。

海外類都是通過各種 QDII 方式,可以投境外的股票、房產還有自然資源等。

線面體的投資:全面架構你的投資邏輯

第三個是股票,股票的交易最關鍵就是要對上市公司價值的判斷,股票的價格是由內在價值推動的,持有優質的價值股票,並且長期持有,時間會給你帶來豐厚的收益。

第四個是保險,保險不是讓你賺錢的,而是一種風險對沖工具,保護你的兩個重大的風險,疾病和意外。這兩個風險的發生幾率不高,但是一旦發生傷害就很大,通過傳統的個人能力、家庭能力或者投資理財,是沒有辦法規避的,就只能花錢將風險賣給保險公司。

線面體的投資:全面架構你的投資邏輯

第五個是信託,信託也不是為了賺錢,是另外一種風險對沖工具,就是社會風險,例如司法風險、婚姻風險。這兩個風險會一下子讓你損失掉大部分的資產,通過信託的保護功能,將資產轉移到信託公司去,從而避免法律問題和婚姻問題帶來的傷害。

第六個是各種固定收益產品,固定收益是讓大家穩健收益的,除了大家熟知的銀行理財之外,還有券商收益憑證、場內貨幣基金、逆回購、大額存單、REITs、ABS 這些不同類型的玩法,瞭解背後的邏輯,基本上可以獲得穩定的收益。至於網絡理財,那種大多數都是騙局,還是少碰為妙。

(4)幾個重要的思考

第一,時間是每個人唯一稀缺的資產,要學會研究最重要的問題

我們研究的應該是大問題,要把握的是產業與企業的大方向,並在判斷與決策上獲得大概率上的正確。概括起來就是,大問題、大方向、大概率。大問題上的模糊準確遠遠比小問題上的完美精確更為重要。

要在正確的路徑上持續地積累,守正出奇。不能在叢林裡面的羊腸小道里奔跑,要找到穿越叢林的陽關大道。在正確的道路上即便像烏龜一樣爬也能爬到終點,而在無方向的叢林裡奔走卻可能一直迷失。在正確路徑上,持續積累的力量是非常強大的。

第二,四個維度去思考什麼是重要的問題

四個維度就是:宏觀邏輯、產業邏輯、業務邏輯與財務邏輯

宏觀邏輯,包括宏觀經濟因素,還要從社會思潮、群體心理、甚至政經關係等大格局去看問題;

產業邏輯,不同的產業在不同的發展階段,其核心驅動因素與競爭要素是發生變化的,而且在當前互聯網與全球化的時代,其變遷的原理更加與以往不同;

業務邏輯,看一個企業的業務首先還是要看其戰略佈局、業務方向是否符合前面說的宏觀邏輯與產業邏輯,是否符合社會大潮與產業大方向。即使一個公司的團隊是多麼牛,如果是逆著這兩個大方向,其經營的難度還是會非常大,成功的概率還是很低;

財務邏輯,財務是對企業過去的經營行為進行數字化、結構化的總結與記錄,通過這些數據可以很好地分析與驗證其業務上的特徵與問題。

第三,要善於建立智慧圈

不管是資深的還是剛從業的,都要學習逐步建立屬於自己的智慧圈。我們每個人的大腦是有邊界的,智慧圈是無邊界的。我們每個人不可能成為很多領域的專家,但可以通過不斷向很多專家與牛人學習、經常進行深度的思想分享,互相啟迪思維。

線面體的投資:全面架構你的投資邏輯

線面體的投資:全面架構你的投資邏輯

線面體的投資:全面架構你的投資邏輯

投資成功的關鍵一定是學習,向同行學習,向同事學習,也向書本學習。除了眼前的當下的任務之外,要進行廣泛的閱讀,對長期重要課題的深度閱讀與前瞻思考非常重要。廣泛的閱讀、獨立的思考、深度的討論與互動。

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也是所有的投資者應該牢記在心的。金融行業的騙局很多,那些被 P2P 、眾籌、原始股騙局騙走大量的錢的人,其實就是一種智商稅,在未來經濟下行的環境下,這種智商稅會越來越多。

今天我們從線、面、體三個方面討論了投資的體系結構,只有通過大量的學習、交流,完善自己的投資體系,才有可能在風險巨大的金融市場獲得持續穩定的盈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