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推动氢电共存打造完善能源生态

行业周观

VIEWS

本报记者 王鹏杰

11月5日,在上海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丰田以“保护蓝天 共建未来”为主题参展,在去年展示的“可持续发展社会”相关内容基础上,今年更聚焦于推动全方位电动化,并描绘丰田对氢电共存的能源管理社会的美好愿景。

丰田推动氢电共存打造完善能源生态

相比于几年前,外界解读丰田在新能源布局上束手束脚,这一观点从当下的视角上看就显得十分过时。在本届进博会上,丰田以FC燃料电池技术为中心,展示了卡罗拉双擎、雷凌双擎E+、CH-R EV和MIRAI以及MIRAI Concept等全方位电动化车型;同时,应用MIRAI上搭载的燃料电池堆、高压储氢罐等开发的FC卡车、FC拖车、FC叉车也亮相展台。此外,丰田还介绍了从氢的制取、运输、储存到使用等各环节相关实证实验。丰田展现了一幅从产品到技术、从氢能来源到实际应用的全产业链画卷。可以说,对于在华落地氢能源的构想,丰田给出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

然而,公众对于氢能源的应用始终抱有一定的困惑,比如氢能的制取是否环保节能?氢能源汽车的优势是什么?在中国,氢能源该如何发展,且如何与其他能源形式共存互补?种种疑虑,在此次进博会的丰田展台上一一得到了解答。

首先就是氢的制取源非常广泛,丰田表示,除了作为工业副产品产生的氢以外,还可以通过多种可再生能源以及污水污泥、家畜粪便等众多途径制取,能够实现制氢过程中的二氧化碳零排放,可以说是终极的清洁能源。可以看到,丰田展示的制氢工艺,做到了节能环保的同时,还能将废物利用,可谓一举多得。

那么,氢能源车与其他形式的新能源汽车相比,到底有什么“核心优势”呢?据了解,丰田自2014年发售MIRAI以来,凭借着“快充3分钟,续航600km(NEDC工况下丰田测试值)”“好比移动空气净化器,只排水不排碳”“无惧严寒畅行无阻”“避难或野营时,可作为应急发电站对外供电”等商品特性,在全球的累计销售台数达到了10000台左右。燃料电池车不仅行驶过程中二氧化碳零排放,还具有清洁空气的效果。氢燃料电池车再行驶过程中可以将吸入空气中的PM物质过滤掉,排放出来的空气更清洁。这种空气净化效果是其他电动车所没有的优势之一。

在燃料电池车使用的过程中节能减排还不够,汽车生产制造中的全流程零排放才是它的最终目标。在生产MIRAI的日本总部工厂,丰田同时利用电力和氢气,在汽车生产过程中挑战二氧化碳的零排放。搭载了MIRAI燃料电池堆的燃料电池发电机将运输到工厂的氢气转换为电力后向工厂供电,燃料电池叉车直接使用氢气,成为世界上第一家使用氢气的工厂;而夜间通过将电力传输到蓄电池中储存,并在白天用电高峰期间作为补偿电力使用,可实现节能目标。据了解,其中的蓄电系统利用了混合动力车的废弃动力电池,实现了废旧电池的循环再利用。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有着极其巨大的氢能开发潜力,有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弃光弃电的制氢能力就达到每年500万吨,同时未被使用的工业副产氢能源也达到了每年1000万吨,两者相加,可供750万辆氢能源汽车行驶一年(约为上海市汽车保有量的1.5倍)。因此,氢能源在中国的使用前景非常广阔且有很强的节能环保意义。

这一事实当然也被中国汽车产业的相关企业们和丰田看在眼里,因此双方的合作与布局接连不断:丰田从2017年开始就在中国进行MIRAI的实证实验。同时以燃料电池商用车为起点,正在开始与国内企业合作,在生产及销售的FC大巴上搭载采用丰田FC电堆等零部件的FC系统;今年4月丰田还决定无偿提供丰田持有的关于电机、电控(PCU)、系统控制等车辆电动化技术的专利使用权;几乎同时,丰田还与清华大学成立了“清华大学-丰田联合研究院”,开始针对氢能源等领域进行研究;今年7月,丰田还和宁德时代、比亚迪在动力电池供给、产品开发等领域建立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诸如种种,均可看到丰田在中国的大力布局,同时这也对中国的新能源发展图谱提供了另外一种视角。

面向氢电共存的未来能源管理社会,丰田正致力于全方位环保车辆的开发工作。根据行驶距离,使用场景,天气等,丰田认为每种环保车型都有起用武之地。据悉,此次展出的电动化汽车今后将扩大规模,并力争为北京冬奥会和残奥会的低碳节能做出贡献。丰田计划到2025年,在中国推出10款纯电动新车型,并实现全球电动化车型的年销量超过550万辆的目标。

自1997年开始发售世界上第一款混合动力汽车“普锐斯”以来,目前丰田在全球范围内混合动力汽车的销量已经达到了1400万台以上,可以看到丰田在新能源领域进行了长久的实践,并制定了氢电共存社会的愿景目标,拥有着丰富的技术储备;而中国为了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正在推进能源结构改革,明确了可再生能源的占比至2035年增加到20%,2050年增加到60%的目标。因此,无论是产业升级还是社会发展,氢能源对中国都具有较大的前景和价值,丰田的发展成果经验更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END----------------

《环球时报·汽车周刊》现已入驻

丰田推动氢电共存打造完善能源生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