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前街一明代“寶貝”重見天日

昨天上午,建設街道瓶山社區道前街有大發現,一塊明萬曆年間的石碑重見天日。近30年來,這個“老寶貝”在歲月裡“隱姓埋名”,被壓在居民家的洗衣臺下。

石碑發現地位於嘉興市機關幼兒園南門入口甬道東側,最近一段時間,該路段正在進行路面和管道改造。記者趕至現場時,發現石碑附近已經拉起了警戒線,不少群眾圍觀,一名工人正在奮力挖掘。

石碑正面朝北,有一人多高,碑身比較樸素,沒有紋飾,由於存在汙跡、缺損,通讀碑文存在一定困難,但“沈公去思碑記”、“萬曆戊午仲冬穀旦”、“朱國祚”等一些關鍵“線索”十分清晰,可以判斷它已經有400多年曆史了。

“去思碑又稱為德政碑。”現場,嘉興市文保所工作人員時西奇告訴記者,古時候官吏離任時,地方士紳頌揚其“德政”,著文勒碑,表示去後留思之意。至於這個沈公是何人,還要等全文拓印後,請專家來解讀。

值得關注的是,碑文中的“郡人朱國祚”,就是清代詞壇領袖、學者、藏書家朱彝尊的曾祖。朱國祚(1559—1624)浙江秀水(今浙江嘉興)人,是一位狀元郎,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南湖湖心島有一塊名叫“釣鰲磯”的刻石就和朱國祚有關,該石刻由明萬曆十年嘉興知府龔勉所題寫的,而就在龔勉立碑的第二年,朱國祚便高中狀元,從此“釣鰲磯”聲名鵲起,許多文人學士爭先前來頂禮膜拜。另外,朱國祚還有一段歷史趣聞,據稱因為他長得比較帥,科舉考試中,主考官看他順眼,把後來的首輔、曾經的神童李廷機給PK成了榜眼。

話說回來,這塊石碑在道前街佇立了400多年,被發現時“上半身”尚暴露在地面之上,為何今天才被發現呢?

原來,它已經默默地為一塊洗衣板當了幾十年的支柱。“這塊石碑一直在我家院子裡的呀,我們1998年搬進來住時它就在。”石碑邊上的房屋是機關宿舍1幢106室,戶主戴玫告訴記者,為了生活方便,前住戶在石碑上放了一塊石板,用來洗衣服。戴阿姨搬來後,很快就發現洗衣板下的“柱子”上有字,她自己研究過幾次,知道和一位姓朱的人有關,但20多年來戴阿姨習以為常,並沒有向有關部門反映過。

昨天上午,道前街改造施工的工人們將戴阿姨家院子圍牆拆除,搬開洗衣板露出石碑後,戴阿姨告訴他們:這上面有字,可能是個寶貝。施工隊負責人一看,石碑上刻著古文,便立即聯繫了瓶山社區黨委書記夏麗秋。

一場文物“搶救”行動即刻展開。夏麗秋接到電話後,馬上向建設街道宣傳委員倪志峰彙報,倪志峰立馬向嘉興市文保所彙報,市文保所的領導、專家聞訊後火速趕到。

對於這塊石碑的發現,夏麗秋表示,社區以前並不知道這塊石碑的存在。戴阿姨所住的機關宿舍建設於上個世紀80年代,106室前前後後換了3批住戶,居民沒有向社區彙報過,再加上石碑平時被壓在洗衣臺下看不見,所以就一直沒有發現。

那麼這件文物歷史價值如何,它將被移送何處?記者採訪了嘉興市文保所所長張青。“這塊石碑屬於可移動文物,我們到達現場後,第一時間聯繫了市博物館,初步研究後決定立即開挖,移送市博物館保存。”張青告訴記者,嘉興有著悠久、璀璨的歷史文化,德政碑並不鮮見。但這塊碑與朱國祚有關,因此別有歷史價值,接下來,將由市博物館的文物專家進行研判、拓印,通過研讀碑文,解開這塊石碑的謎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