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正義對WeWork看走了眼,但共享辦公並非偽需求

最近,共享辦公巨頭WeWork經歷了一系列低谷:IPO未成功、資金瀕臨枯竭、想裁員卻沒有足夠的遣散費...真是“水逆”到底了。在這種“絕境”中,WeWork方面同意了日本軟銀集團提出的收購計劃,軟銀方面也已決定向WeWork注資95億美元。

孫正義對WeWork看走了眼,但共享辦公並非偽需求

曾經的WeWork被認為是最具價值的初創公司,軟銀等一眾頂級資本爭相投資的寵兒,估值一度達到470億美元,然而現在卻被IPO市場棄如敝履,資本市場之殘酷由此可見一斑。

而WeWork備受關注的另一個原因是它被孫正義極力看好。孫正義因投資阿里巴巴被稱為“亞洲巴菲特”,也被外界認為有著如炬的慧眼,能夠發現那些看上去不景氣但是今後很可能會大有作為的企業。於是許多人選擇相信孫正義,也相信共享辦公會是下一個風口。

可人生的大起大落就是如此刺激,僅僅幾個月的時間,WeWork的估值就一路斷崖式下跌至80億美元,這筆投資也被看成孫正義的又一敗筆。事實上自從阿里巴巴之後,孫正義再沒有什麼代表性的正面投資案例,此後軟銀參投的Uber、Slack和這次的WeWork都屬於負面案例。

除了孫正義被議論之外,許多人也認為共享辦公本身是“偽需求”,將其貶低的一無是處。

孫正義對WeWork看走了眼,但共享辦公並非偽需求

可是共享辦公真的如此不堪嗎?起碼在中國,共享辦公還是頗有市場的。

近年來,在大環境下,創業逐漸成為一種趨勢和潮流,“共享辦公”的概念也隨之興起,WeWork算是這種概念的起源。不同的公司在同一空間內辦公,最大程度上節約了資源,更讓不同公司之間多了交流溝通的機會。自2015年起,共享辦公模式就愈發受到中國小微企業的青睞,現在中國採取共享辦公模式的企業達到4000家左右。

通常情況下,共享辦公都是按月或按天起租的,而且是佔多少地方付多少租金,一方面避免了資源浪費,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企業多花冤枉錢。而且這種出租方式更加靈活,企業可以隨時抽身。如此一來可以減少企業需要承擔的風險,為小微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好的環境。

除了性價比高之外,共享辦公的環境一般都非常好。許多都顛覆了傳統的中規中矩,更符合新時代年輕群體的辦公潮流,更加自由有趣,也更容易激發員工的靈感與工作熱情,這對於許多新式行業而言尤為重要。

對於地產商來說,在共享辦公佈局方面也頗具優勢。憑藉現有的資源體系構建商業配套生態系統,比起那種二次租賃的共享辦公更易形成規模。現在共享辦公行業主要的盈利途徑就是工位租金,而其他增值服務可獲得的收入有限。盈利渠道單一是弊病,最終會因租金上漲導致入駐率下滑。既然掙不了快錢,那就要擴大規模,放長線釣大魚,這對於地產商而言更容易做到。

孫正義對WeWork看走了眼,但共享辦公並非偽需求

共享辦公之所以不太景氣,歸根結底還是行業尚未成熟,並非沒有前途。下一階段,這一行業會進入洗牌期,中小規模的共享辦公平臺可能會逐漸被併購或被淘汰,而有實力的機構和平臺將更多地佔據市場空間。所以未來拼的是精細化運營與服務質量,優化用戶體驗,深耕細分群體可能會成為共享辦公是否能夠長久發展的關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