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未來的"共享農業"將會成為世界農業潮流

今天有外省的朋友來電諮詢我,"共享農業"的實操經驗。我想說的是,農業是一個技術性很強、風險與機遇並存的行業,需要做好充足的前期準備,並要對世界農業格局和國家及地方政策有一定的瞭解。雖然我們只是做農業,但也要對所在地區的風土人情,生活習性,消費觀念有所掌握。根據所在地區的環境、氣候、土壤、地理位置等綜合研判,來決定是開發大型的農場還是小型的農莊。

也許未來的"共享農業"將會成為世界農業潮流

大型的農場或小型的農莊在運營上有很大差異,但在"共享經營"的操作上差別不大。首先我們要針對的都是城市消費人群,現在我國已進入老齡化社會,那些城市老年人基本都是休賦在家,都有養花種草的天性,無奈於城市空間有限無法施展,還有就是現在城裡人特別注意養生,要吃好,吃的健康自然,這些都為農村的"共享農業"創造了很大的發展潛力。

也許未來的"共享農業"將會成為世界農業潮流

“共享農業"就是運用互聯網+農業的模式,整合農業資源在線上線下共同管理、共同推廣銷售的一種方法,這樣為農村,農業經濟效益最大化。農業資源共享後,發展特色農業(家庭農場、農村合作社、民宿、農家樂等),比原來的資源利用產生的經濟效益高出幾倍,甚至幾十倍。所謂的"共享"就是人與人之間的共同分享,互惠互利的合作方式,即整合利用了農村的農業資源,也讓大家各有所得,共同受益。

現在我就大概的介紹一下"共享農業"的共享模式。

也許未來的"共享農業"將會成為世界農業潮流

一,土地共享

通過認種、認領、認養等各種形式方便的參與進來,讓每個參與者都可以擁有自己的私家田園和農產品供銷渠道。並對自己的田園有命名權和管理權,且可以全程監控私有田園農作物種植培育、生長採摘的情況,可以自由的將自家種植的高品質農產品,交由農場託管或者自己銷售。對於"農戶"來說,可以吃到自己耕種的綠色食品,而且還有一定的收益,還是能學到專業的種植技術,何樂不為。

也許未來的"共享農業"將會成為世界農業潮流

二,農機具共享

做農業少不了需要操作及耕種的器具,現在購買一套農機具少則十幾萬,多則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在這方面的資金投入不是一般"農民"能夠承受的。所以這麼貴的農機具只能是集中管理,租賃共享。這樣農機租賃市場就興起了。農機具經營者把機械出租給"農民"也可以獲得一定的財富,這就是"共享農業"中必不可少的一種。這樣不僅為"農戶"解決了從種植到收割到運輸的問題,還能讓閒置的農機具被充分利用,一舉兩得。

也許未來的"共享農業"將會成為世界農業潮流

三,技術共享

農業是技術性很專為業的產業,配備高技術專職農業人員是必不可少的。現在的狀況是很多有農技經驗和專業技術的人員找不到適合自己的崗位,空有一身農業技術卻沒有施展地方,而我們很多擁有大片土地的農場(農莊)卻因為沒有合格的技術人員指導以致於虧損失敗。所以"農技共享"就是將懂技術的專業人才召集起來,教那些不懂技術的"農民"來耕種管理,實現互利共贏。在這方面我們還不成熟,缺乏可以實地考察學習的巜現代農業產業化示範基地》和《職業農民培訓實習基地》。日本就很好解決了這個問題,就是他們的一個半官方半民間的組織"農業協同工會"。

也許未來的"共享農業"將會成為世界農業潮流

四,倉儲共享

等到農產品成熟可以釆摘之後,除了自種農戶拿回家自用以外,剩餘的不可能一次性就能全賣掉,也有可能農戶要儲存起來慢慢食用。因此這種設及到倉儲的問題,農產品的倉儲一般都是冷鍊形式,不可能每個農戶建一個冷藏庫,這樣成本太高、閒置率高,浪費也特別大。如果通過共享模式,提供共享倉儲服務,即提高利用率又解決了剩餘農產品的存儲及安全問題,又有利可圖。

也許未來的"共享農業"將會成為世界農業潮流

如果某一地某一村在"共享農業"上做的好,就一定會帶動本地區及本村的旅遊休閒業發展。就慢慢會形成以市民體驗田園生活為主,以休閒養生、文化創意為輔等多種產業模式,通過互聯網與城市消費者需求形成對接,創造集政府,集體組織,農民及城市消費者共贏的局面。

也許未來的"共享農業"將會成為世界農業潮流

"共享農業"是個系統性的產業,它設及如何租賃,如何推廣,如何管理,如何銷售,如何進行資本運作,如何延伸擴展等等。所以投身現代農業,一定要頭腦清醒,做好前期的各項準備及預防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