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修路意外发现越国古墓,挖出文物2千件,解开一个千古谜团

缶作为一种乐器,在古文献中早有所见,但出土标记为缶的皆是容器。直到这一座墓葬的挖掘,才解开了缶的千古谜团。

农村修路意外发现越国古墓,挖出文物2千件,解开一个千古谜团

盛液体的栾书缶

意外发现越国贵族墓葬

2000年,无锡鸿山镇因修筑公路在老虎墩取土,发现了大量战国时期的青瓷和硬陶碎片,其中包含有部分完整的小件青瓷乐器。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得知消息后,立即赶到老虎墩进行了调查。

调查发现,此处应该是一座战国时期的墓葬群,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和无锡市锡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组成的考古队,对鸿山开发区范围内的墓葬、遗址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农村修路意外发现越国古墓,挖出文物2千件,解开一个千古谜团

鸿山越国墓原始瓷温酒器

经过4年的挖掘,共计发掘、清理了墓葬7座。其中邱承墩墓其规模和长度超过了50米,最越国“中”字形特大贵族墓,在江浙一带,除了印山越王陵,没有比这个更大的墓葬了。因此邱承墩墓是仅次于越王陵级别的贵族墓葬。

邱承墩墓早年虽有盗掘,但出土随葬器物依然达到1098件。出土大量的陶、瓷礼乐器和玉器,不见青铜器。大量仿青铜的原始瓷、硬陶质礼乐器及精美的玉器随葬是普遍流行于春秋时期越国墓葬。

农村修路意外发现越国古墓,挖出文物2千件,解开一个千古谜团

鸿山越国墓出土原始青瓷

解开千古谜题

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乐器的种类有甬钟、鎛(bó)钟、磐、錞于、环首钲、句鑃(diào)、越系圆钟、缶、鼓座等。缶和鼓座是首次发现的越国乐器和乐器部件。

农村修路意外发现越国古墓,挖出文物2千件,解开一个千古谜团

鸿山越国墓青瓷编钟

在文献中的记载,缶既有盛酒或水的器物,又是一种乐器。

《三国志▪吴书》:“促具罂缶数百口澄水。” 《易▪坎》:“尊酒簋二用缶。”

这两处记载可以看出,缶是一种盛液体的器具。盛酒、水的器皿缶,早有出土器物。如春秋战国时期的青铜栾书缶,铭文中有明确记载:“择其吉金以作铸缶以祭我皇祖。”

农村修路意外发现越国古墓,挖出文物2千件,解开一个千古谜团

铜缶

而记载缶是乐器的文献也有不少。

《诗经陈风·宛丘》“坎其击缶”,

《易·离》九三“不鼓缶而歌”

《墨子·三辩》“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渑池会上蔺相如请秦王为赵王击缶。”

但长期以来,人们对乐器“缶”只闻其名,未见其形,且一直认为缶是瓦器。鸿山越墓出土的3件青瓷三足缶使其得以正名。

它们与其他乐器同出土于壁龛中,深腹盆形,内外施青黄色釉,口沿和上腹部饰细蟠虺纹,有两个兽首状宽耳,另两侧有一对称的蜥蜴匍匐在口沿,蜥蜴的两前肢攀在沿上,造型夸张生动。

农村修路意外发现越国古墓,挖出文物2千件,解开一个千古谜团

原始瓷缶

质地为原始瓷或硬陶的乐器显然是仿青铜器,这些“乐器”虽不能演奏、测音,但大致按原器进行仿制,仿真程度非常高,基本保留了下葬时原貌。由此可见当时原始瓷的烧制技术已经非常的高超。

特别是其中一件琉璃盘蛇玲珑球,据专家讲述,这件器物胎体是呈灰色的陶器,烧造温度在500℃左右,而表面附着的一层漂亮的琉璃釉的烧制温度达到了1200℃,显然是通过二次烧制而成。

农村修路意外发现越国古墓,挖出文物2千件,解开一个千古谜团

原始瓷器

越国仿青铜礼器的原始瓷器

春秋中晚期,吴越地区纷乱的政权局面和军事之争,致使大量青铜消耗于武器和农具的制造,造成越国青铜匮乏。但南方诸侯国对中原礼制文化倍加推崇,越国开始用陶瓷代替青铜器礼乐器。

得益于此前一千多年的原始瓷烧制经验,越国烧制的原始瓷技术达到了先秦的顶峰,能烧制出青、绿、黄等不同釉色的原始瓷。烧造技术的成熟为礼器生产获得了拓展空间。

农村修路意外发现越国古墓,挖出文物2千件,解开一个千古谜团

原始青瓷

越国工匠煞费苦心地将青铜器造型、纹饰皆移植到原始瓷器物上,使原始瓷对青铜礼乐器的模仿惟妙惟肖,已经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

从鸿山越国贵族墓出土大量原始瓷器,而不见青铜器,可以看出原始瓷礼器在越国的祭祀及丧葬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原始瓷已经替代青铜器成为越国贵族丧葬的礼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