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川的“後勁”有多大?

新川的“後勁”有多大?

不知不覺,由銳理數據新媒體中心發起的2019年成都“看多”版塊調查已經迎來了第七彈,本期的主角是眾多地產同行翹首期盼的城南大咖——新川。

以規劃起跳、產業帶動、土地引爆三個動作,新川大步流星地崛起,尤其是搭乘了前兩年地產牛市的“順風車”,這裡一度被視為成都新興高端版塊的強力競爭者。從概念誕生起,新川就自帶主角光環和網紅流量,但由於諸多主客觀原因,現實中的新川留給市場的困惑也不少……

即便如此,城南高新、交通樞紐、地鐵+TOD、供地大拿、品牌扎堆……每一項標籤都在提醒市場——新川的“後勁”不容小覷。

1 高新供需雙“大拿”

一邊土地開閘 一邊住宅缺貨

新川是高新區(南區,下同)的土地成交大拿,也是未來住宅供應的主場。

已供宅地超1000畝 新川扛起了供地大旗

銳理君統計發現,2016年至今高新區通過招拍掛共成交了31宗地,其中住宅類用地(含純住宅、住兼商、商兼住,下同)有19宗:大源2宗,中和3宗,其餘14宗皆來自新川片區,佔比達73.7%,總用地面積達到1035畝,可開發體量約166萬方。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銳理數據後臺顯示,近十年新川共成交住宅用地22宗,合計面積約2423畝,年均成交2宗,節奏尚可;近幾年市場不斷“打雞血”,房企拿地積極性高漲,新川也踩準節奏“出貨”,不僅2016至2019年10月就成交了14宗,2017年更是以出貨7宗達到“巔峰”。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儘管前兩年土地供應開閘,“缺貨”依然是新川住宅市場的主題。

供銷比僅0.6 產品結構與價格激變

統計顯示,2019年前十個月,新川商品住宅共成交43萬方,但新增僅有25.9萬方,供銷比跌至0.6,供需失衡;與去年同期相比,供應量也大幅跳水。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從項目來看,北大資源紫境府、中鐵城錦南匯、愛在城南、宸光和悅、中建天府公館、德商御璟天驕是近一年來新川的供貨擔當。

如今,除中建天府公館與北大資源紫境府外,以上項目要麼已清盤(如宸光和悅、中鐵城錦南匯),要麼進入了收官倒計時(如長冶南陽御龍府、德商御璟天驕等)。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近一年新川版塊項目推售情況)

一個客觀現實是,隨著早期低價地庫存的消化逐步探底,新川住宅市場的格局也在悄然改變。

一是產品結構激變,小戶型供應量不斷“縮水”:如下圖所示,統計到的推售項目中,僅三個含100㎡以下小戶型產品且均拿地較早;2019年,130㎡以上產品成交量上漲明顯,戶型套均面積已由去年的115㎡“膨脹”至136㎡。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二是成交價格摸高,2017年新川商品住宅備案均價達到約13343元/㎡,而今年這一數據已更新至約15816元/㎡。“麵粉”的價格在影響“麵包”的價格走勢,近一年成交項目中,2017年拍地後產出的宸光和悅與德商御璟天驕在今年的備案均價分別為18664元/㎡、24892元/㎡,觸摸到了新的價格天花板。

客觀來說,與主城不少版塊相比,新川的住宅供應並不算少,但對於擁有龐大產居人口的區域而言,仍顯“捉襟見肘”,而近兩年出讓地塊少見入市身影,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商品住宅的供需失衡。

2 品牌房企“砸單”

左手激情拿地 右手按兵不動

房企的拿地意願和實際成交地價是衡量版塊價值的重要標尺,新川也被寄予了厚望。

2016年8月9日,融創與北大資源分別以100.6%、127.6%的溢價率將新川兩宗住宅地塊收入囊中,樓面價分別為6700元/㎡、8650元/㎡,一時成為行業熱點話題,但這還只是前奏。

此後兩年,德商、金隅、萬科等品牌房企紛紛拿地新川:最高樓面價13900元/㎡、7宗萬元地塊、包攬高新區樓面價前三,新川土地市場交出了多張“成績單”,也讓整個市場的價值有了更具象的表現。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當然,房企的重金“砸單”並不是簡單的出價拿地,背後大量的配建要求和由此產生的價格預期,影響著下階段片區的地產開發走勢。

在新川已成交的7宗萬元地塊中,有4宗均需配建並無償移交一定體量的租賃住房,最高比例甚至達到41%,隱形成本大幅推高了實際成交樓面價(個別突破2萬)。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2017年至今,新川成交了11宗住宅用地,目前只有萬科的宸光和悅(樓面價8200元/㎡,萬科聯合保利、龍湖、平安共同開發)與德商的御璟天驕(樓面價11200元/㎡)已入市,這與其拿地成本相對較低不無關係。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1 金隅地塊

樓面價12800元/㎡+41%租賃住房移交、樓面價13000元/㎡+19%租賃租房移交——比較“南”的大概就要屬金隅。不過從銳理君的實地走訪來看,這兩宗地的項目都已修至地上六七層左右,售樓部也已基本修建完工,公開亮相應該已經提上日程。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2 中建三局地塊

2018年,中建三局拿下融創香璟臺旁的64.5畝純住宅地塊,成交樓面價13000元/㎡,並需移交20%的租賃住房。目前部分樓棟已冒出了地面,圍擋顯示案名為中建·錦瀾壹號。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3 高投地塊

位於中建三局項目東側的高投地塊也已打圍開建,彼時拿地樓面價為13900元/㎡,這也是高新區最高名義樓面價,同時也需配建移交16%的租賃住房。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3 開發“後勁”有多強?

配套陸續呈現 更多土地候場

欲帶皇冠,必承其重。市場對新川片區的高期許,伴以拿地房企顯慢的開發動作,讓這裡的

關注度高,疑惑也多。

困惑首先來自“新加坡是否撤資”的傳聞,也有網友就此事向高新區管委會諮詢,得到的答案是:不屬實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新川科技園的開發主體是中新(成都)創新科技園開發有限公司,由中新雙方各出資50%組建;從企查查獲得的消息來看,雙方出資比例確實並未有變動。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片區的新項目也在持續引進。在今年9月的“新加坡——四川貿易與投資委員會第二十次會議”上,安世科成都總部項目、SinoVision Technology中國區總部項目、湃爾智芯科技中國區總部項目、黑魔方科技成都總部項目、瑛納威成都總部項目5個項目正式簽署MOU,擬入駐新加坡創新中心。據瞭解,作為“橋頭堡”的新加坡創新中心預計年底將啟動。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雖然很多項目在源源不斷注入,但市場總希望新川的各項目建設節奏能夠再快一點,尤其是面對天府中央商務區、怡心湖、空港新城等帶來的持續分流,如何將壓力快速轉化成動力是

關注的重點。

但這並不意味著新川在成都樓市的“存在感”會減弱。畢竟單從房地產開發角度出發,新川的“後勁”依然很足。

“出身”本就是硬實力

從城市發展格局看,新川符合成都“南拓”大勢,向南啟天府新區,向北又承金融城三期;在金融城、大源開發幾近飽和狀態,中和改造提升難度大的背景下,“白紙作畫”的新川自然有了“平地立城”的潛力和實力。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人-城-產”勾勒強居住屬性

依託新加坡“園中之城”理念,新川創新科技園定位於締造一座創新、生態、人文高度融合的“世界交融之城。在10.34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不僅有高精尖產業作為源動力,也將衍生出強居住屬性。

從最初規劃到當前的推進,新川是“人—城—產”發展模式在成都的縮影——依託公園城市理念,通過生態公園、生活配套搭建進行“造城”,再導入人口聚集人氣,進一步助推城市崛起,並帶動產業興起,從而實現“人—城—境—業”的良性閉環。

很多人不知道,新川的“造城”有了階段性成果。

首先,新川整體規劃的22所學校(2所中學、7所小學、13所幼兒園)進展不錯:去年第四季度,二組團一幼、二幼,四組團一幼、三幼、二小動工,目前三組團一幼已建成,三組團一小與新川一中也基本建成或即將完工。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三組團一幼已建成)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三組團一小主體已完成)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新川一中基本完工,來源新川創新科技園公眾號

其次,集購物、文化、衛生、養老、休閒等多項社區服務功能於一體的8座鄰里中心中,率先動工的4號與8號綜合體已輪廓初顯,未來將是新川重要的生活配套支撐。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8座鄰里中心分佈位置 來源“成都高新”微信公眾號

佔地約865畝的新川之心中央公園西區已對外開放,東區預計明年完工;有序分佈的多個溼地公園也相繼呈現。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已對外開放的新川之心西區,來源新創科技園官網)

TOD+地鐵6號線 搭起了全新跳板

新川的軌交紅利逐步進入兌現期。最新消息顯示,穿過新川腹地的地鐵6號線“洞通”,預計2020年底全線試運營。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新川立體交通網絡 來源:新川科技園官網)

新川也搭上了最早一班的TOD“順風車”。今年3月,位於中和與新川交界地帶的陸肖站TOD已正式動工;作為成都首個動工的示範項目,不僅對“後來者”有昭示和參考價值,更重要的是它的呈現有了時刻表,新川也將成為最早享受成都TOD紅利的版塊之一。在新川版塊核心區域,規劃的新川科技園南站TOD也在“路上”。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圖片來源見水印)

TOD或是新川下階段提速的引擎。通過“軌道+公交+慢行”一體化交通體系,能夠切實改變提升片區的交通通勤能力;產業(辦公、商務)功能加消費場景的打造和構建,又能豐富城市配套、優化城市功能、聚集商氣人氣。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上千畝土地候場 新川要走“精而優”路線

身處高新區的新川,土儲是最大的優勢,也是未來開發空間持續擴容的重武器。

1

過去三年裡,新川包攬了高新區7成的出讓土地,近半數還未入市。

2

根據銳理君多方獲得的消息,2019年高新區擬入市地塊計劃中,新川6宗約300餘畝二類住宅用地赫然在列。

3

此外,有信息顯示,新川還有千畝左右的涉宅用地“待字閨中”,未來的貨源依然有補充。

需要注意的是,新川自身也在進行調整,以期更精準地適配市場需求,如在保持總用地結構不變的前提下,通過調整容積率、增加商業自持、單宗地塊規模分級(即分為大中小不同等級,以匹配不同開發房企需求)等方式,打造“精而優”的項目。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寫在後面

銳理君開展此次系列報道以來,明顯感受到了市場對新川的高關注和高期望,不少地產同行也提出了很多中肯的建議和意見。

或許對新川而言,現在最缺和最不缺的都是時間,如何把時間迅速換成開發空間是一道迫切需要解決的難題。由於文章篇幅有限,銳理君也只能從地產的角度呈現新川微小的切面,更多信息,歡迎地產同行通過微信後臺或銳理各大社群與我們持續溝通交流~~

新川的“后劲”有多大?

加群 | 關注銳理數據官方微信,後臺回覆“加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