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學教父”陳安之是如何被封神的

在成為大師之前,陳安之是一個販賣成功的創業者。

近日,消費者日報《陳安之詐騙的末日:118萬的成功學培訓,幾乎令我家破人亡》一文,用牛芳芳和秦雪的例子,為大眾揭開了陳安之的騙局一角。

牛芳芳(化名)和秦雪(化名)均是被陳安之畫的成功大餅迷花了眼。牛芳芳為了成為“陳大師”的終極弟子,把家裡的幾百頭牛羊變賣,才湊齊108萬。

“成功學教父”陳安之是如何被封神的

圖源|消費者日報

但陳安之的成功學理論本身沒有任何指導性作用,除了給人一種振奮感,起到精神按摩的作用外,並沒有實質解決問題、達到暴富的辦法。一年後才發現講座本質的牛芳芳,不得不正視自己家徒四壁的現實。

與此同時,和她幾乎是同期生的秦雪也發現這個講座貌似並不能讓她真正的“成功”。信念崩塌,周遭也因自己的執拗被弄的一團糟,秦雪崩潰了。

崩潰的兩人一同去了黃浦江,在牛芳芳和秦雪望著黃浦江的時候,除了自己,沒人知道她們此時心裡的想法,可能悔恨自己走投無路時才發覺被騙,或是思念還未被“成功”迷花眼時,貧窮卻也平靜的生活。

最終,孩子作為人間的最後一根紐帶,扯回兩個女子的最後一絲理智。

而造成這種局面的正是著名的“成功學教父”陳安之。

“成功學教父”陳安之是如何被封神的

一人高呼,萬人追捧圖源|網絡

陳安之的封神之路

在成為大師之前,陳安之是一個販賣成功的創業者。

據陳安之自己說:“12歲隨親戚到美國讀書,開始邊工作邊讀書。從17歲到21歲之間,我做過餐廳服務生、賣過淨水器、汽車、皮膚保養品、電話卡、超級市場折價券、巧克力批發、郵購等18項工作,到21歲時,銀行存款簿的金額竟然是$0,絲毫沒有一點點進展。”

就這樣,一無所獲的陳安之碰到了安東尼·羅賓,這位國際上繼卡耐基之後的第三代潛能大師、世界成功導師、世界潛能激勵大師,成為了陳安之口中的導師,並且任職於安東尼的公司。

網上也有消息稱,安東尼·羅賓並沒有收他做弟子,陳安之只是參加了一次培訓,安東尼·羅賓的公司也並沒有他所言在機構的任職記錄。

但不論事實真相如何,在美國學得“成功學”真傳的陳安之回國了。他把第一站放在了離家鄉福州最近的寶島臺灣。發現自己的一身長處在成功學市場還未開花的臺灣就是亟待開發的寶藏。

藉著“導師”的名義,陳安之獲得了回到國內的第一桶金——和出版了他“導師”著作的出版社合作宣講。後來自己出書演講集資,奈何陳安之雖有三寸不爛之舌,但本質是龐氏騙局的集資還是被投資人發現了,集資失敗,欠了錢的陳安之狼狽的逃離了臺灣,選擇向內陸轉戰。

臺灣的遭遇並不能挫敗從十二歲就工讀的陳安之,越挫越勇的他遇到了自己的貴人。

從網上搜集的資料顯示,貴人王陽原本是一個保健品經銷商,主要銷售太太口服液和排毒養顏膠囊。後來創業失敗,在“偶然”中聽到了陳安之的課。

所謂的偶然也並不偶然,甚至有些聒噪。在陳安之用他的三寸不爛之舌創出了一片小小天地後,他的弟子劉一秒負責對外推銷陳安之的成功學課程。

“成功學教父”陳安之是如何被封神的

每天一個電話,課程開始前一天變為晚上6點開始,每小時一個電話——這種行為在劉一秒看來,是在助人為樂,幫助他人不要錯過成功的機會。在如此高頻率的攻勢下,王陽終於招架不住,聽了陳安之的課。

王陽聽完課程之後,一時驚為天人,當王陽表示幫陳安之在大陸推廣時,雙方一拍即合。當時身無分文的王陽找同學借了10萬元,在2001年時成立了“夢工廠”公司,這家公司的主要項目就是包裝陳安之。

聽陳安之的課程的除了上文中提到的牛芳芳等受教育程度不高,但又渴望成功的人,還有中小企業家們,他們才是陳安之擁躉的主力軍。

從另一個角度可以說,陳安之的課程是最早搞知識付費的那批人。

在九十年代的中國,市場經濟發育的過程中,國家教育層面未能及時推進“專業的商業教育”,而市場上卻有著龐大的“商業經營規律”學習需求,因此成功學言論以“商業規律”之名成了國人商業進修的“精神食糧”。

成功學言論因其外在情緒豐沛、擅長調動情緒且內在邏輯隱秘的特徵,普通大眾很難去分辨其言論是否客觀、邏輯是否有誤。

是人就會產生情緒和慾望,當遇到與潛意識的情感需要相吻合的言論時,就會引發我們的共鳴和認同。

成功學導師通常會充分利用受眾情緒,以“話術”喚起共鳴、達到同頻和信任,並由此推動我們產生與他們相似的是非觀或價值觀。

加之每堂講座上被特意安排的觀眾席位,新學員會被安插在老學員當中,被他們的氣氛鼓動,形成“羊群效應”。多重心理效應和暗示,陳安之的成功理論受到追捧也就水到渠成了。

陳安之的收割大法

互聯網崛起後,作為“營銷大神”的陳安之跟隨潮流,建立起病毒式的微信大軍。

在拓展自己的客戶時,打完招呼開門見山地問對方的職業和所在地,以及是否買過自己的課程。在對方回答後,詢問是否對現狀滿意,進而開始「對症下藥」販賣所謂的成功學秘籍。秒發大段毒雞湯,發幾段授課視頻,陳安之順利將對方的訴求變成自己的需要,接著要求對方轉錢。

這種騙錢手段和傳銷的套路不謀而合。

陳安之索要的拜師費,類似於傳銷組織的入門費,即交納費用取得加入資格。從網上受騙者公開的截圖來看,數額根據具體情況有所變化。少則上百,多則近萬。但少交的,後續會以其他理由再次索要。

這種和傳銷幾乎相同手法的惡毒性在於,即使榨乾受騙者的錢,其也會想方設法讓受騙者向親戚朋友借錢甚至騙錢。受騙者很可能賠上全部身家還要揹債。

“成功學教父”陳安之是如何被封神的

陳安之塑造精神領袖的例子,常常伴隨著謊言。除了謊稱自己身價不菲,他還時常在教學視頻中吹噓自己的人脈,例如“和黃曉明是好朋友”,展示和明星、企業家甚至奧巴馬的合照,雖然P圖手法拙劣,但並不影響部分人對他的忠誠。

陳安之除了因這次的報道被廣泛關注外,上一次是在7 月初,其發幣的消息在微博上瘋傳。

今年4月底,陳安之開始參加幣圈活動,從此踏上幣圈站臺斂財的道路。當日,除中國成功學第一人陳安之外,一同參會的還有泰國素博巴莫親王和潘金芳女士。

“成功學教父”陳安之是如何被封神的

素博·巴莫親王是泰國王室成員,和首個全球化粉絲經濟區塊鏈項目Fanstime有著密切的關係。而潘金芳女士,有各種頭銜:世界市民中心中國區宣傳主任、聯合國亞太和平基金理事長潘金芳、廣西紅水河文化藝術促進會/廣西潘氏文化研究會常務副會長潘育君宗長陪同潘基文宗長的代表俞安寧女士(潘金芳),但據相關報道,這些名頭絕大部分是虛假的。

“上過央視的中國成功學專家進入幣圈”這種名頭足以引起注意,有不少人驚歎,幣圈韭菜割不完嗎,怎麼連騙子也進去圈錢啦?

陳安之,熊市進入後瘋狂站臺的推銷大師,從中國成功學第一人成功變身為比特幣財神。

可能有人會疑惑,成功學講座辦的並不差,陳安之為什麼還要向幣圈進擊?

相對於以往沒有互聯網時,學習資源相對閉塞的上一代,在互聯網鋪天蓋地的信息薰陶下長大的90 後,逐漸成為社會消費的主力軍,其成長環境導致他們並不容易被陳安之雞湯傳銷騙倒。

投身幣圈、換種方式掙錢,是陳安之不得不做的選擇。

陳安之真的是億萬富翁嗎?

講座開了不知幾何,收割了數不清的投機者,陳安之現在到底掙了多少錢?

根據陳安之以往的套路,陳安之的賺錢方式,主要是靠出書、演講、收取培訓費、或是讓他人投資他的某種產品賺錢。

有未經證實的網絡信息顯示,“陳安之30歲前就月收入千萬,買房買車的錢超過1億五千萬”,而陳安之本人在授課時稱個人資產達10億元。

當然不排除他為了打造“成功”人設而虛報身家——他的一位“弟子”在2018年表示:“他個人資產應該也就只有1億多一點,其中5000萬買了房和車什麼的,捐款10萬災區。現在應該最多還有1億。因為他現在的工作室基本已經開始虧欠,網絡等也基本不賺什麼錢了,所以他現在的資產應該不會多於1億吧!”

但很多媒體認為,陳安之沒有過分誇大其詞。他成名後每小時演講費用高達1 萬美元,現在早已家財萬貫。除了坐擁數量豪車,還有爆料稱陳安之住的地方是“一座城堡”。

此外,陳安之在成名後,抓緊時間著書立說,在講座上曾稱自己著有12 本暢銷書、作品視聽出版物,曾連續三年榮登臺灣連鎖書店排行榜冠軍。其中,《21世紀超級成功學》和《自己就是一座寶藏》被奉為當今成功學方法論的典範。

《人民日報》海外版於2000年8月報道稱,號稱心靈潛能大師的陳安之,兩年前曾經以一本超級成功學,在臺灣市場拿下暢銷書第一名。不過一群債權人代表指控陳安之非法吸金,惡性倒閉。

他還有個稱號——頂尖的行銷大師。公開信息顯示,他在內地的首張VCD《超速行銷》,在未上市前就被全國各地聞風而動的學員訂購出售了20 萬套。而他出版的《陳安之推銷法則》、《陳安之創業法則》、《陳安之領導法則》和《陳安之人才法則》等VCD,也成為自己對外兜售的教學素材。

可以說,周邊的購買力也是陳安之擁有“上億家產”的一項重要指標。

“成功學教父”陳安之是如何被封神的

陳安之一直活在質疑聲中,但他的成功學營銷卻從不缺市場。究其原因,除了他那舌燦蓮花的口才,還有成功學的本質擊中了部分人的心。

他恰好抓住了不甘於現狀又懶得努力的人的弱點,把他們想要走捷徑的心思放大,不斷用精神鴉片進行麻醉,調動情緒,最終調動他們的錢包。

2005年,陳安之風頭正盛,被央視《對話》節目邀請,巧合的是當時正在飛速發展的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也在那期節目上,陳安之‘指導’這位年輕的創始人:“要懂得謙虛”。而馬雲從另一個維度回應了這位‘成功學家’的質疑,“我不知道該怎麼定義成功,但我知道怎麼定義失敗,那就是放棄。”

“成功學教父”陳安之是如何被封神的

事實上,每個成功的人都有不同的成功方式,唯一的共同點是,通往成功的路還需要自己一步一個腳印,慢慢的踩出來。而成功的定義也不僅像陳安之所謂的“身家上億”這樣狹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