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施美名無人不知,鄭旦與她並稱“浣溪雙姝”,卻為何默默無聞?

沉魚落雁,閉月羞花,中國古代四大美人,其中西施居首。

西施本名施夷光 ,是春秋時期的美人,後世被人尊稱“西子”,比較著名的那句詩很多人應該都知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西施美名無人不知,鄭旦與她並稱“浣溪雙姝”,卻為何默默無聞?

而鄭旦也是那個時期的傳奇女子,兩人年少相識,而且住得不遠。

後來,越國對戰吳國失利,越王勾踐採納文種所獻“伐吳九術"之四的美人計,行妲己之事,企圖亂吳王夫差心智,使其沉迷酒色。

而鄭旦和西施正是越國進貢的美女之中非常出色的兩個,她倆進宮前受過嚴格的訓練,無論是禮儀、歌舞,還是察言觀色都十分精通,深受夫差喜愛。

史書記載,吳王夫差見西施鄭旦大悅,收西施於姑蘇臺,收鄭旦於吳宮。

西施美名無人不知,鄭旦與她並稱“浣溪雙姝”,卻為何默默無聞?

西施之美,世人皆知,而鄭旦也絲毫不遜色於她,兩人並稱“浣紗雙姝”,甚至比西施還要完美,傳說西施腳大,平時都要穿很長的裙子來掩蓋,不過卻也別有一番風味。

但是,為何同樣美麗的兩個人,後來命運和評價卻大大不同,西施芳名流傳千古,而鄭旦卻默默無聞。

成為傳奇人物不單需要與眾不同的才華和相貌,更是與這個人物在某些重要的歷史時刻或者膾炙人口的奇妙故事裡所扮演的角色和地位尤為相關。

西施的存在可謂是對吳國後來的戰敗起了很大作用,因為夫差一直沉迷在溫柔鄉,從而變得不那麼勵精圖治了,對勾踐的防備也懈怠了,當然這與勾踐的臥薪嚐膽有很大關係,但是枕邊風的分量不容忽視。

鄭旦死得比較早,在吳國還未被越國徹底翻盤時候就去世了,所以她在兩國爭雄的整盤棋局中彰顯的作用並不明顯,因為活到最後的人才能成為傳奇。

西施美名無人不知,鄭旦與她並稱“浣溪雙姝”,卻為何默默無聞?

有人說鄭旦雖然與西施同樣美麗,但是因為性情問題,可能西施偏柔弱,而鄭旦剛烈直爽,所以夫差更喜歡西施多一點。所以鄭旦妒忌了,史官稱,鄭旦之死,乃“妒西施之寵”。

當然,這個不一定完全是事實,不過不開心倒是真的,因為還有史書這樣記錄鄭旦:“鬱郁不得志,經年而死,夫差哀之,葬於黃茅山”。

不過,也有記載說鄭旦和西施的感情非常好,西施曾經因為腳大而自卑,鄭旦就教她穿長裙,西施說自己臉小,鄭旦就讓她去照湖面,湖裡的小魚因為驚豔西施的美貌,從而忘記遊動,沉下湖底,這樣就徹底增強了西施的自信,同事也有了“沉魚”的傳說。

西施美名無人不知,鄭旦與她並稱“浣溪雙姝”,卻為何默默無聞?

更有傳說說她是“為夫差而亡”。鄭旦久居吳宮,日夜的相對讓她對夫差動了真情。有一次,夫差為捉拿刺客,做出了假死之計,但是痴情的鄭旦不知內情,竟然隨著吳王的“假死”而自刎而殉情了。

而西施令人津津樂道的還有她與范蠡的愛情故事。

相傳西施是一直愛著范蠡的,也是為了他才甘願進宮侍奉夫差。

塵埃落定後,范蠡毅然離開越國,帶著西施泛舟江湖。據《越絕書》記載:“吳亡後,西施復歸范蠡,同泛五湖四而去。”

西施美名無人不知,鄭旦與她並稱“浣溪雙姝”,卻為何默默無聞?

而偏偏鄭旦,卻沒有這樣的美好故事,隨著時間流逝,知道她的美名的人就越來越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