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孫子兵法·謀攻》中的知勝五法,分析苻堅淝水之戰的失敗原因

苻堅是兩晉十六國時期難得的雄主,對內誅殺暴君,平定叛亂;對外開疆拓土:東取前燕,西收涼土,北納代國,收復被割據已久的北方大地,建立一統北國的前秦政權!

從《孫子兵法·謀攻》中的知勝五法,分析苻堅淝水之戰的失敗原因

前秦宣昭皇帝苻堅

但是,苻堅的雄心壯志也讓他葬送了辛苦打拼來的前秦江山。公元383年,苻堅攻打東晉,在淝水遭到晉軍慘痛打擊,兵敗如山倒,史稱“淝水之戰”。此役後,前秦國力大衰,苻堅大勢已去,沒過多久苻堅就兵敗被擒,為曾經的部下姚萇所害。

從《孫子兵法·謀攻》中的知勝五法,分析苻堅淝水之戰的失敗原因

作為曾經的北國雄主,苻堅是犯了哪些致命的錯誤,導致他在淝水之戰中輸的如此慘痛?

有人說是苻堅的輕敵大意;也有人說是他的仁慈;還有人說是戰術失利所致。

上述理由也只能作為苻堅失敗的藉口,而真正導致此役失敗的原因就在前秦丞相王猛的一番話中:

猛曰:“晉雖僻陋吳、越,乃正朔相承。親仁善鄰,國之寶也。臣沒之後,願不以晉為圖。鮮卑、羌虜,我之仇也,終為人患,宜漸除之,以便社稷。”(選自《晉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苻堅》)

從王猛此言來看,透露了兩點不能伐晉的理由:1、東晉乃正朔相承,和四鄰友好相處,國內也上下安和;2、前秦仍有內患,慕容垂、姚萇這些豪傑都在虎視眈眈,等待合適的復仇時機。

從《孫子兵法·謀攻》中的知勝五法,分析苻堅淝水之戰的失敗原因

前秦丞相王猛

王猛可謂料事如神,分析的如此透徹,一語點中苻堅攻打東晉必敗的原因:前秦內有憂患,人心不齊;東晉則是上下一心,凝聚力強大。

其實王猛的分析不無道理,在《孫子兵法·謀攻》中提出過五點知勝的方法:

故知勝有五:知可以戰與不可以戰者勝;識眾寡之用者勝;上下同欲者勝;以虞待不虞者勝;將能而君不御者勝。此五者,知勝之道也。”

其中“上下同欲者勝”就是王猛所表達的意思,也是苻堅的敗因所在。遺憾的是,苻堅把這忠言當成耳旁風,最終導致兵敗國破的局面。

從《孫子兵法·謀攻》中的知勝五法,分析苻堅淝水之戰的失敗原因

《孫子兵法》

王猛死後,苻堅執意發動攻晉之戰。在做決定前,苻堅在朝堂上做了一個調查,想聽聽朝臣的意見。但是,苻堅不曾想到,此言一出,當即遭到了前秦一眾大臣的反對。

以左僕射權冀、尚書原紹、太子左衛率石越為首的朝廷重臣;以徵南將軍苻融為首的宗室;以太子苻宏、寵子中山公苻詵(shen)為首的子嗣都持反對態度。

反對的理由都基本相同:其一,晉道雖微,未聞喪德,君臣和睦,上下同心。謝安、桓衝,江表偉才,可謂晉有人焉;其二,秦軍數戰,兵疲將倦,有殫(dan)敵之意;其三,鮮卑、羌、羯攢(cuan)聚如林,慕容垂、姚萇等人有異心,不得不防。

苻堅尚未出師就遭到群臣反對,可見討伐東晉之戰必是無法達到“君臣同欲”狀態。更何況,前秦內部還有一大“隱患”尚未得到苻堅的重視。

從《孫子兵法·謀攻》中的知勝五法,分析苻堅淝水之戰的失敗原因

後燕國主慕容垂、後秦國主姚萇

當肱骨之臣,骨肉至親再三反對時,唯有慕容垂、姚萇等舊敵在唆使苻堅伐晉。

慕容垂是前燕國的重臣,王猛稱他為“蛟龍猛獸,非可馴之物”。苻堅不以為然,以慕容垂為當時英豪,可以助自己建立不朽之功為由,拒絕了王猛諫言,重用慕容垂。

慕容垂也深知王猛對他不懷好意,所以在前秦一向小心謹慎。直到前燕國滅,慕容垂才開始燃起光復燕國的“異志”。

及堅擒暐,垂隨堅入鄴,收集諸子,對之悲慟,見其故吏,有不悅之色。前郎中令高弼私於垂曰:“.....收納舊臣之胄,以成為山之功,奈何以一怒捐之?竊為大王不取。”垂深納之。(選自《晉書·卷一百二十三·載記第二十三·慕容垂》)

所以,慕容垂在苻堅南下伐晉的事上,大肆吹捧,鼓勵苻堅發兵其實是為自己著想,並非和苻堅站在同一戰線。苻堅卻不明就理,對慕容垂產生巨大的信任,甚至把慕容垂視為和自己定天下的唯一人選。

此外,前秦還分佈著以慕容暐為首的前燕勢力、以拓跋氏為首的鮮卑勢力、以姚萇為首的羌族勢力等,都對前秦內部構成了巨大威脅。但苻堅仍未意識到此事的嚴重性,依然堅持發兵伐晉,結果可想而知。

堅下書悉發諸州公私馬,人十丁遣一兵.......良家子年二十已下......皆拜羽林郎........堅髮長安,戎卒六十餘萬,騎二十七萬....堅至項城,涼州之兵始達咸陽.....東西萬里,水陸齊進。(選自《晉書·卷一百十四·載記第十四·苻堅》)

從《孫子兵法·謀攻》中的知勝五法,分析苻堅淝水之戰的失敗原因

淝水之戰(圖片源於網絡)

苻堅不顧群臣反對,失去中堅力量;不顧民怨,強徵士卒,勞民傷財;不顧舊敵二心,任其韜光養晦。僅憑這三條,苻堅就無法達到東晉那樣“上下同欲”的狀態。最終,才導致苻堅兵敗淝水的結局。

同時,這也印證了《孫子兵法·謀攻》

中“知勝五法”的重要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