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诗最注重的是什么?最忌讳什么?

wlaiwangling


问题:写诗最注重的是什么?最忌讳什么?


前言

新诗不懂,老街说一下旧体诗。关于诗要注意什么,总会有不同的意见。

老街从现代人作诗的现象来看,说几点自己的认识 。

一、格律诗

格律诗要特别注意的首先是出律的问题。

不懂格律规则的人,几乎是做不出格律诗的,恰巧符合格律这种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机率非常非常低。

所以,不清楚格律的话,不要在题目中标识为五律、七律、排律。绝句中有古绝句和律绝句,四句的诗未必是格律诗,所以说是“绝句”尚可。

除此以外,还要注意这几个方面:

1、句式结构避免单调

尽量避免句式无变化,特别是中间二联,例如颔联是二一二,颈联可以二二一。

2.仄收无变化

白脚除了避免撞韵,还要注意上、去、入的变化, 例如王维的这首《从岐王夜宴卫家山池应教》 :

座客香貂满,宫娃绮幔张。涧花轻粉色,山月少灯光。积翠纱窗暗,飞泉绣户凉。还将歌舞出,归路莫愁长。

注意仄收的四个字:满,上声。色,入声。暗,去声。出,入声。

3、重字

格律诗的重韵是绝对不允许的,但是有意识的重字是允许的,如《黄鹤楼》、《登金陵凤凰台》。

4、重意

如李白的《赠孟浩然》就被人批评: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其中的“红颜弃轩冕”与“迷花不事君”意义重复。

5、合掌

合掌是另一种特殊的意义重复,专门指上下联的意义重复。

宋之问《初到黄梅》诗:“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纪昀《瀛奎律髓刊误》评论说:“途中、马上、暮春、寒食,未免合掌。”道理仍然和上面一样:每一个字都要讲究效率。

二、填词不按照词谱

唐宋人填词,大多是依曲填词,也有和周杰伦一样同时作词作曲。后来的人呢依照词谱填词。

千万不要误解字数对了就是填词。

三、押韵

古体诗有三句一押韵的,例如岑参《走马川行奉送出师西征 》。也有句句押韵的曹丕《燕歌行》。

  • 一般的诗在双数句结尾是必须押韵的。

  • 不换韵的诗,不可平韵、仄韵混押。

  • 换韵的诗也同样有规矩。

  • 新韵与古韵不要混用。

另外格律诗还要注意避免

  • 重韵(填词词谱中的叠韵允许):例如杜甫饮中八仙歌两个“船”。

  • 撞韵:白脚与韵脚同韵母。

  • 凑韵:为了押韵勉强凑合填上一个字,包括不协调的倒韵。

  • 哑韵:不响亮

  • 同义韵:例如花、葩;忧、愁,不要在一首诗中使用。

  • 同音韵:避免连续使用。

三、沈约 四声八病

关于八病最清楚的论述,出自空海和尚的《文镜秘府论》。

南北朝的永明体诗人有四声八病之说,这种理论未必都被唐人认可,不过平头和上尾还是严格避免的,这是后来格律诗的最基础规则。

1、平头

平头诗者,五言诗第一字不得与第六字同声,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同声者,不得同平上去入四声,犯者名为犯平头。平头诗曰:“芳时淑气清,提壶台上倾。”(如此之类,是其病也。)又诗曰:“山方翻类矩,波圆更若规,树表看猿挂,林侧望熊驰。”又诗曰:“朝云晦初景,丹池晚飞雪,飘枝聚还散,吹杨凝且灭。”《文镜秘府论》

关键是五言诗中,前两句的“第二字不得与第七字同声”,五律中的前两句,第二字永远和第七字是不同的。例如: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上尾

上尾诗者,五言诗中第五字不得与第十字同声。 名為上尾。詩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或云:如陸機詩曰:“衰草蔓長河,寒木入雲煙。”(“河”與“煙”平聲。)此上尾,齊、梁已前,時有犯者。齊、梁已來,無有犯者。此為巨病。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唯連韻者,非病也。如“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是也。(下句有雲“鬱鬱園中柳”也。)《文镜秘府论》

理解平头后,就不难理解上尾。

近体诗四联除了首句用韵的诗体外,上句是仄收,下句是平收。齐梁以后的古体诗也多是如此,上句是平收的话,下句是仄收,不懂这个道理的文人会被瞧不起,“若犯者,文人以為未涉文途者也”。

八病的中平头和上尾,是格律诗必须遵守的规则,其他六病,就没有那么严格了,甚至唐朝人也有不以为然的情况,格律诗也没有完全遵守。

不过上面说的“2.仄收无变化”,也在八病中有提及,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文镜秘府论》看一看。

四、白居易的五忌

白居易有 《金针诗格 》传世,不过今天的版本或有后人改动,亦有后人伪作之说,不过一般认为至少是晚唐时的作品,姑且不论。

诗有五忌 一曰忌格懦。二曰忌字俗。三曰忌才浮。四曰忌理短。五曰忌意杂。格弱则诗不 老,字俗则诗不清,才浮则诗不雅,理短则诗不深,意杂则诗不纯。《金针诗格 》

忌格懦,格律中的格就是意,这也是《文镜秘府论 》中记载唐朝人的说法。格高可以理解为精神境界高,格弱,反过来理解即可。

忌字俗,可以参看刘禹锡不用糕字的故事,刘禹锡虽有过之,但是意思相同。

忌才浮,用字用词要文雅,不要太显摆,避免暴发户心里,恨不能把兜里的货统统掏出来。

忌意杂,主题要鲜明,一首诗可以多重语境、多重理解,但不能表达起来杂乱无章、南辕北辙。

结束语

古人关于诗病有很多表诉,大多是提高诗的品质方面的建议。

对于很多学诗的人来说,一开始先把五七律规则搞清楚,然后在创作的过程中慢慢去体会。创作中的问题,其实古人都研究过,也都有方法。但是不作诗的人很难理解其中的妙处。

好比很多人对四声八病的理论嗤之以鼻,其实真正研究一下才知道,没有四声八病根本就没有后来的格律诗。后人是对八病进行了取舍以后,才逐步完善了格律诗的规则。

@老街味道


老街味道


的确对诗一窍不通,也根本不懂什么五言七律。但我喜欢读诗,听诗,每逢电视上有诗朗诵,我都不轻易放过机会。从听和读中,我感觉,诗最重要的是意境,是气势,是力度,最忌讳的是教条主义,是无病呻吟,是华众取宠。从这两种感觉中,让我从小到大,从大到老都坚定不移,亳不动摇的认为,只有毛主席的诗才是这样的诗,才是古今中外的诗人都无法比拟,稍逊风骚的诗。我在这里随便再重复几首,便可震撼人心,鼓舞斗志。他的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滂薄走泥丸。金沙水泊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眠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一次被迫的逃遁的甚至有点狼狈的跑路,在主席的诗中展现的是那样的从容不迫,那样的胜利在握。万水千山,难吗,但在英雄的红军战士面前都象走泥丸,都是只等闲。大渡桥寒,金沙水暖,雪山草地,都变成了勇土们欣喜不已的风景线,都挡不住三军会师的步代和万众欢呼的笑颜。这是何等的境界呀,真的是当惊世界舒。他的七律回韶山。别梦依稀咒逝川,故园三十二年前,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举鞭。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这本是诗人自个回故乡的一首诗,但作为开国领袖的毛主席以其胸怀祖国,放眼世界的大视野大手笔,写出了旧社会亿万农民与剥削阶级的奋勇抗争,写出了新社会亿万人民战天斗地的奋斗和实践,更写出了人民的力量是排山倒海的,是可以让高山低头,让河水让路的。特别是最后两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把人民的意志力量写得是何等的壮观。真的是气势恢宏,惊天动地。类似的诗句还有很多。比如,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卅尽舜尧。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度仍从容。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多看多学多思毛主席的诗,就会理解诗最重要的是什么,最忌讳的是什么。写诗的人和读诗的人都会把诗和人民,诗和时代,诗和远方,紧密的联系起来,挥洒开去。


流广深


翻看了一下其他答者的回答,这里便不重复赘述,只说一下不同看法。

写诗是一种心境,有感而发

自古及今,文人墨客吟诗作词时,或借物抒情,或托物言志。而他们的诗词或飘逸洒脱,或豪放不羁,或婉约动人,或悲唱哀歌!他们或借物言志,或喻景抒情,品格不同,境界不同。

李白曾轻狂高歌「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又对酒长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其行狂放,其性洒脱。

南唐亡国后,李煜被俘入宋。当他回首故国「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他问天、问人、问己,得到的却是「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其心忧愁,其命微薄。

虽说他们的诗词风格迥异,思想情感不同,但唯一一点相同的是,皆是有感而发。

纵观诗词文化历史,你会发现,能够流传下来被世人所传颂的诗词,无一不是感情充沛,有感而发,经得起推敲。反观那些粗制滥造,无病呻吟的诗词,都不会被人记住!

所以,其他答者回答的诗词格律韵味是写诗时重要的一点,而有感而发,经得起推敲更为重要,切忌无病呻吟!

欢迎大家在下方评论留言,一起讨论、学习~~~


墨书微阅


《听听诗说》

诗不准散文非插号

生怕影响她的形象

诗句干净杜绝口水

诗清高目中无人

诗胆大敢争天下第一

诗有挠痒痒的绝活

弄得你五体投地

诗都会发光 夜幕下

随时升起一颗小太阳

诗有不翼而飞的夲事

诗会养生长生不老

我爱诗 与命持平

诗里驻着我的魂



根言木语


写诗最注重的是什么?最忌讳什么?

这个问题很宽泛。写什么诗呢?

现代诗

写现代诗的话没有那么多规则,注重的就是感情的表达,在抒情的基础上,注意内在的节奏感和一定的韵脚就可以了。忌讳?除了不押韵,就没有什么忌讳。现代诗的特色就是自由浪漫,在文字结构和感情表达上几乎是完全随意的。

唯有一点,不押韵,就不是诗了。所以最忌讳不押韵,即使乱韵,仄声韵,邻韵,只要是诗,总归这一点是逃不开的。否则就不是诗了。

古体诗

古体诗是古诗中不遵守平仄格律的诗。因为不用遵守平仄格律,所以类似于文言文版的现代诗,也是以意境为主,保证押韵即可,没有其他限制。

所以,古体诗最注重的是古意。就是那种古朴、质朴的意境构成,这需要在字词上向古时候用字靠拢,但也并不是懂得古词就行了,需要了解如何用这些古词,搭建一个完美的古香古色的意境,而不是字词堆砌,一片浮华却空洞无物。

而古体诗最忌讳的就是和最注重的相反,切忌用词油滑,现代。这是对古风的整体性最大的破坏,也不是不能用新词,而是要注意整体意境是否合适。

总的来说,古体诗重在意境构造。

近体诗(格律诗)

既然是创作遵守平仄格律的格律诗,那么肯定首要的是要合律了。出律的话就是古体诗了,根本不在格律诗范畴之类,不必讨论了。所以近体诗最要注意的就是各种诗体的格式。

格律诗分为绝句、律诗、排律三种,对应的是四句、八句和十句以上的格式。三种格式共同遵守的是平仄交替、相对、相粘、押平声韵、一韵到底这些格律规则。而律诗还要求中二联对仗,排律则是除了首尾联之外其他的联都需要对仗。

所以格律诗最需要注重的诗合律,而最忌讳的是“诗病”,因为“诗病”有些会导致出律,另外还有一些是在格律范畴之类的,比如“撞韵”、“平头”之类的,这些诗病的发生不会导致格律诗出律,但是会影响诗的吟诵或者诗意的表达。

这都是我们需要注意的,至于具体哪些“诗病”以及格律诗的详细规则,都有其他文章详细分析,就不在这里重复了。

总的来说,中国的诗歌就是这三大类。我们在创作不同诗体的时候要注意和忌讳的东西也是随着诗体的不同而不同。

我们必须首先要明白自己想学习、创作的是什么诗,再谈其他的。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梧桐树边羽


诗歌能陶冶人们的情操,使人赏心悦目心胸开阔,写诗最注重的是诗的内容,意境,思想以及精彩的文笔。

像古诗还要符合格律,像押韵,平仄韵律,对仗工整等,有点难度。

然而不论古诗还是现代诗,最忌讳的是用标题党吸引人,有些用带有淫秽的色彩来吸引人,或者用其他的标题来吸引人,不过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好诗传扬千年,不好的诗只是瞟了一眼。

其实诗的内容要针对主题,像古代的诗有《静夜思》《枫桥夜泊》《登鹳雀楼》等等,题目都很朴素实在,诗却能流传千年,像现代诗《再别康桥》《偶然》,还有许许多多诗人的诗题目相符内容,值得后人传颂。

现代有些人用标题党博眼球,这样的诗是不能永世流传的。


缘善HYR1


谈到诗,我们都不会陌生,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的历史在我们国家可谓是渊远流长。

说到诗人,我们自然会想到李白、杜甫、白居易。其实,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就是一位出色的诗人,他的诗气势豪迈,读了以后,真有一种激人奋进的感觉。现在,汪国真的诗又大受青睐,创下了新体诗发行量的最高记录,他的诗不仅有朦胧的意味,同时,还孕育着很深哲理。

如果说一篇普通的文章是文字的集合,那么散文就应该是文字的浓缩,而诗歌则应该是文字的高度浓缩。一首诗歌,受其篇幅所限,不可能象普通文章那样发表长篇大论,只能依靠较小的篇幅,来陈述一个完整的事件,如何实现这些,这就需要作者把文字浓缩,用最少的字,去包容最大的内涵,而文字的浓缩程度,我们通常把它称作“诗髓”。一首诗歌如果没有诗髓,就会显得平淡、乏味、没有看头。例如汪国真在他的诗《叠不起的心绪》中有这么两句,“……这一夜整个都是你,叠起来又展开的是你的字迹,展开而叠不起的是我的心绪”。短短几句话,却把接到信后那种兴奋与激动的心态描述的淋漓尽致,这就是诗的特殊表现方式。另外,诗歌不能写的太直露,如果写的太直露,读者就没有回想的余地,也就失去了品诗的美感,这也是诗歌的另一特点。

在现在的诗歌当中,从表现的方式上一般分民歌体和朦胧体的诗(其实二者之间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只不过是在侧重的方面不同而已),民歌体的诗主要是韵律较强,读起来朗朗上口,诗髓相对较少,表现较为直接,诗的内涵也不大,它的应用也较广泛,象一般的台词、歌词、演讲稿等都有较多的应用,读者也很容易看懂。而朦胧诗则主要侧重于文字的浓缩程度,诗髓的含量,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朦胧诗通常采用一些如朦胧、借喻、断想、跨接等超现实的表现手法,使诗歌获得最大的内涵。一首好的朦胧诗往往是不同的人读过以后,会有不同理解,即使是同一个人,每读一次都会有一种新的意境,这也是朦胧诗的一大特点,也是朦胧诗吸引读者的一个主要方面。

当然,现在也有一些诗作者,借着朦胧的幌子,去随便拼凑,不仅写出来的诗读者看不懂,就连作者本人也不能解释,这是不对的。举个例子说,读诗就好象猜谜语一样,太简单的谜语固然好猜,但没什么意思,都想猜难一点的谜语,但是再难的谜语也应该有一个谜底,没有谜底的谜语就不能叫做谜语了。写诗也是这样,再朦胧的诗,也不能失去诗歌本身所具有的情节完整性和可读性,要让读者看懂,否则,一首诗歌写出来谁也看不懂,谁也不愿看,诗,还有什么意义那?

从诗歌的发展趋势上看,朦胧诗的发展较为迅速,其应用的领域也日益扩大,象现在的一些歌曲的歌词,有的就是采用朦胧诗的表现手法来写的,如歌曲《冬季到台北来看雨》中:“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梦是唯一的行李,轻轻回来,别吵醒往事……。”歌词不仅写的含蓄、优美,而且意味深久,说它是一首好的歌词,我想也应该说它是一首好诗。

总之,诗歌的发展,也在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化发展状况,它为我们提供了赏心悦目的精神食粮。

作为一个诗歌爱好者,也作为我的故事里的一个网友,我非常喜欢读诗,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我的努力,能够写出好的诗歌来,以飨读者。


骄然


写诗最应该注重意境是否优美,是否平仄押韵,是否能给人留下赏心悦目的感受。

写诗最忌讳的是没有什么实际内容,并且不讲究平仄押韵,给观众留下不好的印象!

王维的代表作《山居秋暝》就很好地描写出秋天的美景和诗人悠闲自在的心情!因此唐宋八大家之首的苏轼给王维的评价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现在我把王维的《山居秋暝》抄写如下,来供大家欣赏!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昆仑侠哥


写诗最注重的是什么?最忌讳的是什么?

写诗最注重的就是不要“丢人”。意思是:诗写出来了,写诗的人在哪里?不是身临其境怎么会有感而发?

写经历过的,听人讲的…都是诗人本人的感悟。如果写的与自己毫无干系,那不就是丢人了是啥?

最忌讳的是标注(七绝,七律,五绝,五律,古体诗……)。

尤其是《七绝》《五绝》;不能标注。现在人是写不出来的, 知道七绝,五绝是啥意思的人也绝对不会写。


用户碧家小玉


谢头条推荐进首页!诗歌最注重意境、美感。意境是一种意象和境界的展现,美感是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得到精神的愉悦。写诗要情融于景、融于物,景、物又在情中。由此在情景交融中传递和表达一种积极健康的思想境界和深远广博的精神内涵。这也是诗歌创作应当着重考虑的情感意象。其次是诗歌艺术的表现形式应当紧扣诗的内容,在服从于诗歌内涵的同时,赋予诗歌更具有音韵美和节奏感,从而达成诗的内容与形式的和谐融合而获得相对完美的艺术效果。写诗最忌讳消极颓废 、毫无思想情感内容的无病呻吟和矫柔造作,同时应尽量避免以生僻晦涩让人摇头难懂的字词去表现所谓的意象,让读者云里雾里而不知所以;再就是为了刻意追求形式美的形式主义使诗情平谈乏味而有损诗的意境美,也是需要忌讳的一个方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