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学增评传》通过专家评审

近日,岭南师范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陈国威博士主持的《黄学增评传》课题获深圳市宝安区“一大”课题组通过结项评审。经深圳宝安“一大”课题评审会评议,专家组认为:“该专著在采用大量的档案史料基础上,对我党早期的著名农民运动领袖黄学增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作了客观评述,是党史上第一本详细评述黄学增一生的著作,填补了党史上的一项空白。”

《黄学增评传》通过专家评审

10月12日深圳宝安党校结题会现场。通讯员 谢宁 摄

加快推进课题立项

去年6月底,本报联合岭南师范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黄学增后人、党史专家等人员组成“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 沿着革命先烈足迹前行”采访考察调研团,赴深圳开展为期三天的红色文化之旅,深入挖掘黄学增革命史料。期间,深圳市宝安区委宣传部、宝安燕罗街道办与采访考察调研团的专家学者进行座谈。

《黄学增评传》通过专家评审

陈国威在东莞霄边村调研。记者 许冰 摄

在座谈会上,岭南师范学院岭南文化研究院副教授、博士陈国威透露,自己在研究大革命时期广东农民运动时发现,学术界对于黄学增的研究不够,使用的史料也较单一。于是,在遂溪墩文村文史馆馆长黄海及我市一些党史专家的支持下,陈国威开始涉足对黄学增的相关研究。本报于2018年7月6日第5版刊登《深入挖掘史料 为黄学增立传》的报道。

黄学增是湛江遂溪墩文村人,是广东四大农民运动领袖之一,也是宝安党组织的创始人。宝安区委书记姚任表示,宝安是一块承载光荣革命历史的土地,具有深厚的红色基因。为了完善宝安“一大”的历史,2019年3月,宝安区委党校联合该区文体旅游局、燕罗街道、区档案馆等单位,成立中共宝安县“一大”党史研究课题组,深入挖掘宝安“一大”红色史料。通过竞标,陈国威的《黄学增评传》获得了中共深圳宝安区委党校的立项。陈国威博士说:“正是由于课题的立项,才加速了《黄学增评传》的撰写速度。”

《黄学增评传》通过专家评审

2018年7月6日《湛江晚报》第5版版面图。记者 许冰 摄

英烈事迹鼓舞众人前行

陈国威一面有意识地收集文献资料,一面进行田野调查。在这几年里,他上北京、去广州、跑深圳、下遂溪等,获得了不少有关黄学增的文献资料。

例如在深圳、东莞调研时,他发觉东莞的霄边村与宝安其实就是隔河而居。大革命时期茅洲河,一边是东莞的霄边村,另一边则是宝安的第四区、第五区,这里主要是黄学增活动区域。而霄边村则是黄学增的一个同事蔡如平的家乡。陈国威望着两地交界处的崇山峻岭,仿佛看到在血雨腥风中,黄学增不畏恶劣环境,一直坚定的革命信念和大无畏的精神。“黄学增不畏艰辛的革命精神,真的令人敬佩!”陈国威对同去调研的宝安区委党校的领导说,“我时常深思当时黄学增是如何上广州寻找革命真理的?是什么理念支撑黄学增的?”陈国威找到了黄学增1926年在吴川遇到土匪脱身后,给省农协的报告所讲到的一句话:“不过为着党和农民的利益,不得不去,而且一个真正的革命党人,时刻是准备牺牲的,故大胆地绝不畏怯。”

为了《黄学增评传》这一课题,一大批热心人士给予支持与帮助让陈国威不胜感叹:他们不仅仅是帮助我,更是被先烈的英勇事迹所感动。“很感谢本单位的王钦峰常务副院长,他给予了我大量支持。”此外,在这个项目的调研与档案的收集过程中结识了陈充、符铭、黄海、何杰等人,他们发现史书上有关于南路革命时期的资料,特别是有关黄学增踪迹的片言只语时都第一时间告诉陈国威。有一次,符铭大姐到海南旅游,原本不经过阳江镇,但听到陈国威说希望在琼崖苏维埃政权成立的旧址拍一张图片,符铭大姐马上调转车头向阳江镇方向奔去。谁知道遇到修路,其中大约26公里的路程走了两个小时还不到一半。大家纷纷感叹:“现在都如此艰难,想当年黄学增真的不容易啊!”

《黄学增评传》通过专家评审

《黄学增评传》。记者 许冰 摄

传承发扬革命精神

对黄学增的研究被宝安党校立项之后,陈国威加快了收集资料及写作的步伐。他通过各种方式大胆想象,小心求证。

如获得黄学增在广东省宣讲员养成所的同学录,在该同学录里获知黄学增还曾采用过“道传”这个名号。陈国威说:“这对于我们理解黄学增的信仰信心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雷州档案馆,他发现谭平山在雷州中学一份早期文献,了解到谭平山与黄学增在革命的道路中是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在高州,发现了一份有关黄而祀的档案,而据说1922年黄学增发起成立雷州青年同志社的地方恰好就是在墩文村黄而祀的家……

目前,陈国威博士通过评审的《黄学增评传》,文字达二十三万字,图片数十幅,主要是采用档案史料以及当时的文献资料撰写,目前正与出版社联系出版事宜。

宝安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课题组组长胡雨青表示,《黄学增评传》课题结项,这对于正确叙述广东南路红色先驱、广东南路红色之子黄学增的历史有较高的价值和深远意义。该课题能让更多的干部群众了解到革命先辈的事迹,坚定理想信念,珍惜美好生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革命先辈为榜样,以革命先烈不怕牺牲、甘于奉献的优良传统激励自己,弘扬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