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11月12日電 (記者 李貴剛)中國農業大省河南已全面完成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截至9月底,“喚醒”3萬餘個鄉村的“沉睡資產”,激發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
河南省政府新聞辦12日召開“河南省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新聞發佈會,並通報上述消息。河南是中國農業大省,居住在鄉村的常住人口逾四千萬。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副廳長薛玉森通報稱,2015年以來,先後有濟源市、獲嘉縣、濮陽市華龍區、新縣等18個市、縣承擔國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任務,目前試點任務已完成;2018年以來,河南又在全省範圍啟動開展了農村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工作,截至今年5月底,清產核資工作已基本完成並通過省級驗收;今年5月河南獲批國家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整省試點,截至9月底完成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村(居)30373個,佔比47.8%。
集體資產大量閒置是中國鄉村普遍存在的問題,為了“喚醒”這些鄉村的“沉睡資產”,河南各地探索總結了一批行之有效的管理方式。
其中,濮陽市華龍區建立農村集體資產監管平臺,農民通過手機APP可以查詢本村財務收支等情況。濟源市、鞏義市等地也建立了農村集體資產管理平臺。
“改革的最終目的是讓農民增收。”新縣縣委書記呂旅介紹稱,在改革中鼓勵農民入股持股,成為多重股東,增加農民收入,帶動形成了資金、技術、人才、土地的良性循環。
中共河南省委改革辦副主任王旭表示,河南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取得明顯成效,摸清了集體資產家底,明晰了集體資產的產權關係;盤活了資源資產,促進了新型集體經濟發展;建立了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完善了鄉村治理體系;拓寬了增收渠道,助力脫貧攻堅。(完)
閱讀更多 中國新聞網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