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四年前的一個功能,安卓手機至今無法完美複製

提起iPhone手機的特色設計,想必很多人都能如數家珍,比如HOME鍵、滑屏式解鎖、長按圖標卸載、視網膜屏幕等、Siri、3D人臉識別等等,雖然自喬幫主離世後外界公認iPhone創意不足,但曾經那一項又一項天馬行空的偉大創舉,確確實實地極大推動了手機科技的發展進程,而這也自然影響到了安卓手機的發展軌跡。

時至今日,我們剛才所提到的這些獨創設計,其實已經在安卓手機上屢見不鮮了,雖然有些功能還是有差距,但大多數早已被完美複製了下來。唯獨有一項功能,相信大家在安卓手機上幾乎沒有見過,這就是iPhone的“3D Touch”。

3D Touch:What?

3D Touch是一種立體觸控技術,被蘋果稱為“新一代多點觸控技術”,可以讓屏幕感應不同的感壓力度觸控。

iPhone四年前的一個功能,安卓手機至今無法完美複製

作為最早搭載3D Touch的iPhone手機,iPhone 6s的屏幕有輕點、輕按及重按這三層維度。相信3D Touch的操作方式對於大家來說早已輕車熟路,比如輕按彈出窗口預覽郵件內容,增加拇指壓力時則可以全屏等等。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3D Touch其實並非iPhone的首創。

iPhone四年前的一個功能,安卓手機至今無法完美複製

3D Touch:When?

最早搭載3D Touch的安卓手機,其實是我們國產的華為和中興。但準確來講,不應說是“3D Touch”,而應該說是“壓感屏”。

iPhone四年前的一個功能,安卓手機至今無法完美複製

華為Mate S和中興AXON mini均搭載了壓感屏技術,他們分別發佈於2015年9月2日和2015年10月11日,而iPhone6S發佈於2015年9月10日。華為Mate S率先攜帶壓感屏技術登陸市場,iPhone6S緊隨其後,AXON mini只晚了一個月。嚴格意義來講,華為Mate S是第一款壓感屏手機,可是為什麼今天我們提起壓感屏,想起的卻只有iPhone呢?

iPhone四年前的一個功能,安卓手機至今無法完美複製

3D Touch:Why?

技術的差距

客觀來講,華為Mate S和中興AXON mini的壓感屏技術,都達到了投放市場所需的及格線:前者加入了手機底部的“壓感屏導航欄”和一些特定位置的“壓感啟動APP”功能,後者則直接開發了壓感密碼和一些壓感遊戲。但無論是從實際體驗還是用戶反饋來看,這一功能都可以說是“平平無奇”,完全沒有達到iPhone能夠極大提升操作效率的程度。iPhone向來把用戶體驗放在第一位,反觀國內的國產手機,如果無法達到iPhone這樣極致的設計理念,那麼就一定會產生技術水平的差距,甚至造成雲泥之別的差距。

iPhone四年前的一個功能,安卓手機至今無法完美複製

成本的限制

iPhone高管稱:3D Touch技術是iPhone花費了多年時間與精力才研發出的技術,工程上有著極大的難度。過高的成本,導致了壓感屏無法在安卓手機的隊伍中普及開來,這也合理解釋了為什麼華為Mate S和中興AXON mini的128GB頂配版才提供壓感屏功能。銷量大、售價高、團隊強,使得iPhone能夠不斷融入各種大膽的創新,而且近乎於“不計成本”。繼續反觀國內,手機行業競爭慘烈,風險大、成本大、對手多,讓同一種技術落得了截然不同的下場。

iPhone四年前的一個功能,安卓手機至今無法完美複製

生態的迥異

軟件的不支持是壓感屏普及最大的難題。得益於App Store的存在,iPhone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完成壓感屏在第三方軟件上的適配,這個超過幾百萬APP入住的平臺實現了第三方軟件的整合。再次反觀國內,最初很多手機的指紋技術只支持解鎖和文件加密,甚至連兩大平臺的支付功能都無法實現。如今的3D Touch,iPhone也沒能研發到令他們滿意的地步(也是iPhone11取消3D Touch的原因),這樣一款還未徹底成熟的技術,要去一一尋得第三方軟件的支持,遠比普及兩大平臺的指紋支付困難得多。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安卓生態問題。

iPhone四年前的一個功能,安卓手機至今無法完美複製

寫在最後:

簡單的壓感屏背後,其實反應的現狀遠比我們看到的更加複雜,不過我相信隨著時間的推移、科技的發展,壓感屏的成本、技術和生態一定會得到更好的解決。有朝一日,或許滿大街都是搭載著壓感屏技術的安卓手機,而人們的生活會因此更便捷高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