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時代下的“慢”功夫

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身邊所有的事物都在以肉眼可見的速度變“快”。交通在提速、物流在提速、網絡在提速……可以說,“快”成為了人們衡量一件事物優質的標準之一。然而,在快速發展的同時,“慢”功夫也逐漸成了人們工作中秉持的一種精益求精的態度,即大國工匠精神。

古有十年磨一劍,如今依然有大大小小的企業秉承著工匠精神,為打造優質產品精雕細琢。新興行業如此,千百年傳承的釀酒技藝更是如此。

中國白酒是固態、開放式發酵,是原料、微生物及其代謝產物相互作用的結果,發酵過程幾乎不能控制,全憑烤酒工人的經驗和技藝。作為我國濃香型白酒的代表,五糧液將固態法釀酒工藝傳承了幾千年,其中的工藝複雜而又嚴苛。開窖—分層起糟—投糧潤糧—加糠—分層上甑—蒸餾取酒—出甑—沸點量水—堆潤—攤涼—拌曲藥—入窖,這就是五糧液烤酒工人日復一日的工作,然而這些看似簡單的釀造工藝,沒有十年二十年的鍛鍊是很難掌握其中火候的。

“快”時代下的“慢”功夫

以“入窖”步驟為例,在入窖前,釀酒工人要確定好酸度、水、澱粉、溫度等前置條件,任一條件未達到標準,就會影響入窖後的發酵。入窖糟醅講究“疏鬆不糙、柔熟不膩”,以常人的理解就是將糟醅保持在“剛剛好”的狀態,而這個“剛剛好”則需要從母糟狀態、出窖糟含水量、潤糧時間、糊化時間、攤晾操作等多個環節中精確操作,才僅僅可以保證釀酒工作的“完美起步”,正是因為這種“慢”功夫下的工匠精神,才能不斷保持五糧液的完美釀造。

中國釀酒大師、五糧液股份公司特聘釀酒生產技術專家劉友金介紹說:“釀酒的真正主角是微生物,從某種程度上講,烤酒工所做的工作,只是給微生物提供釀酒合適的條件。”烤酒過程中,要將環境調整至微生物最適合的生存條件,如果溫度、酸度不合適,就會使微生物休眠甚至死亡,因此雜菌出現的機率便會增多,破壞酒的質量與味道。

在五糧液長達兩個多月的發酵過程裡,需要捕集空氣、窖池中的多種微生物,風味物質越多,酒香越濃郁,這種“道法自然”的白酒釀造之法,靠的是五糧匠人對工匠精神的堅守和傳統技藝的傳承。

為了保護極其稀少的古窖味道,五糧液的匠人們600多年來精心呵護著源於明清時期的“國寶窖池”,以至於在現代化機械生產盛行的年代,在五糧液501車間仍然全是手工痕跡,老舊的雞公車、木質的大酒甑、巨大的蒲扇……正是一顆顆虔誠的匠心,才讓五糧液持續保持著“香氣悠久,味醇厚,入口甘美,入喉淨爽,各味諧調,恰到好處,尤以酒味全面而著稱”的絕佳品質。

“快”時代下的“慢”功夫

各行各業的匠人們正如五糧液一樣,恪盡職守、精益求精。也正是他們在“快”時代中不急不躁,用“慢”功夫將工匠精神不斷髮揚光大,才讓我們的祖國在發展的快速路上,走的愈加平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