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互联网员工,40岁后的三大归宿:送快递,开网店,干滴滴。你认同吗?你怎么看?

恺哥说事儿


这样的话就好比一位公司高管说:“老了不工作了,回家去种地!”大家听听就可以了,千万别当真啊。

要知道,互联网员工尤其是程序员的待遇在各行各业中可是数一数二的,凭借他们的高薪,40岁以后去送快递、开网店、干滴滴,你觉得靠谱吗?

第一点 程序员的薪资到底有多高

一个一般本科的程序员,最基础的薪资就是8000元以上,名校毕业生底薪破万轻轻松松。很多高级的程序员到了30来岁月薪基本可以达到两三万甚至四五万,这些压根就不是信口开河,而是真实的情况。

我的高中同学大学去了北京名校,学的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进了一家500强公司做程序员,当年的底薪就是12000。现在干了五六年之后,月薪保底3万,生活过得很滋润。

像他们这样的程序员,即便到了40岁,凭借早些年的积累,也会有很多积蓄,根本不用去做什么快递小哥和滴滴代驾这样很辛苦的行业。

第二 快递,网店,滴滴真的好做吗?

大家不要以为快递、网红、滴滴很好做,其实远比大家想象的要辛苦得多。

先说快递小哥,每个月底薪只有几千元,还得干满固定的几百单才可以拿到提成,风里来雨里去,从早到晚,别提多辛苦了。一旦因为天气原因或者其他原因延迟了送货时间被人打了差评还得扣钱。

况且,快递小哥对一个人的体力有严格的要求,你每天风雨无阻地在城市奔波忙碌,如果没有强健的身体肯定是吃不消的。

干快递的大都是20多岁的年轻小伙子,你都40多岁了,你觉得你能拼得过他们吗?更不要说你前面二十几年一直加班熬夜,本来身体就不好,还去干这么重的活,挣钱才怪呢?

再说开网店。不要以为是个人就可以开网店,网店对一个人的营销能力有很高要求,不仅需要你善于经营人脉,而且还得会宣传,懂营销。说心里话,程序员由于工作性质的缘故,整体来说脑筋比较死板,对运营宣传这一块并不擅长。

我并不建议你去开网店,因为这属于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行业,你在互联网做程序员也许游刃有余,但是开网店也许就束手束脚,步履维艰了。

滴滴和快递差不多,拼的都是体力。很多滴滴小哥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吃饭毫无规律,每天简单买点在车上巴拉两口就继续工作。长此以往,对身体造成了极大的危害。

你都40岁了,还去做这么辛苦的营生,值得吗?

第三 40岁以后可以做什么?

1 互联网运营

互联网运营,这个岗位比较杂,很多类:公众号运营、小红书运营、淘宝运营、天猫运营、亚马逊运营、代运营、抖音运营、有赞运营、小程序运营、活动运营、文案运营。

你做过这么多年的互联网,到了不惑之年,肯定积攒了大量的人脉和经验,做互联网运营对你来说小菜一碟。

这个年代,无论是平台运营还是内容运营或者社群运营,都可以挣钱,而且挣得还不少。即便你写写公众号或者头条号,坚持更新,每个月也能有过万的收入,肯定比快递滴滴好多

2 互联网销售

这里所说的销售,不是上面说的开网店,而是兜售课程,不是化妆品这些实物。

既然你有二十几年的互联网工作经验,也算是行业内的大咖了,肯定有非常多的经验和心得,你可以把这些内容做成课程,进行线上售卖。

或者你去给一些小型的公司或者企业进行培训,再或者进一些专科院校给学生们进行培训。

或者再简单一点,你可以选择最简单的方式,先在网上各个渠道获取目标用户的信息,然后进行电话或者微信、QQ等方式联系你,最后达到成单的目的。

总之,作为行业内的高尖端人才,你肯定有很多出路的。


欢迎大家关注@遇见小mi,让我们一起聊聊职场方法那些事。


遇见小mi


说难听点,你都40岁了,才去送快递,开网店,跑滴滴,你干的动吗?

我去年还在一家互联网公司上班,任职2年多,员工偏年轻化是毋庸置疑的,毕竟我那公司全员平均年龄也才22岁(客服小妹太多)!!互联网企业不爱招40岁员工是事实,但不能说40岁后的互联网员工都在送快递,开网店,干滴滴。

一、互联网员工,也要区别是干什么类型的工作,有些岗位对年龄没有太大限制

不要一提干互联网的,就觉得是活不过35就被批量下架的程序员,就是发际线不断后退到大脑门的技术开发。其实还有很多岗位,具体可以看下图(数据来自拉勾网):

由图可见,互联网员工,除了我们平时熟识的技术开发,测试员,还有运维,数据,项目管理,都属于技术类岗位,除此之外,还有其他部门,包括市场销售,运营,设计,产品和必要的职能部门。

像我之前就在电商公司的综合管理部做HR,部门总监40多岁,经理30多快40岁,他们都是公司非常受重视的人力资源,总监还持有相应的干股。还比如说财务部,好几个都是三四十岁,因为他们经验丰富,成熟稳重,这是企业所看重的,也恰恰是很多年轻人所缺乏的。

二、互联网员工工资高,财富和资源有一定积累,不至于40岁后没退路

根据拉勾18年给出的《主要互联网城市平均薪资及涨幅》(下图)来看:

在这几个稍微发达一点的城市,互联网行业的平均薪资可以去到13.8K,这其中很多并不是从事技术类的岗位,薪资可能稍微拖了点后腿。如果是做技术的程序员,只要有2-3年工作经验,工资至少2万起步。

即使他们真的到40岁就被公司一脚踢出去,但他们至少在前期积累了不少财富,人脉,行业信息和平台资源等等,不管是物质上,还是精神认知上,渠道寻求上,都足以支撑他们过好40岁以后的人生。

三、40岁后送快递,开网店,跑滴滴的互联网员工,只是个例

虽然程序员职业生涯寿命普遍不长,35岁后一般会陆续转管理、产品、运营等,或者自己创业,转行。但转行转去送快递,开网店,干滴滴的,真的不多见,只是个例罢了,至少我作为干了这么多年的资深HR,身边是几乎没有见过这类情况的。

  • 送快递。跑多少单算多少提成,多劳多得,据我了解,外卖小哥有2000多的底薪,但这个底薪必须在满足每个月送满四五百单的情况下才有,超出保底单后,每单提成按几块钱算,所以高工资意味着长工作时间。而且很多外卖小哥没有五险一金,骑电动车到处跑,又辛苦又危险。

  • 开网店。要说这三个职业,互联网员工可能和开网店的匹配程度更高,但这几年开网店也没那么赚钱了,首先各种网店平台,套路,进货渠道,推广费用,淘客,恶性竞争等等,但凡没有点自己的特色和营销手段,是玩转不开的。

  • 跑滴滴。如今滴滴司机的收入和前几年相比,几乎是断崖式下跌,以前可以月入过万,现在就难了,有数据显示,去年的网约车司机平均月收入也就在5K左右。网约车平台竞争,的士之争,顺风车下架,用户量减少,平台规则变严等等原因。而且这个职业要一直坐着,一直开车,一直保持接单状态,一直集中注意力,又不能违法交规,不利于身体健康。

这三个工作入职门槛低,可替代性高,也属于吃青春饭的职业,你说你一个有学历、有技术、有见识、有资源的互联网高龄人士,跟他们抢什么饭碗?

四、小结

总的来说,有以下几点观点:

01、互联网企业内职业多多,有些岗位对年龄限制不大,要说不怎么招40岁以上的员工,那基本上所有企业的通病,不单单是互联网企业。

02、互联网员工(尤指技术岗)工资偏高,前期财富资源积累起来,40岁后自有后路可走。

03、送快递,开网店,跑滴滴偏体力职业,而互联网员工(尤指技术岗)能吃脑力饭,何必走上这几条路。

04、送快递,开网店,跑滴滴也吃青春饭,你40岁后照样干不动,别想了。

感谢阅读,公司资深HR,不妨添加对我的关注,有什么职场问题方便随时交流!


心念HR


这是真的。因为我们公司要裁人了,平均年龄38岁,现在公司领导下达任务要把公司平均年龄下降到35岁,呵呵,我听到后,简直震惊了,太残忍了。这就是做IT这个行业的下场,早知道学个什么传统行业了。之后找人都是学校毕业的年轻人。哎。


小姜变老姜


多多说:“这是比自黑还可怕的抹黑”,你怕是不知道互联网行业的高薪和暴利?


我就是做互联网行业的,互联网整个行业的薪酬在全国算是数一数二高了。


程序员


不说什么,就说程序员薪酬,一个大专毕业的程序员,如果技术比较扎实,实习都是底薪5000,正式员工8000左右。


试问其他行业,有多少大专毕业的应届生能8000左右的薪酬?


再来说下,本科或者好的本科毕业毕业的互联网程序员的薪酬,一般本科生学计算机编程的,看你选择什么公司,好点的私企,是能破万的。一般网易或者百度、腾讯、华为这些公司,20k是跑不掉的。

试问,就连没经验的应届生都这个薪酬了,你还认为他们40岁需要去送快递?开网店?开滴滴?


如果做了,只能证明不差钱,喜欢这个。


就算到了40岁,他们前期积累的财富,还不够他们自己创业?或者自己投资吗?同时程序员一般做到后期全栈运营的话,是很多人抢的。


就算最差,也是能接单的,帮别人做做网站什么这些初级的活,还是能养活家里的。


互联网运营


互联网运营,这个岗位比较杂,很多类:公众号运营、小红书运营、淘宝运营、天猫运营、亚马逊运营、代运营、抖音运营、有赞运营、小程序运营、活动运营、文案运营


管理类的还有:运营经理、运营总监


如果做APP就是APP运营,其中可能用户拉新、留存等问题


运营的门槛比程序员低,但是上升难一些,需要高情商。

我就是做互联网运营的,之前在互联网上市公司做运营经理,说下整个运营现在的基本薪酬情况。


平台运营:淘宝、天猫、亚马逊等平台运营,市场是缺人的,目前稍微1—2年的经验,薪酬在8000—15000的底薪,平台运营的产出,另算绩效。


每个月最低5位数,高的时候3万能拿。


新媒体运营:微信公众号、头条、抖音等运营,有经验的微信公众号运营者,现在已经创业,自己做独立工作室了,用自己的才华赚钱


还有部分会在市面上做培训,帮助想要入行的人,同时自己也能赚点。


就算现在的文案,市面上最低也是5000一个月,能写爆文或者质量的文的,额外有奖励,资深文案是在8000—1万的底薪。


而这些靠文字或者视频吃饭的人,擅长抓住人心、把握市场,他们是比前面的程序员更快创业的人。

像现在的头条领域里面的很多人,都是之前在公司写作,最后自己出来开公司的。


就算不开公司,靠自己写作投稿,签约平台,对于他们来说,只要坚持日更,即使不上班,每个月1万以上的薪酬没问题。


运营总监和经理,是负责全局的规划和擅长某个领域,这些人的薪酬一般在1万—3万之间。


互联网销售


互联网销售一般采取电销的模式,先在网上各个渠道获取目标用户的信息,然后进行电话或者微信、QQ等方式联系你,最后达到成单的目的。


销售根据不同的公司,底薪和提成差别很大,一般刚出来的销售底薪在2000—5000之间,销售管理在5000—15000的底薪之间,北上广有细微差异。


我之前的互联网公司销售平均工资8000—9000,高的销售冠军当时才20岁,那个月拿到了5万的工资。当然低的也有,只能说,吃苦赖劳、运气和实力,对于销售来说很重要。


而这批互联网销售,一部分是来体验生活的,未来想自己创业的。

一部分是家是农村的,赚点钱回家盖房子,做生意的,来赚快钱的。


一部分也是过渡的,打算赚点快钱,出国读书或者考研的。


这部分销售都是把这个当人生的过渡,未来他们早已经做好打算。怎么会就那么三种贫乏的选择呢?


互联网行业门槛也高于普通行业,大部分都是要求本科学历,在中国虽然现在本科学历也很多,但是依然占全国不高的比例。


这部分人占有中国好的资源和优势,他们拥有金钱,拥有人脉,还有强大的大脑。


怎么会最后就送快递,开网店,干滴滴?他们说这句话这个就像,老一辈说,等我老了,回家种地一样的,你别当真了。


我是@多多职场说,4年企业管理经验,曾任上市公司经理,90后互联网人,关注我,和你聊点互联网升职加薪,和赚钱的那些事儿~


多多职场说


江少观点:40岁后的互联网员工,开网店是有的,但是送快递和开滴滴的比较少。

首先,根据人口学观点:30-40岁是一个人一生中智力和事业到达顶峰的黄金时期。

大部分人,在40岁时候事业基本已经定型。

我所在的互联网行业,一线员工普遍在25-35之间,高管在35-50岁左右。

40岁左右的人是比较少见,他们要不自己创业,要不当上了管理层。

当然,40岁的基层员工也是有的,比如程序猿这个岗位。

很多自媒体疯狂鼓吹35岁以后找不到工作,其实这是一种贩卖焦虑的卑鄙行为。

事实上,只要你有能力,50岁也能找到好工作。

我刚毕业的时候,就认识一位60多岁的爷爷辈员工,他的工作经历很丰富,可以帮助年轻企业减少决策失误。
并且年纪大的老员工,往往身边有很多人脉资源,这点是企业在招聘时候比较看重的。


40岁的互联网“老人”,即使他们不在互联网公司做了,我想也不至于穷到去送快递、开滴滴。

要知道,送快递和开滴滴都是体力活。单位时间产出并不高,要想收入一万多,全靠拼时间。

现在送快递基本都是年轻力壮的小年轻,40岁的互联网人即使想干,竞争压力也很大。

这帮在互联网公司混到40岁的人,这个道理和觉悟应该是有的。

不过我知道有些互联网人,特别是年轻人,都在搞副业,比如你问题里的开网店。

开网店和跑滴滴、送快递最大的不同在于,一个是创业,一个是接单。

创业和接单最大的不同是,创业需要很全面的商业知识,接单只要付出时间和体力就行了。

比如我的一位亲戚,开网店3年,前两年没挣到一分钱,砸了10万学费进去,后来第三年就挣到了50万。

而跑滴滴和送快递,基本没啥成本,一辆车就行。跑一单赚一单,赚点辛苦钱。

创业需要自身强大,接单需要依赖平台。


40岁以后的互联网人,我建议走这三条路:

1.当技术精英,让自己不可替代;

2.当管理,带领更多人一起成长;

3.自己创业,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40岁以后,跑滴滴、送快递,绝不是唯一选择,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作者:江少 互联网资深运营,欢迎在评论区分享您的看法。

江少


一、职场金字塔,越往上人越少,40岁竞争力不足,拼体力也不足,选择其他行业,更多都是出于人生无奈的被动选择

我们都知道人过了40岁之后,竞争力是快速下降的,除非你走上高管职位。不要说什么积累职场核心竞争力,这已经不是努力的问题了,而是机遇命运的问题了。正常情况下,一个人很努力做到总监是没有问题的,但要做到VP、CEO等位置,还是需要一定机遇和出类拔萃的能力的,一般人很难达到这个高度。职级本身就是金字塔结构,越往上人越少。

换句话说,很多人可能从30岁做到总监,到了40岁还是总监,可一旦过了40岁,还有多少公司愿意要一个40岁以上的总监呢?即使别人愿意要,在公司中,你会发现和你平级的都是30岁出头的,整整比你小了10岁左右,天天在一起争论业务,有意思么?除此之外,工作压力也很大,30多岁还能扛,40岁以上,整天被工作弄得焦头烂额。为了保住饭碗,还得要跪舔比自己年龄小的领导。很多人不愿意过这样的生活 ,所以选择别的行业来做,送快递、开滴滴、开网店更加自由一些。

二、多年的职场拼搏,发现自己只是一个普通人,实现不了远大抱负,主动选择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

送快递、开网店、开滴滴,很多职场人是看不上的,即使赚到钱并不比上班差多少。刚开始的时候,很多职场人还是有情怀的,觉得高级写字楼才配自己,喝着星巴克的咖啡,坐着电梯,才是自己的标配。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不过是一个普通人,实实在在的生活比什么都重要。他们可能在职场中混的并不差,但他们开始更加愿意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三、不要小瞧开网店,送快递、开滴滴的,他们挣的可能不比你少

就拿上海的薪资水准来说吧,税后到手能有2万的,已经算是不错的薪水了,外加每天日常的消费,和同事吃饭等开支,一个月估计剩下个1.5万左右,拿着这点钱,没日没夜的工作,压力巨大,动不动就被领导骂。老老实实开个网店,开个滴滴,不一定比这个少挣。何况很多自称白领的人,月到手兴许都到不了1万。


八鱼先森


01 未来,很多人将无工可打!

  早在几年前,当阿里、微博、滴滴等兴起的时候,没有人能够预想到,互联网会对今天的职场产生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得几年前就曾经看过相关的分析文章,里面指出:未来,我们每个人或要面临一个无法逆转的归宿,那就是无工可打。

  这绝不是危言耸听!

  因为未来,传统企业或组织的寿命会越来越短;而与之对应的,是延迟退休年龄等政策,也就意味着,每个人的职业生涯时间将越来越长。

  《财富》曾经对不同企业的平均寿命做过统计,结果如下:

  全球“500强”:40-50岁;

  跨国公司:11-12岁;

  中国集团企业:7-8岁;

  中国中小企业:3-4岁;

  ......

  我有个朋友K几年前从一家知名咨询公司辞职出来的时候就告诉我,她刚开始在咨询公司给企业做战略规划差不多都是5年10年的时间跨度,而在她辞职之前,能够做一份3年清晰的企业战略的,就已经非常不错了。

  因此,任何人在进入一家企业之前,就不得不考虑这样一个问题:“假设这个行业衰落了、企业倒闭了,我还可以去哪儿?我的价值到底在哪里?”

  这几年来,随着互联网平台的普及,倒下去的传统企业不计其数,按照一家好一点儿的企业平均存活8年计算,假设未来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从22岁开始到70岁结束总共48年,假设每一份工作都能做满8年,这个人至少也要跳6次槽!

  问题在于,到了人生后半段(40岁以上),如果这个人没有做过高管,没有在一个领域内做到专家级别,又有哪家企业愿意接受这样的高龄员工?!

  这也就意味着,未来,很多人都将面临着无工可打的困境!

02  中年危机的推手:去中层化!

  为什么近几年“中年危机”会一而再再而三涌入我们的眼帘,甚至一度成为受人瞩目的新闻?

  这和很多单位或组织的“去中层化”策略不无关联。

  什么是“去中层化?”

  简单来说,就是只留基层和高层,具体表现在:有些企业将岗位合并,有些甚至连岗位职责描述都取消了,等等。

  举个例子来说。

  比如一家企业项目部人员架构是这样的:

  有了相应的岗位设置,那么薪资肯定需要有所体现的。

  《财富》曾经对不同企业的平均寿命做过统计,结果如下:

  假设岗位待遇如下:项目总监年薪50万,项目主管年薪30万,项目专员平均年薪12万/人。

  则按照传统部门架构和人员设置,项目部人员光薪资部分的开支则高达116万/年。

  此时,该行业市场环境发生了变化,项目有时多有时少,这笔支出慢慢成为企业高额负担,为了更好地应对变化,公司在人员结构上实行“去中心化”:取缔项目主管这一中层职位,设置四名项目专员,再根据不同的项目进行内部竞聘项目负责人制度,也就意味着,任何人都有可能变成某个项目的负责人,等项目结束,这个职位的使命也随之结束。

  同时,项目专员及负责人的薪资一律和项目收益挂钩,根据测算,在行情好的时候,普通项目专员人均年薪能将至10万,项目负责人年薪15万,项目总监年薪基本没有太大变动:如此一来,项目部人员薪资部分的开支则调整为95万,节省了21万元开支,降幅为18%。

  由此可见,“去中层化”会让企业人员架构更为扁平化,有利于企业去除冗余、焕发内部活力、快速适应变化。

  但对于员工而言,一旦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实行“去中层化”,对他们来说并不是利好消息:因为

  高层通常是让人难以企及的精英人士,往往是一流大学毕业、留过洋、在世界500强企业负责过重大项目、经验丰富,通常是公司不惜重金挖过来的行业顶尖人才;

  而高层以下没有中层职位,普通员工的晋升则更为艰难。

  对个人而言,去中层化将会导致一个更致命的问题:那就是随着等级的减少,同样的职位做的工作量明显增加,而个人精力则被稀释的权利和更多的义务所消耗,很难持续在一个领域上保持专注,长此以往势必削弱个人的核心竞争力。

  那么,谁在“去中层化”改革中处于最为不利的地位呢?

  答案恰恰是:企业里的中年人。

  中年人往往在企业工作多年,不论体力脑力还是精力都无法和年轻人媲美,由于长期感受到的压抑与不公,

  有人开始心灰意冷,逐渐成为“职场老油条”,

  没有什么本事要求倒是不少,这些人成为各大危机中公司的首要裁员对象;

  还有一部分也挺优秀,并做到了中层岗位,但在“去中层化”的大势所趋下,企业宁愿砍掉10个不温不火的中层,用这个钱重新聘请1位业内顶尖专家,而从创造的收益来看,后者明显优于前者。

03 职场没有救世主

  但有两样东西可以救你

  在某个领域的深度与专业度,可助你打造“个人品牌”

  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曾经提出过“联盟”的概念,即:

  未来的职业不再是雇佣关系,而是互相投资的关系;

  企业和员工双方为了共同的使命和目标,互相在对方身上投资。

  为什么不再是雇佣关系了呢?

  你从阿里、滴滴、美团等互联网平台的兴起就不难看出:

  Linkedin联合创始人Reid Hoffman曾经提出过“联盟”的概念,即:

  阿里自己没有货,它是一个交易平台,里面入驻了很多商家,消费者则直接通过这个交易平台给商家下订单;

  滴滴本身没有车也没有司机,但它是一个打车软件,如果你有车也愿意利用业余时间拉人赚外快,完全可以在那里注册,客户则直接通过平台下单;

  美团本身没有东西,但它也是一个平台,入驻了很多吃喝玩乐的商家,客户想要吃喝玩乐,则直接可以通过美团下单,等等。

  你会发现,阿里和平台上的商家、滴滴和注册的司机、美团和各商家等实则都是合作关系:这里面根本不存在雇佣关系,你从来不曾听说滴滴会和平台上注册的司机签订劳动合同甚至要为他们买社保吧!

  对于个人而言,也有类似的平台让你拓展收入渠道。

  例如,如果你是一名医生,可以入驻相关的在线医疗平台,给病人解答困惑,为平台引流,同时获取一定的收益;

  如果你是一名颇有经验和资历的心理咨询师,也可以入驻相关的在线心理服务平台,给那里的用户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如果你在某个领域有所建树,更可以入驻一些知识服务类型的平台,让需要的用户找到你进行一对一的付费服务。

  这里面,各类互联网平台或APP就相当于“美团”,而入驻的专家就相当于美团上的各类商家,只不过在行提供的不是有形的产品,而是无形的知识服务。

  而此类知识型APP与各类专家的关系,就是典型的合作关系,而非雇佣关系。

  因此,如果你能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则会有很多平台找你谈合作,这就是所谓的“个人品牌”。

  而一旦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品牌,你就是一家流动的企业,再也不用被外界的市场环境所牵制了。

  野心不能成就的,爱好可以

  对很多普通人而言,在这个时代是不是就注定暗无天日了呢?

  并非如此。

  有些职场人白天做着自己的工作,利用休息时间发展自己的爱好,从而获得了一定的成就:

  如在娘子关发电厂上班的刘慈欣,后来写出了时下大热的科幻小说《三体》;

  在公安机关任职的法医秦明,后来写出了《失语者》等一系列著作;

  再往前追溯,国外有个保险职员叫卡夫卡,后来创作出《变形记》等一系列精彩小说。

  根据前文分析,如今大多数普通人想要在职场中谋求职位上的晋升只会越来越难,那么,不妨培养一份自己的爱好,未来或许能够救你。

  事实上,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了“全民创业”的时代:

  有可能你身边不起眼的张三李四,就是某个平台的流量大V,他们早已实现了不需要上班,在家捯饬些爱好就能活得不错的生活,成为了羡煞旁人的“逆袭者”。

  这些逆袭者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好奇心和创造力强,往往是很有想法与创意的一类人。

  他们有的文笔不错,慢慢成为了自由撰稿人;

  有的文笔不好但富有表现力和活力,总能想到不错的创意,通过拍摄好玩的视频也能吸引足够的流量,最终完成商业变现。

  我就知道这么一个超级厉害的普通人:

  她和其他人没什么不同,大龄未婚,喜欢养猫,后来她慢慢摸索出了自己猫的性格,于是经常拍一些猫的视频,配上呆萌的台词和配音,让人忍俊不禁。

  没错,就靠“拍猫片”,她在某视频平台上粉丝几百万,一个月只要在某一条视频中植入一条广告,就抵得上很多人几年上班的收入。

  这种创业方式说起来并没有那么玄乎:那就是,利用你自己的特点与创意,找到适合的平台,通过相应的输出方式吸粉,等达到一定的流量之后,自然会有商家找到你,从而达到变现的目的。

  而这种,其实就是时下火热的“内容创业。”

  和传统创业不同的是,内容创业不需要太多的资金投入,也无需承担高昂的物质成本,但它对个人的创造力、学习力及毅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你会发现,做一条15秒的视频或者写一篇三千字的原创文章或许并不难,难的是一年、两年、三年甚至常年进行持续输出,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个人的创造才能会一次次被激发、被强化,最终形成强大的势能,从而脱颖而出。

  04 时不我待 改变要趁早

  “这世上,有天赋的局限,有命运的束缚,这世上,也有很多我们做不到的事。可是,你若不去push,你又如何知道自己到底可以走多远呢?

  一边是社会经济的层层压力;一边是技术爆炸,迭代飞速,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而在每一个时代,每一个阶层,都有人在选择尽力成为最好的自己。”


暖男街拍


互联网员工是很善于自黑的一伙家伙,相信我,有人说,也是互联网人士自己先开始说的。


因为互联网待遇尚可,所以互联网进来了非常多优秀的人才,也是因为前些年互联网的火热,出现了很多的IT培训机构,也帮忙培训了一部分人才。


这个行业够庞大,参与者众多,并且不但有计算机专业的程序员,还是其他很多方向,比如说产品经理可能来自任何专业,还有运营人员。


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群体,人员当然也会良莠不齐。但总体来说,素质还是要偏高的。


说了人员的基本结构和组成部分,我们回到题目本身,这题目吧,没有任何事实根据,可能这两年互联网确实有些不景气,一些能力不强的人被洗牌出去,然后谋生做了三大归宿之一。


但是互联网从业人员以百万计,这个比例小到你除了当个段子看。


并且如果如果这真是40岁以后的归宿,我觉得那么这个结果对互联网公司来说就是一种侮辱。


一个行业终究会吃完红利,也终究会利润越来越薄,也终究会成为传统企业,如果互联网公司40岁以上的最终归宿是这三大归宿,那么那个时候利润薄了的互联网公司不成了狗不理了?


一个好的行业会保护自己这个行业的优秀人才,不会轻易让他离开的。当然这个社会会优胜劣汰,有那么多的年轻人进来,当这个行业承载不了那么多的人的时候,有人被淘汰出局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被淘汰出局也好,或者是自己选择离开也好,在这个行业的浪潮中所学到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定会有很多选择,甚至互联网思维带到其他行业做出更好的成绩都是有可能的。


遇见林晓书


40岁以后需要选择往后的路等于前面没有在IT行业混出头,实际这也是大多IT从业者的真实写照,35岁升职无望基本就要考虑出路了。

公司若是能够留下当然是好事,但很多人是要重新择业的。有人说,互联网员工三大归宿:送快递、做网店、开网约车。道理是有的,中年以后择业选择面较窄,用人单位又偏向于录用年轻人,咱们这些中年大叔只能让位。


择业去向

目前看来送快递之类的跑腿工作相对比较简单,人肯吃苦在大城市月薪过万是有把握的,关键是能不能放下身段,风里来雨里去和过去办公室里面空调下面上班感觉是不一样的,一样的就是可能工作时长是差不多的。开网约车情况也是差不多。

和职业经历相关的大概就是开网店了,这也算是继续保持职业特长的延续。不过这些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说技术还在手,虽然达不到公司的要求,但是在公司要求之下还是有空间的。

一些中小企业的网络运营岗位还是可以试试的,甚至是网吧的网管,都要看个人情况的。网络上也有任务开发的可以尝试,与过去的同事合伙成立工作室,接包一些模块的开发业务也是可以的。

择业还是创业?

离开公司只有两种选择,择业和创业,选择不同结果也会不同,重新择业如果之前的收入不错,银行卡上的积蓄也还说得过去,在找工作的时候可以选择轻松一点工作,待遇低一点但人可以得到调整,毕竟曾经的IT行业工作累过自己。

创业关键就是投资和项目,投资多少?项目前景如何?前者看财力,后者看能力,这都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当然创业有风险这个不能忘了,投资也要看自己的财力,虽然和人合伙能够降低风险,但是合伙人的选择也很重要,发生意见争执的时候不能及时调解这合伙就是失败的。

无论是创业还是择业都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调整,如果性格趋于保守那就重新择业好了,学历在那里,找一份简单的工作应该是容易的。若是选择创业,就要考虑更多全面的东西和因素,总之根据自身的情况来把握作出选择。


40岁以后依然有路

经济大环境每年都会有变动,但经济发展始终离不开人。只要心怀勤奋,工作就不会难找,人到中年以后依然有出路,或许还能够绽放第2次青春,要是走运谁也挡不住的。

在我看来,中年以后的路并不可怕,对于那么多的互联网员工说,从公司出来以后的做什么,创业和择业方案是不一样的,考虑也会不同。


老郭职说


要看自己怎么看了,悲观的去送外卖、开网店、干滴滴和乐观的有规划的去送外卖、开网店、干滴滴性质是南辕北辙的。

40岁对于互联网是个尴尬的年纪,有危机的一面。

年龄渐长在和小年轻一起讨论需求实现讨论流量获取讨论技术方案,在这些需要发散性思维和急智的领域脑流量难免不足,加上用工成本比之年轻人没有优势,身负的家庭压力又大,也不可能在和年轻人一起去996了。

加上互联网行业那明目张胆的年龄歧视和对中年人的社会性偏见,裁员的大棒始终悬在这些人头上。

如果没有积累,没有学历的能力,没有人脉支持,再加上家庭压力,被动的去做一些不需要太多投入的工作也是无奈之举。

再来看40岁转机的一面。

我始终认为要深入了解一个行业是需要时间来积累的,只要你在之前的职业生涯中不曾懈怠,40岁恰好是一个人成熟的年纪,对之前从事行业的认知更上一层楼了,无论经验和资金都有了一定的积累,身边也终于有了几个有实力互相支持的好兄弟好哥们,更加认清自己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为人处世也基本掌握了分寸。

这个时候即使被裁员了也不要慌,就当是转型吧,秉着兴趣和自己的规划去做事,何止是送外卖、开网店、干滴滴,你会发现世界很广阔,中国并不是只有互联网行业。

退一步说,互联网的潜在垄断性越来越高,对于中小型互联网公司和后来的互联网公司越来越不友好,供职于这类互联网公司的职工未必就前途无量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