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生活》“黨建一線”欄目刊登溫縣縣委書記毛文明署名文章!

近日,《黨的生活》2019年第11期雜誌“黨建一線”欄目刊登溫縣縣委書記毛文明署名文章《建設黨建綜合體 增強支部凝聚力》。

《黨的生活》是中共河南省委主管主辦的大型綜合性黨建月刊,是省委、省政府指導全省各項工作的重要宣傳輿論陣地,在及時傳達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聲音,統一全省黨群思想,增強全省人民的凝聚力,推進我省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全面實施各階段的政治任務和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中,發揮著其它媒體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現將《建設黨建綜合體 增強支部凝聚力》全文刊登如下,以饗讀者。

《黨的生活》“黨建一線”欄目刊登溫縣縣委書記毛文明署名文章!

建設黨建綜合體 增強支部凝聚力

毛文明

焦作市溫縣積極探索農村黨建新模式,以農村黨建綜合體建設為抓手,夯實農村基層基礎,增強黨支部凝聚力,引導群眾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使黨建工作水平邁上新臺階。

《黨的生活》“黨建一線”欄目刊登溫縣縣委書記毛文明署名文章!

縣委書記毛文明在招賢鄉倉頭村村委察看黨建資料

《黨的生活》“黨建一線”欄目刊登溫縣縣委書記毛文明署名文章!

溫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暨志願服務中心大廳

凸顯“政治引領”,著力“功能集聚”,構建黨員群眾的活力陣地。注重黨建綜合體的功能集聚,使其成為農村基層黨組織聯繫群眾、服務群眾、凝聚群眾的重要抓手。

一是點亮黨建標識,突出“潛移默化”。把黨建與美學全面融合,打造獨具溫縣特色的黨建標識,全縣667個黨支部都樹起了“聽黨話、跟黨走”黨建標識牌,使群眾受到了潛移默化的黨性教育。二是結合農村實際,注重“功能聚合”。引導村級衛生室、文化廣場等公共服務設施以及合作社等新經濟組織和社會組織向農村黨群服務中心聚集,構建集政治引領、教育培訓、文化活動等功能於一體的黨建綜合體。截至目前,溫縣已建成功能完善的農村黨建綜合體58個,計劃用2~3年時間,實現全縣黨建綜合體全覆蓋。三是整合政策資源,部門“聯合發力”。充分激發和調動財政、民政、人社等部門能動性,將資金、項目向農村黨建綜合體集聚。比如,在幸福院建設中,民政部門投入建設費用和運營經費,人社部門設置公益崗位,衛生部門建設衛生室和健康小屋,並配備醫療器材。通過部門齊發力,集聚功能和服務,實現了資源整合。

《黨的生活》“黨建一線”欄目刊登溫縣縣委書記毛文明署名文章!

縣委書記毛文明在溫泉街道西南王村村史館調研

《黨的生活》“黨建一線”欄目刊登溫縣縣委書記毛文明署名文章!

縣委書記毛文明在張羌街道馬莊村農村幸福院調研

堅持“規劃先行”,彰顯“鄉土文化”,打造各具特色的農村地標。因地制宜建設農村黨建綜合體,把黨建元素、鄉村文化、服務功能融入其中。一是堅持規劃先行,拉高黨建綜合體的標準。

堅持政治功能與服務功能相融合、規範化與特色化相融合,按照資源配置有效、設置標準規範、服務方便合理等要求,在選址布點、結構設計、功能設置等方面突出公共性、前瞻性。二是厚植文化底蘊,增加黨建綜合體的厚度。溫縣文化底蘊厚重,在黨建陣地建設中堅持一村一主題、一村一特色,建設文化陣地、品質陣地。趙堡鎮陳家溝村圍繞“太極拳發源地”的定位,把太極文化融入黨建陣地建設;招賢鄉安樂寨、黃莊鎮南韓村依託“司馬故里”“院士之鄉”文化根基,黨建陣地彰顯歷史文化、書香文化。三是堅持因村制宜,增強黨建綜合體的溫度。以群眾需求為導向,一村一策,科學佈局,村小人少村,針對在村內建設幸福院利用率不高的問題,採取多村聯合共建,實現場地共用、資源共享。比如張羌街道北渠河村、番田鎮東小吳村等,共同把空閒院地修繕改造為幸福院、群眾書屋,使農村佈局有特色、有格局。

《黨的生活》“黨建一線”欄目刊登溫縣縣委書記毛文明署名文章!

縣委書記毛文明一行參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

注重“引領發展”,突出“優質服務”,打造家門口的生活服務圈。堅持“建是前提、用是目的”,以服務黨員群眾為基礎,以功能多元、滿足需求為導向,持續在硬件和軟件上下功夫。一是配優服務力量,“幹部多跑腿、群眾少跑腿”。以各行政村村委幹部為骨幹,建立健全村級服務隊伍。村幹部輪流值班,為群眾交辦事項全程代理。注重發揮農村“五老”、鄉賢、無職黨員的積極作用,解決黨建綜合體的日常管理、長期維護問題。二是下沉審批事項,“送到家門口,群眾少跑腿”。堅持“一線優先、便民惠民、能放則放”原則,按照重心下移、依法下放、權責一致原則,積極推動行政審批服務事項向基層下沉,將122項審批服務事項下沉到鄉鎮和街道、6大類28項便民服務事項下沉到農村黨建綜合體便民服務中心直接辦理,審批便民服務事項均實行“即時受理”。三是整合網絡資源,“數據多跑腿、群眾少跑腿”。探索打造服務群眾的“互聯網+”新平臺,自主研發“一網通辦”便民服務一體機智能系統,開發公佈“便民服務”公眾號,實現50個高頻事項“手機申報”、737項審批服務事項“網上查詢、網上申報、網上審核”;規範梳理政務審批服務事項,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十同”,率先完成“一網通辦”國家併網事項錄入工作。開設24小時自助服務區,統一安裝“便民服務一體機”,全方位、全天候為企業群眾提供便利服務,真正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

(作者系溫縣縣委書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