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誉参半,明朝最强首辅张居正,欲挽大厦于将倾最终功亏一篑

张居正,字叔大,号太岳,明朝嘉靖二十六年考取进士登上官场这个舞台,明朝万历年内阁首辅,虽然去世时为万历十年,但是其政策影响之深远,可以说是万历一朝四十八年国库充盈,百姓富裕的辉煌篇章一大半的功劳都要归功于他,在当时那个朝代,其他所有人都是点缀的群星,只有张居正才是那当空的皓月。

毁誉参半,明朝最强首辅张居正,欲挽大厦于将倾最终功亏一篑

身为江陵人,张居正年少便崭露头角,其才思敏捷的声誉早早传播开来。

在十五岁考中秀才还没有正式踏入官场时有一个很有趣的小故事:

当地的巡抚顾璘认为张居正的文章与常人不同,未来一定辉煌无限,但是太过年少需要压制两年控制下少年心气才好为官,因此在稍作打压以后公开表示:张居正这样的人才是国家栋梁之人。

而在不久后张居正也不负众望考中了举人,顾璘便将自己犀角腰带解下作为礼物赠与对方,并说:这条犀角腰带有些配不上你,你未来一定会佩戴比这个更好的腰带(隐含高官厚禄的意思)。由此可见张居正年少时便才华横溢,让旁人深感佩服。

毁誉参半,明朝最强首辅张居正,欲挽大厦于将倾最终功亏一篑

在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考取进士,改任庶吉士。因为其学问好,为人正直而且能力出众,徐阶等人都十分起重他,并且因为张居正不结党不报团,严嵩在私下对张居正评价也极高。

功名在身的张居正跟随徐阶学习了大量的政务方面的知识,为日后当内阁首辅,掌控明朝这艘巨轮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时内阁首辅严嵩协同其子严世藩掌控了绝对的权利,作为不同派系的存在,张居正受到了很严重的打压。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张居正于嘉靖二十九年请假三年考察民间疾苦,在回归朝堂之上后等待时机鱼跃龙门。并在嘉靖四十三年,因为徐阶的推荐,张居正成为太子的侍将侍读,这一接近太子的行为为张居正后世建立威望,打开人脉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毁誉参半,明朝最强首辅张居正,欲挽大厦于将倾最终功亏一篑

严嵩严世藩父子倒台被清算以后,徐阶接任内阁首辅,他带领自己的学生张居正起草了许多利国利民的政策,纠正了很多弊端。

几年后嘉靖帝去世,徐阶也因为过于年迈而致仕,徐阶的老对手高栱重回内阁掌控大权,张居正因此再次受到打压。

然而隆庆帝仅仅在位六年便去世,高栱在皇权更替时依旧口无遮拦专政擅权,因此得罪了新皇帝万历的母亲李太后,并且因为其人过于霸道不给他人一丝余地,也招惹了司礼监执笔太监冯宝的厌恶,张居正抓住时机联合李太后与冯宝扳倒高栱,终于成为了内阁首辅。

毁誉参半,明朝最强首辅张居正,欲挽大厦于将倾最终功亏一篑

在成为首辅之前屡次被打压,并且曾经深入民间了解情况的经历让张居正成为了一个实干家:继任首辅后他提出了多方面的改革方案,整顿吏治,富国强兵,并且批判了很多说空话的官员,将当时官场治理的井井有条。而万历帝登基时因为年龄过小,所以实际上万历帝在掌权之前只是旁听,李太后身为女子不好出面,冯宝作为太监更是不得文官喜爱,因此张居正完全可以说是明朝的真正掌权人。

在张居正的掌权下,明朝财政从亏损扭转为盈余,税收增长近乎一倍,其中最出名的便是张居正推行的一鞭法与考成法,这两个政策让明朝再次迈入辉煌。

这里面还存在一个常人很难注意的要点,便是张居正推行的一鞭法虽然在后世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但是一鞭法本身搭配的是张居正同时推行的考成法与改革监察机制,前者是国家收入的改革,而后者是对腐朽官吏的整顿,在张居正人亡政息以后前者被改成剥削百姓的方式,而后者被废除,自然好的政策也变成了坏的政策,归根结底不是政策的问题,而是施行者的问题。

毁誉参半,明朝最强首辅张居正,欲挽大厦于将倾最终功亏一篑

张居正去世以后被万历抄家,可以说是年轻时慷慨激昂,中年时人生巅峰,死后人走茶凉的真实写照。

对此张居正早就有所预料,因为权利才是一切改革的基础,没有权利,张居正想让大明王朝变得更好,那么就需要绝对的权利,严嵩的屈躬卑膝与老师徐阶的老好人都不是他想要的,所以张居正走上了权臣的道路。

以一鞭法作为试卷,用考成法作为监管,张居正让天下所有官员都戴上了紧箍咒,在自己的驱使下舍弃一部分自身利益转而为国家而奋斗,然而这等于动了所有人盘子里面的蛋糕,招惹了数之不尽的怨言,张居正也因此成为了天下官吏都想除去的存在。

张居正说过'吾非相,乃摄也',这句话完全表明了张居正的想法,他知晓自己虽然名义上是内阁首辅,但是实际上的权利早就远远超出,甚至明朝已经废弃的丞相的权利都满足不了自己的需求,因此他已经将皇权的部分掠夺而来,代天行事,其目的就是让明朝变得更好。

在张居正强硬手段下,他得罪了民间所有地主豪强,得罪了朝堂之上绝大多数官员,甚至连万历帝都无法避免。

毁誉参半,明朝最强首辅张居正,欲挽大厦于将倾最终功亏一篑

然而万历总有一天是会长大的,皇帝长大以后一定会亲政,但是明朝的权利就只有这些,掌控绝对权势的位置只有那一个,因此权利是否归还便是一个问题,张居正需要这份权利去推动政策,而万历需要拿回属于自己应有的权利,于是这对师徒,或者说更像是父子的两人变成了仇敌。

在张居正死后,万历便开始了清算,之前权势滔天的张家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落水狗,而张居正教导十余年的万历便是其幕后的推动者,其最基础的原因就是张居正动了太多皇帝的权利,这严重侵犯了皇室的利益。

毁誉参半,明朝最强首辅张居正,欲挽大厦于将倾最终功亏一篑

不过从张居正其人其行也能看出他并非完人,这也成为万历对张居正越来越厌恶的主要因素:

张居正劝谏万历要节俭,万历哪怕想多花一些就被张居正严格训斥,作为自己的老师与朝堂上权利实际掌控者,再加上父亲从小不在自己身边,张居正实际上扮演了多年严父的角色,因此万历只能低头接受训斥。

然而张居正自身却不节俭,他出行坐着32人的大轿,吃一顿饭需要几十个菜,并且一天需要换十几次衣服,每次都华丽异常而且都不相同。如此奢华的待遇万历都没有享受过,因此让万历如何看待严于律人宽于待己的张居正?

更有史料记载,张居正好色,妻妾成群,其豪宅中隐藏的珠宝美玉比皇宫都要多的多,如此对比之下,也无怪万历感觉皇权严重受到了侵犯,毕竟无论从哪方面看过去,张居正更像是真正的皇帝,这便犯了极大的忌讳,身为皇帝最忌讳的事情便是如此,张居正如此触碰底线却不加收敛,万历自然将怨恨隐藏在内心深处,等待那清算的一刻。

毁誉参半,明朝最强首辅张居正,欲挽大厦于将倾最终功亏一篑

还有一个张居正子嗣的小故事也蕴含着其被清算的原因:

张居正三个儿子参加科举,全部中了进士,要知道明朝重举人的几率为百分之四,中进士的录取率为百分之十,加起来一个人中了举人又中进士的几率为千分之四,加上读书人相对基数稀少,这才是古人中举人就可以称老爷,当上令人羡慕的特权阶级的原因。

因此三个儿子都中进士的几率实际上相当之低,并且更容易让人联想到以权谋私这件事。

虽然张居正23岁中了进士,遗传因素加上家境好请得起优秀老师,言传身教之下一家都是进士也是可能,但是二儿子当了榜眼,三儿子当了状元,这个几率就更低了。就连万历都曾经说过:先生您的儿子当了榜眼,并不是因为考试表现好,而是看在您为国家贡献的面子上才如此评判。

毁誉参半,明朝最强首辅张居正,欲挽大厦于将倾最终功亏一篑

而张居正对此欣然接受没有反对,哪怕稍加推辞然后再接受的客套行事都没有走,并且因为三个儿子都中了进士,加上张居正本身的身份,这导致了之后任何大官的子嗣中进士都被怀疑为作弊走后门,这对国家的名望是一个很重的打击。

这个小故事表现出张居正此时已经因为权利而过于膨胀,而在张居正去世以前,他还曾经说过虽然三个儿子两个中了三甲,但是四儿子更能光耀门楣,隐含着四儿子还没长大就会中状元的意思,足以见张居正踏上了前往权利深渊的道路。

毁誉参半,明朝最强首辅张居正,欲挽大厦于将倾最终功亏一篑

张居正为明朝带来了大量的钱财,充盈了国库革新了吏治,万历朝能有数十年富裕生活,并且经受的住三大征的花销,其功劳尽归张居正改革的遗泽。

然而张居正为公严厉对私宽厚,失去了严于律己宽于待人的品德,推己言他张居正的所作所为也起到了一个十分恶劣的例子,那就是他告诉了所有明朝文官,究竟一个官员最高能拥有多么大的权利,能有多么辉煌的成就。张居正用这份权利去为明朝做好事,但是他控制不住后人争夺这份权利去做坏事,因此张居正一生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福泽数十年而遗祸数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